|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 作者 | 蒋勋 |
| 定价 | 49.8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48007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200000 | 页码 | 266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莫奈的一张画诞生了一个画派。他在破晓的河口边架起画架,从黑夜的尽头开始等待黎明,等待水面上第一道日出之光,画下了《日出印象》。这幅当年饱受嘲讽的画作,后来不仅成为划时代的伟大巨作,他留下的光,更继续照亮这个世界。 在莫奈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颜色,他的颜色都是一种光。因为光,所有的色彩都泛着一种瞬息万变的明度。莫奈引领我们开启了另一种视网膜上的感觉,像是要拯救我们观看的方式。我们感受到黎明破晓的晨雾浮游于水面,一朵莲花静静绽放,我们感受到雨后垂柳上的水滴,滴入水池,荡漾起一圈一圈涟漪,我们感受到夕阳的光的倒影,一片沉静的金黄,像是无限委屈,要诉说什么,却终究沉默逝去。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印象派大师莫奈伟大而迷人的艺术生命。莫奈的美学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 |
| 作者简介 | |
|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
| 目录 | |
| 作者序 008 印象派的命名者──莫奈 第一部 蒋勋现场 018 圣拉扎尔火车站 020 干草堆 030 垂柳 032 睡莲 036 四季睡莲 垂柳 第二部 莫奈 042 莫奈童年 045 莫奈与漫画 049 莫奈与布丹 052 莫奈走向巴黎 056 圣亚德斯的庭院 066 最初的巴黎——马奈的影响 070 草地野餐 082 卡蜜儿——莫奈的第一个女性 090 一八七〇,莫奈在伦敦与荷兰 095 莫奈与巴齐耶 098 一八七二,《日出印象》 103 一八七五,哈佛港与阿让特港 110 光的跳跃 124 光与卡蜜儿 130 一八七七,圣拉扎尔火车站 136 卡蜜儿之死 138 一八七八,莫奈与世界博览会 142 爱丽丝──莫奈的第二个女性 144 一八七九,维特伊雪景 158 莫奈与吉维尼 161 干草堆──系列画作 175 鲁昂教堂 192 二十世纪——伦敦国会大厦 202 威尼斯──一次失败的旅程 207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9 白内障与战争 220 垂柳──垂泪之树 238 莫奈花园 248 最后的睡莲 253 后记 262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
| 编辑推荐 | |
| ● 赠送《四季睡莲相信美好》双面圆形海报。 感受光影、时间与空间的周而复始,在四季轮回中遇见美好,在莫奈的天光云影里寻找世界。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经典作品——“蒋勋艺术美学”系列第四本。 莫奈,用颜色锁住阳光的诗人!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印象派大师,在光影流动的世界里,追寻莫奈无所不在的生命之光。 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与感动。 ● 文化导师余秋雨推荐美学读物: “跟着蒋勋先生徜徉欧洲艺术殿堂,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 蒋勋破解莫奈,大师笔下的大师: 莫奈,光的追随者。他一生在绘画里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他走进光,看到“干草堆”,看到“日出”,看到“睡莲”,看到生,也看到死亡,给世界留下最美印象。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引我们走进莫奈幸福明亮的世界。从莫奈的天光云影里,追寻他无所不在的生命之光,重现一个伟大且迷人的艺术生命。 ● 有一种光影,属于莫奈: 如果梵高是艺术创作世界中炽热、疯狂、纯粹的典型;莫奈恰好相反,他的世界明亮、温暖,流动着幸福愉悦的光彩。 莫奈一生在绘画里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在莫奈的画中有一种长久的耐心、观察与等待,不疾不徐,使其渐渐企及一种仁心仁境。他的画几乎去除了一切虚妄的东西,只留下纯然的美。他倾尽一生的努力和所有的才华,都是为了能够准确再现自然迷人的稍纵即逝之美。在自然面前,他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站在莫奈的画前,周围的喧嚣刹那无形,躁动的心即可安宁。 ● 全彩四色印刷,精选莫奈100余幅经典画作;附莫奈重要画作列表及收藏博物馆。 随书附赠《四季睡莲》大幅拉页。 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购买的很多艺术类书籍,通常是那种厚重、装帧精美的“案头书”,看完一遍后就束之高阁,偶尔翻阅。我更倾向于能融入日常阅读的、带有思考性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是流畅而富有哲理的,不只是罗列事实,更能引发读者对“美学本质”的探讨。莫奈的作品横跨了非常长的时间线,他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这本书是否能清晰地勾勒出这种演变轨迹?他是如何从早期的海景画,一步步走向后期几乎抽象化的睡莲世界的?这种心路历程的转变,背后是外在环境的变迁,还是内在精神的升华?我期望作者能将艺术创作置于更广阔的人文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这种“对瞬间的迷恋”如何反映了现代性的开端。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关于时间、记忆和感知本质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技法解析。
评分坦白说,我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架,希望能剔除一些内容重复、价值不高的书籍,转而投资一些真正有深度的内容。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提供一个“独特的入口”。很多人谈论莫奈,都会聚焦于他眼睛的病变对色彩感知的潜在影响,这固然重要,但未免有些老生常谈了。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一些关于莫奈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微妙互动,比如他和德加、雷诺阿之间的观点碰撞,或者他如何应对来自学院派的持续压力。我希望作者能展现出莫奈不只是一个孤独的色彩大师,而是一个积极参与并塑造了那个艺术时代的“斗士”。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叙事生动,人物鲜活,读起来如同在与大师对话,而不是面对一堆冰冷的文字,那么它将成为我书架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本艺术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犹豫了好一阵子,毕竟市面上关于西方艺术大师的解读实在是太多了,总怕买到的是那种“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内容。但这本书的宣传语里提到的“破解”二字,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总觉得,很多艺术评论家只是在赞美作品的“美”,却很少深入到“为什么美”以及“如何做到这种美”的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甚至是有点“反常识”的观察角度。比如,莫奈是如何调配出那种几乎没有清晰线条、却又无比和谐的色彩的?他对“瞬间性”的捕捉,究竟是依赖于纯粹的天赋,还是背后有一套严谨的观察方法论?如果作者能拿出一些早期草图和最终完成品的对比,或者引用一些莫奈的私人信件来佐证观点,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开谜团,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感受到一点点成为“艺术鉴赏家”的乐趣。
评分最近几年,我开始尝试自己画一些风景速写,虽然水平业余得不能提,但也因此对户外光线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正因为有了这种亲身体验,我对莫奈那种对光影的执着追求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有一些实用的、关于“观察世界”的指导。比如,作者会不会讲解一下,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莫奈是如何选择他的画笔和颜料的?有没有关于他如何处理阴影的详细分析?我特别关注那些被光线“吞噬”掉的细节,那才是印象派最迷人的地方。如果能配上清晰的高清大图,并用箭头或标注指出那些关键的笔触和色彩过渡,那简直是为我这种动手型读者量身定做的。这本书如果能激发我更多地走到户外,用莫奈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身边的一草一木,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一本普通的艺术鉴赏读物。
评分这本关于艺术的书,封面设计得非常有韵味,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调,加上精致的插图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印象派,特别是对莫奈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隔着一层迷雾,看不透那些光影和色彩背后的深层意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那扇通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否用一种既学术又贴近生活的语言,去剖析莫奈那些著名的系列作品,比如鲁昂大教堂的日出、睡莲池的变幻。如果能结合一些当时巴黎的社会背景和艺术思潮,那就更完美了。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干巴巴的学院派分析,我更倾向于那种能让我感受到艺术史的脉搏,能让我真切体会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和挣扎的文字。我希望读完之后,下次再去美术馆看莫奈的画时,我的眼神会有所不同,不再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绚烂,而是能捕捉到他笔触中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