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故事(全12册)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 洪斯文 9787505630741

东周列国故事(全12册)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 洪斯文 97875056307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斯文 著
图书标签:
  • 连环画
  • 历史故事
  • 东周列国
  • 中国经典
  • 洪斯文
  • 历史
  • 故事
  • 青少年
  • 儿童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ISBN:9787505630741
商品编码:106726329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东周列国故事(全12册)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 作者 洪斯文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ISBN 9787505630741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6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50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长篇历史叙事与艺术探索 本系列精选了数部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历史题材连环画作品,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悠久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风云人物。这些作品不仅是重要的史料普及读物,更是中国绘画艺术,特别是连环画这一独特艺术门类的精华体现。本系列聚焦于那些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历史篇章,涵盖了从远古传说到近代史的多个重要阶段,力求通过精致的画工和严谨的叙事,为读者构建起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历史画卷。 核心主题与内容覆盖: 本系列收录的画册群星璀璨,它们共同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发展史。重点突出了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关键历史时期和人物群体。 一、 先秦风云与思想奠基: 本系列收录了大量关于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经典再现。这些作品致力于还原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演变,展现了上古神话传说与早期信史交织的神秘氛围。重点描绘了早期礼乐制度的建立,以及诸侯国兴衰的早期迹象。此外,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与成就也有所着墨,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儒家、道家等学派创立者及其核心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思想是后世中国社会结构和道德伦理的基石。 二、 统一与变革的史诗: 秦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系列中有专门的画册细致描绘了秦始皇横扫六合、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全过程,包括万里长城的修建、文字的统一以及郡县制的推行等重大历史事件。紧随其后的是西汉与东汉的兴衰,重点刻画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才大略,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张骞、卫青、霍去病等英雄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汉代军人的风骨与开拓精神。 三、 分裂与融合的时代:《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人津津乐道的时代之一,其英雄辈出、智谋交锋的特质,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本系列精选的《三国演义》改编连环画,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著称。作品细致入微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火光冲天,官渡之战的谋略博弈,以及桃园结义的兄弟情深。重点突出了曹操的枭雄本色、刘备的仁德之姿以及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经典情节经过艺术加工,更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四、 隋唐盛世与边疆开拓: 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顶峰时期。本系列展示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艰辛与意义,以及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清明政治景象。在唐朝部分,侧重于描绘其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风貌,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边疆民族的融合。对武则天专政时期的政治风云,以及安史之乱爆发前的社会景象,都有深入的刻画。同时,唐代诗人群像的塑造,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风的昌盛。 五、 宋代的精致与内忧外患: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和市民生活高度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军事上屡受外族侵扰的时期。本系列收录的作品展现了宋朝精致的市民生活图景,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再现,以及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然而,面对辽、金、西夏的军事压力,作品也深刻描绘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抗金壮举和悲壮结局,体现了“精忠报国”的精神内核。 六、 历史的转折与民族的融合:元明清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本系列通过对元代统治特点和各民族之间互动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明朝部分,则集中表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卫所制度的演变,以及晚明社会思潮的涌动。清朝部分,重点描绘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以及在西方列强冲击下,中国社会从“天朝上国”走向近代转型的巨大阵痛,包括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开端。 艺术特色与收藏价值: 本系列所选的连环画,均出自上世纪中叶至八十年代的艺术大家之手。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极高,它们或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细腻,或借鉴了版画的刚劲有力,或融合了民间年画的生动活泼。 1. 绘画风格的多元性: 每一位画家都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构图,为同一段历史赋予了不同的解读和视觉体验,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流派的多样性。 2. 叙事视角的深入性: 连环画的叙事方式,通过连续的画面推进,能够极大地增强历史故事的代入感和节奏感,使得复杂的历史脉络变得清晰易懂,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进行历史启蒙。 3. 文献价值: 许多作品在绘制时,严格参考了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艺术风格和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 本系列是对中国连环画艺术黄金时代的集中致敬,它不仅是一套历史故事读物,更是一部凝结了几代艺术人心血的中国绘画史的缩影。读者可以通过这一套画册,跨越时空,与历史的巨人对话,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震撼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对“人”的刻画,而非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叙事。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边缘人物命运的关注。在那些帝王将相的光环之下,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谋士、侠义之士,甚至是无辜的百姓,他们的悲欢离合才是构成那个时代真实肌理的一部分。比如,某个章节里对一个被流放的贵族子弟的侧写,那种故国之思和怀才不遇的落寞感,隔着厚厚的历史尘埃依然能穿透人心。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冰冷的历史变得有温度、有血肉。它让人思考,在那个礼制崩坏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是忠诚?是信义?还是纯粹的生存欲望?作者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故事片段,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反思,这远比单纯记住几个历史事件更有价值。

评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套连环画系列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本土经典再创作。它用最通俗易懂、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媒介,将我们民族历史上那段极其重要的转型期——从分封制走向中央集权的关键过渡期——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艺术化的表达。它成功地降低了普通大众接触和理解这段复杂历史的门槛。更重要的是,它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弘扬了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比如对信义的推崇、对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大义的探讨。对于家有学童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更是极好的启蒙读物,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远比干巴巴的口述历史要有效得多。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古老的英雄传说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

这套全集在装帧和文字的配合上,也展现出一种老派的匠心。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有分量感,油墨的印刷清晰稳定,即便是细节繁复的场景,也毫无模糊之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在关键的旁白和人物对白的选择上,用词典雅却不晦涩,既保持了古文的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的理解无碍。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很多历史题材的改编作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口语化失了古意,要么过于堆砌生僻词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套书的文字就像是精雕细琢的玉器,既有光泽,又触手可及。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聆听”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缓缓道出往昔的峥嵘岁月。

评分

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阅读这类经典故事系列时,最看重的是叙事的节奏感和对复杂历史事件的梳理能力。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年代罗列,而是巧妙地选取了那些最具戏剧性和转折点的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描述晋楚争霸的几次关键战役时,作者没有简单地堆砌人名和地名,而是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将不同势力动机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决策过程,被描绘得惊心动魄,让人手心冒汗。而且,即便是对不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也能顺畅地理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编排者显然下了大功夫,使得那些跨越数十年的恩怨情仇,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连贯性呈现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教科书式的枯燥感,反而充满了史诗般的张力。

评分

这部连环画的画面风格真是太抓人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每一个场景的布局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战争场面时的那种细腻,不是那种简单的刀光剑影,而是能从人物的眼神中读出那种身不由己的悲凉和为了生存而爆发出的野性。色彩的运用也很有讲究,青灰的底色衬托着偶尔出现的鲜血和战旗的红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看的时候,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氛围,那些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小人物的挣扎与命运的无常,都被这些黑白或彩色的画格精准地捕捉了下来。这不仅仅是一套历史读物,更是一部视觉艺术品,对于喜欢传统国画或历史题材插画的读者来说,绝对是视觉盛宴。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某件兵器的纹饰,某个贵族服饰的流苏,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