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 | |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我们人类系列)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是比尔?盖茨、道金斯推荐的现象级新知读物《我们人类系列》之一。《我们人类系列》讲述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人类的身世、现在和未来。《我们人类系列》4本书4个主题:大历史、宇宙、进化、。每本书300页左右的篇幅,用清晰可读的散文,讲述了所有时间的历史——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138亿年史诗,涵盖宇宙大爆炸、生命诞生、人类进化、全球化社会、工程、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融通宇宙学、演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所有知识碎片拼合成了一幅人类整体演化的宏大图景,并着重理清我们人类如何兴起的重要脉络,让我们洞悉其中的关键和意涵。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我们人类系列) 大历史,小世界(我们人类系列) |
内容简介 | |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我们人类系列)
茫茫宇宙,我们人类从何而来?宇宙又将走向何处?从基本粒子到银河系超星系团,从远古到我们人类,《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带领我们踏上一段奇妙炫酷的138亿年宇宙探索之旅。 拥有孩童般好奇心的科普作家克里斯托弗?波特,以每一步放大10倍的方式丈量宇宙,从10的0次方到10的27次方,从米到千米再到光年,带领着我们从地球出发,飞离太阳系,去探访浩渺神秘的宇宙。从无穷大到无穷小,在穿越星际之后,反过来去探寻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到原子,直至夸克和胶子。 在探索的旅途中,我们还将拜访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费曼和霍金等古今宇宙哲人,和他们一起,回顾两千年来我们人类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随后,波特结合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将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娓娓道来——从大爆炸到恒星形成,从太阳系的聚合到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从虚无到万物…… 这是一部洋溢着激情与诗意的宇宙学入门。它将诗句和哲思织入科学的叙述,一步步揭开神秘宇宙的面纱,让我们体验宇宙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现代物理学,思索我们人类与宇宙的深邃联系。 任何曾经仰望过星空,依然对宇宙抱持着好奇心的读者,都会喜欢上这本书。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我们人类系列) 大历史,小世界(我们人类系列)
|
作者简介 | |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我们人类系列)
克里斯托弗?波特(Christopher Potter) 依然保持着孩童般好奇心的科普作家,本科学习数学,拥有科学哲学和历史学双硕士学位。 在成为作家之前,他是以叛逆精神著称的Fourth Estate出版社总裁和出版人。和他自己的性格一样,Fourth Estate像一个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有点天真,喜欢跟行业传统作对,总能将看起来不会畅销的非虚构作品变成畅销书。 作为出版人,他亲手成就了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达娃?索贝尔(《经度》)、尚-多明尼克?鲍比(《潜水钟与蝴蝶》)等一大批优秀作家。近2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位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搭建桥梁的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浪漫的思维,为我们每个人都曾仰望过的宇宙写一本传记。 终于,他自己完成了这个愿望。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我们人类系列) 大历史,小世界(我们人类系列) |
媒体评论 | |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我们人类系列)
一本奇书!为了取悦于你,它将整个宇宙压缩灌装,放进瓶子,交到你手上。 ——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英国科普作家、BBC纪录片主持人) 这不仅是写给诗人的物理学,也是让科学接近诗歌和音乐的一本书。作者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充满想象力,优美简洁,特别好读。 ——西尔维娅?纳萨尔(Sylvia Nasar,《美丽心灵:纳什传》作者) 很多年以来,我都渴望遇到一个人,一个可以牵着我的手带我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人。我们一起惊叹于沿途所遇到的一切奇妙事物,在科学的对话中织入行行诗句。终于,波特出现了。 ——达娃?索贝尔(Dava Sobel,《伽利略的女儿》作者)
面对这样的书,一句话:去读吧! ——《时代》(Time) 任何对宏大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享受这趟引人入胜的科学旅程。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任何对充斥着专业术语的科普书敬而远之的读者,都会惊喜地发现,在这里找到了一位亲切友好的向导……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他书写出了宇宙从虚无到万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一部流行科普的杰作,集结了相对论、量子理论、进化论、黑洞、反物质等等,所有读者都会感兴趣的话题。它思考宇宙的起源与归宿,探究存在的本质以及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未来命运。这是我读过的棒的科普书之一。 ——《卫报》(The Guardian)
通过天马行空的对比、切身的日常生活体验,波特把深奥的科学现象解释得清楚透彻,又不至于过分简化丧失了专业水准。这是近年来关于科学及其历史的卓越普及图书之一。 ——《科克斯书评》(Kirkus)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我们人类系列) 大历史,小世界(我们人类系列) |
精彩文摘 | |
我们人类的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史诗(我们人类系列)
第1章 起源 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 ——布莱士?帕斯卡 不论是公园、火车站还是购物中心的示意图上,通常都会有个“您所在的位置”的标志,一般用红色箭头指向图上的某个地点来表示。但是,“这里”到底是哪里?孩子们以为自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某本书的扉页上,我根据个人喜好写上了我的完整星际地址——克里斯托弗?波特,拉什格林路225号,利姆市,柴郡,英格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我幼稚的字越写越大,这个地址的每一个小节也逐渐变得更大更重要,直到这串字符的终点,也是后的高潮:宇宙。在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位置。 孩提时期的我们很快就发现宇宙是个奇怪的存在。我曾经在夜里强撑着不睡觉,想象宇宙之外会有什么存在。如果宇宙包罗现存的万事万物,那么宇宙又被包含在什么里面?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可见宇宙是由一个辐射区域演化而来,它不被任何存在包含在内。可这个解释引发了太多的疑问,这些疑问甚至比我们想要解答的问题更让人烦恼。所以,让我们把宇宙抛到一边,想想其他事情吧。 我们不喜欢思考宇宙是因为我们惧怕宇宙的包罗万象。跟宇宙相比,人类只是微小的粒子,所以人们很难跳出“体积大小很重要”的观点。退一步说,谁敢否认宇宙的存在?毕竟宇宙里有那么多东西。盎格鲁–日耳曼学者爱德华?孔泽(1904—1970)写道:“精神诉求似乎要被这个愚蠢的大块头吞下去,变成某种毫无意义的梦魇”,“我们察觉到的身外事物数量庞大,而我们自己的内在直感仿佛微弱的火苗。两相比较,似乎突出了非常物质化的人生观。”如果注定要与宇宙抗衡,我们必输无疑。 同样可怕的还有“宇宙无物”的观点。不久之前我们还是无物,然后我们变成了某种存在。难怪孩子会做噩梦。我们的存在应该可以证明生命之前不存在虚无阶段,就像李尔王所说的“一无所有只能换来一无所有”。然而,每一天人类的自我意识都湮灭后再奇迹般地复苏,也就是睡着又醒来。这一过程提醒我们:我们都来自绝对的无物。 如果宇宙里有物质存在——显然宇宙里确实有物质存在,那么这些“物质”又来自何方?这个想法和人类初对死亡的模糊认识相吻合:死亡和虚无手拉手,它们是双份的恐怖,可以和我们对无限的恐惧并列;我们花费毕生精力把对它们的恐惧压制在成人的躯壳之内。 人类处在了进退两难之地。一方面,我们知道宇宙里肯定有东西存在,因为我们确信自己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宇宙中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们害怕那里是我们生命的起源地和终结地。虽然理智上我们知道死后总归要回归虚无,但是情感上并不相信。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告诉我们:“我们都是永垂不朽的,在活着的每一天。” “我死后会经历什么事?”小孩子很小就会问这个连大人也不想回答的问题。即便是物质世界的物质女孩都不会满意死亡等于身体腐烂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的物质化答案,或者是任何问题的答案,都会回到同一个起点。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又从哪里来?思考宇宙就好比再一次提出自己儿时的问题:包罗万象是什么?虚无无物又是什么?成年之后,没人再考虑过这些问题。 看起来,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是做科学家的苗子。他们从来不畏惧大胆提问、追寻真相,直到筋疲力尽,虽然筋疲力尽的一般都是孩子的父母。好奇心驱使着孩子们问出:“为什么?这又是为什么?还有呢?”他们希望得到某种的真相,就像是我们的星际地址要写到整个宇宙为止,这个真相必须是超越一切的、不容置疑的。 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1646—1716)曾问:“为什么宇宙并非空无一物?”对宇宙的所有描述终都必须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尝试援引世界上物质的动态变化,用“怎样”的答案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但是“怎样”的答案也聚焦于相同的终问题上:科学家们并不问“为什么”宇宙里有东西而非空无一物,他们会问这些东西是“怎样”从虚无里出现的。为了说明宇宙拥有的无限包容性,我们似乎也要说明宇宙起源时的无物。但是,构成世界的这些物质在无物状态时长成什么样子?是什么变动使得虚无变成了存在,这些存在又怎样发展成为我们称之为“宇宙”的物体? 语言文字形成以来的几百年间,科学都处于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调查探索“世界之外”的一切。“世界之外”的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这里的“世界之外”指的就是宇宙。所以,我们认为科学家能够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虚无和万物之间的何处是我们存在的地方? 他们的回答并不总是令人振奋: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莫诺(1910—1976)曾经写道:“人类终会知道,他一直都是独身一人处在宇宙的无垠之中,他从宇宙中出现只是偶然事件。”他的话听上去满含愉悦,好像确信人类总归可以发现真相。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博斯特罗姆写道:“科学已经揭示了许多关于这个世界和我们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的事情。而且大体上,这些发现结果都是十分令人谦卑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人类也是从牲畜进化而来。我们的构成成分和泥土一样。我们依靠神经生理学信号来移动,并且服从一系列生物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对于这些领域,我们理解很少也无法控制。”
我们人类的基因: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我们人类系列) 大历史,小世界(我们人类系列)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