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给男孩看的青春秘密书(彩绘版) | ||
| 定价 | 3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 版次 | 5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12月 | |
| 开本 | 12k | |
| 作者 | 黄凤祁编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2702769 | |
| 重量 | 527 | |
秘密1 身体——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身体——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可恶的青春痘,让我没“面子” / 3
我成了“沙嘶劈哑” / 7
到处都长“头发” / 10
惭愧,我的个头还没女生高 / 13
被笑称“腋来香” / 17
昨天我又在床单上画地图了 / 24
秘密2 私处——一个羞答答的问题
私密处到底是怎样的呢 / 29
我的“小弟弟”比别人的小 / 33
“小弟弟”真是太让我难堪了 / 36
早晨老有硬邦邦的感觉 / 39
我的“蛋蛋”一大一小 / 42
一边的“蛋蛋”不见了 / 45
郁闷,龟头露不出来 / 48
秘密3 性——它是个什么东西
总是想些不该想的 / 53
床单上怎么湿漉漉的 / 57
书上说,精子像小蝌蚪 / 60
忍不住想自慰 / 63
下面流出了白白的东西 / 66
总说未成年人要禁止性行为 / 69
我管不了自己的“小弟弟” / 72
据说男孩也会遭到性骚扰 / 75
秘密4 保健——真不知从何做起
我的脸成了油田 / 81
竟然有白头发了 / 84
头发越来越少了 / 87
现在男孩流行穿紧身裤 / 90
其实,我不想当“四眼哥” / 94
有了虫牙,都不敢张嘴笑了 / 97
阴部又潮又湿,真难受 / 101
秘密5 女孩——不那么讨厌了
和女孩一接触就脸红 / 107
该向她表白吗 / 111
她竟然向我表白了 / 114
郁闷,表白后被拒绝了 / 117
女生都说我太老实了 / 120
和班里女生成了“哥们儿” / 123
女孩总说我不绅士 / 126
班里人总说“我和李莉是一对儿” / 130
秘密6 心理——心事开始多起来了
他们是不是都看不起我 / 135
我就是不如别人好 / 139
开始喜欢照镜子了 / 143
为什么他长得帅学习也好 / 146
没有人能理解我 / 149
我怀疑就是他在背后说我坏话 / 155
秘密7 情绪——我这是怎么了
一点就着,我的火气这么重 / 161
好痛苦,就是睡不着 / 164
总是爱挖苦他人 / 167
我似乎有了强迫症 / 171
我只能偷偷地哭 / 177
他冤枉我了 / 181
有时候,我都不想活了 / 184
秘密8 叛逆——就是想对着干
不让我们好,我偏不 / 189
戴个耳钉真潇洒 / 192
全班只有我敢和老师顶嘴 / 199
哼,再说我,我就离家出走 / 202
我就是不想上英语课 / 205
秘密9 禁区——我只是很好奇
口吐烟圈真潇洒 / 211
喝醉了会怎样 / 214
毒品会是什么滋味呢 / 217
宿舍里的人打牌开始赌钱了 / 220
竟然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 223
网络游戏太精彩了 / 226
那些内容真吸引人 / 230
秘密10 父母——他们管得可真宽
又翻我日记了,讨厌 / 237
回来晚点怎么了 / 240
不敲门就进来 / 243
他学习不好怎么了 / 247
我和她什么关系也没有 / 250
一听妈妈唠叨就头疼 / 253
..............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怎么说呢,有一种非常现代的、非常贴近网络语言的松弛感。它不是那种严谨的学术论述,更像是把很多碎片化的经验和知识点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方式串联了起来。我观察到,作者在讲解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会大量使用类比和场景再现的手法,这对于理解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降低了阅读门槛。比如,当谈到如何处理同伴压力,特别是涉及到“面子”和“合群”的矛盾时,它没有直接给出“要坚持自我”这种空泛的口号,而是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篮球场上的场景,展示了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即时和长远影响。这种“沉浸式体验”的写作方式,让原本抽象的道德选择变得具象化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过于轻松的语调在某些需要严肃对待的议题上,比如网络安全或者信息甄别上,稍微显得力度不够。当然,也许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旨在让这本书成为一个“可以随时翻开”的陪伴读物,而不是一本“必须正襟危坐”的教材。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成功地在“有趣”和“有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至少能保证大部分男孩不会在读到一半时就因为觉得无聊而把它丢到床底下去吃灰。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似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典型的男孩在13到18岁这个区间内,可能会依次经历的“心智里程碑”来划分章节的。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未来规划和职业探索”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青春期后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最焦虑的。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推荐具体的职业路径,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你感到有价值”,以及“如何将兴趣转化为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探索路径,比起那种市面上流行的“如何考上名校”的书籍,显得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作者非常鼓励“试错”,并把“失败”重新定义为“数据收集”,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正在摸索边界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及时的肯定。另外,书中穿插的一些“专家访谈”或“过来人分享”的板块,内容选择得很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成功学味道,更像是邻家大哥的经验分享,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让男孩们可以对照着梳理自己内心的迷茫,而不是被外界的期望推着走。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语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内容是骨架,那么彩绘和版式设计无疑是它的血肉。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以文字为主导的排版方式,而是大量运用了插画、信息图表和思维导图的形式。这些视觉元素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它们实际上承担了梳理复杂概念的功能。比如,在解释“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这一段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沟通漏斗”模型来展示信息是如何在代际间失真的,这个模型比纯文字描述要清晰得多。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大大提升了。而且,插画的风格也很有特点,它避开了过于卡通化的幼稚感,但又没有达到艺术品的高度,恰好停留在“酷”和“成熟”之间的那个舒适区,符合青春期男孩对“酷”的微妙追求。这种设计上的用心,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减少了阅读的“心理负担”。我敢说,如果这本书只是单纯的文字版,它可能很难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抓住年轻读者的注意力,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视觉参与感,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伴读”工具。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这本书,我发现它试图在“个体隐私保护”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青春期男孩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我的秘密在哪里可以安全存放”,这本书没有直接提供一个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理解“隐私的边界”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有些事情需要向外界适度透明化。它在处理“性教育”相关话题时,也显得非常谨慎和专业,侧重于“尊重”和“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生理知识普及,这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书中对“情绪管理”的讨论,也超越了简单的“不要生气”的层面,它深入到了如何识别负面情绪的根源,并用健康的渠道进行宣泄。我特别欣赏它没有将“成熟”等同于“压抑”,而是倡导一种“有力的表达”。这本书不仅仅是给男孩看的,它其实也为那些关心他们成长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境,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基于书中的内容展开对话,这或许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全讨论那些“不可言说之物”的平台和语言。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还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是面向特定年龄段男孩子的青春期指南,总觉得能找到一些市面上不太容易看到的、更贴近他们真实困惑的解答。翻开之后,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比较直观的图文排版,色彩搭配也挺活泼的,至少不会让人觉得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它对于“成长中的身体变化”这部分的描述,感觉作者的态度是相当坦诚和尊重的,没有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或者避讳的语言,而是非常务实地去解释那些男孩们私下里可能会偷偷讨论,却不好意思拿出来问大人的问题。比如,关于荷尔蒙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书中提供了一些应对的小技巧,虽然这些技巧可能在其他心理健康读物中也略有提及,但结合到青春期男孩特有的那种躁动和自我怀疑的心境来看,这些建议似乎更有针对性。我特别欣赏它强调的“接纳自我”这一主题,毕竟青春期是自我认同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外界的眼光和自己的内心冲突往往让人焦头烂额。这本书至少在态度上是站在孩子一边的,努力去理解他们那种“全世界都变了,只有我还在原地打转”的孤独感。整体上,感觉它更像是一个耐心、知识渊博的“大哥哥”在跟你聊天,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