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

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段长春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养生
  • 中医
  • 季节养生
  • 健康
  • 传统文化
  • 生活常识
  • 养生保健
  • 自然疗法
  • 身心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图书大厦旗舰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80624
商品编码:18070632128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01
作者:段长春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45.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5378062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我们养生,很少注意四季节气,效果往往没有那么明显。其实,真正的养生就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跟随二十四节气,天天养生,使养生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本书以日历的形式呈现整本书的时间维度,教给您一种一天一养生的生活态度。收录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需要注意的养生原则及方法,顺应四时养生,让您从本书开始了解中医养生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本书比以往节气养生方法更全面,集食疗、穴位按摩、茶饮、情志调养等为一体,有条理、更实用。食疗常见有效;穴位配图,让人一找就准。 本书在推荐节气食材或生活方式的同时,还配上相关古语,让您在养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在这个时节的做法或心情,养生贯穿古今。养生方法更令人信服,也让您的阅读更具趣味性。

内容提要

你知道立春为什么要吃春卷吗? 你知道惊蛰为什么要吃炒豆子吗? 你知道清明时节为什么会有放风筝的习俗吗?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得知,其实这些习俗都与养生息息相关,春卷里边的韭菜有助于春天生发阳气;惊蛰吃大豆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整个冬季积累在身体内的毒素;清明时节放风筝可以调节因为祭奠逝者而阴郁的心情。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本书带你解读中医养生中强调的天人合一、顺应四时,每个节气自己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今天揉揉太冲穴,明天吃碗醪糟汤圆,后天再喝杯红茶,养生要每天坚持,方法也要多种多样,才会有效果。跟着这本书让你养成每天一养生的生活态度,习惯成自然,养生会变得简单又有意思。 本书在推荐节气食材或生活方式的同时,还搭配了相关古语,让你了解古人的养生方法,养生贯穿古今。生方法更令人信服,也让您的阅读更具趣味性。

作者简介

段长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广安门医院、针灸医院、中医专家门诊部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现就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针灸科。曾发表《小议当归芍药散》、《论中医药治疗率标准之修订》等多篇论文,撰写《临证必读歌诀》等著作,点校《杂疫证治》、《黄帝内经太素》等医籍,参与编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等书籍。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涉猎广泛,对中医文化、养生保健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善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辨证论治,长于以针灸、方剂并举治疗各种中医杂病。

目录

立春2月3~5日入节 立春养生总则 阳交 急性疼痛找阳交 红茶 暖暖脾胃不胃痛 防病 2月4日 萝卜 顺气又排毒 2月5日 蠡沟 治疗瘙痒有奇效 2月6日 咬春 喜迎春天 2月7日 大敦 快速止血的能手 2月8日 期门 疏肝理气化瘀积 2 月9 日 春天喝春茶 不上火 2月10日 韭菜 抵御春寒 2月11日 春笋 促阳气升发 2月12日 阳陵泉 快速止抽筋 2 月13 日 阴廉 给女人多一点呵护 2月14日 “吃春盘” 丰富又健康 2月15日 青椒 驱寒暖身 2月16日 早起梳头 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2月17日 保暖很重要 雨水 2月18~20日入节 雨水养生总则 腹通谷 健脾除湿好帮手 豆苗 清热下火的“美容菜” 防病 2月19日 吃红枣 保暖又养气 2月20日 神封 咳嗽气喘好帮手 2月21日 雨水时节 谨防“倒春寒” 2月22日 春天喝粥 胜似补药 2 月23 日 石关 脾胃湿寒按石关 2月24日 大蒜 杀菌小能手 2月25日 小米 小米汤赛参汤 2月26日 不容 胃疾“杀手” 2月27日 樱桃 健脾又开胃 2月28日 天枢 腹泻便秘双调节 3月1日 蜂蜜 润肠又通便 3月2日 大豆 小小豆子大功效 3月3日 水突 慢性咽炎不再扰 3月4日 猪蹄 美容又养颜 惊蛰 3月5~7日入节 惊蛰养生总则 行间 肝火太旺帮忙泻 惊蛰吃梨 生津润肺 防病 3月6日 太冲 疏肝解郁 3月7日 炒大豆 预防衰老 3月8日 喝酒酿 活血通络 3月9日 中封 保精又养肾 3月10日 库房 止咳平喘,胸胁胀痛 3月11日 惊蛰吃大葱 预防疾病 3月12日 玉米 降低胆固醇 3 月13日 点香熏艾 驱虫蛇 3月14日 莴笋 强壮机体、防癌抗癌 3月15日 膝关 膝痛小救星 3 月16 日 芋头 绵甜香糯治便秘 3月17日 花椰菜 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3月18日 足五里 通利小便见效快 3月19日 枇杷 润肺又止咳 春分 3月20~22日入节 春分养生总则 风池 平肝熄风,祛风解毒 山药 山中之药,食中之药 防病 3月21日 太阳糕 补益脾胃 3月22日 风市 抵御风邪全靠它 3月23日 樱桃 美容养生“双料王” 3月24日 野苋菜 清热解毒有营养 3月25日 吃汤圆 注意用量 3月26日 光明 名如其意治眼疾 3月27日 紫薯配桂花 香甜又可口 3 月28 日 竖蛋 愉悦心情,保健养生 3月29日 蒜薹 通便防痔降血脂 3月30日 悬钟 关节酸痛全靠它 3月31日 燕窝炖冰糖 补气又美容 4月1日 有氧运动 别太激烈 4月2日 地五会 头痛不再怕 4月3日 工作间隙 多做头部按摩 清明 4月4~6日入节 清明养生总则 扫墓 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关冲 活血通络又泻热 防病 4月5日 踏青 寻找春天,感受春光 4月6日 液门 清火散热助去火 4月7日 “清明螺” 泄热明目、利水消肿 4月8日 荡秋千 休闲放松,锻炼身体 4月9日 足窍阴 改善头痛小助手 4月10日 慢跑 春季*适宜 4月11日 蕨菜 肠胃清道夫 4月12日 阳池 腕痛从此不再扰 4月13日 “鸢者长寿” 清明时节放风筝 4月14日 常喝五谷粥 益肝健脾、和胃滑肠 4月15日 外关 头疼耳鸣不是病 4月16日 吃青团 祛风湿 4月17日 三阳络 偏瘫有救啦 4月18日 鼠曲草 平喘祛风湿 谷雨4月19~21日入节 谷雨养生总则 丝竹空 跟目赤说拜拜 喝谷雨茶 清火明目 防病 4月20日 吃香椿 清热健胃价值高 4月21日 郄门 心绞痛的应急穴 4月22日 多补水 春季防上火 4月23日 间使 治呃逆之要穴 4月24日 谷雨时节 预防蚊虫叮咬 4月25日 大豆芽 小小食材功效大 4月26日 内关 心神卫士 4月27日 走谷雨 畅达情怀 4月28日 马兰头 清热解毒 4月29日 劳宫 安神解疲劳 4月30日 洗桃花水 清心去火 5月1日 猪肝 养肝且明目 5月2日 中冲 治昏迷特效穴 5月3日 玉米须 不起眼的一味药 立夏 5月4~7日入节 立夏养生总则 极泉 治冠心病的常用穴 牛奶 白色血液 防病 5月5日 通里 有效缓解肘臂肿痛 5月6日 黄瓜 补水又消暑 5月7日 立夏日 不坐石阶与门槛 5月8日 神门 安神固本之要穴 5月9日 青灵 祛除疼痛无烦恼 5月10日 柠檬 养颜佳果 5月11日 少海 常按少海,疼痛不来 5月12日 吃鸡蛋 告别疰夏 5月13日 晚睡早起 增加午睡 5月14日 吃稀食 消暑养胃 5月15日 灵道 手麻不仁就用它 5月16日 芒果 止咳平喘食疗王 5月17日 前谷 臂痛不举再扰 5月18日 后溪 颈椎腰椎病的常用穴 小满 5月20~22日入节 小满养生总则 小海 贫血眩晕求小海 多吃苦菜 解毒排脓 防病 5月21日 颧髎 色斑粉刺一扫光 5月22日 香蕉 快乐水果营养多 5月23日 听宫 耳聋耳鸣就找它 5月24日 杨梅 排毒养颜的“小红果” 5月25日 曲垣 肩胛疼痛就找它 5月26日 甘腻湿热食物 小满不要吃 5月27日 天窗 耳部疾病就找它 5月28日 隐白 快速止血 5月29日 莴笋 清热解暑又美味 5月30日 大都 腹胀便秘不怕了 5月31日 防晒品 该怎么用 6月1日 荔枝 贵妃*爱营养果 6月2日 太白 健脾增食欲 6月3日 肩外俞 可治颈痛 芒种 6月4~7日入节 芒种养生总则 公孙 摆平胸腹疾患 梅子 解暑生津必备良品 防病 6月5日 三阴交 妇科病** 6月6日 饯送花神 调理心情 6月7日 鲤鱼 味道鲜美价值高 6月8日 下关 治疗牙痛和耳鸣 6月9日 慢性疾病患者 闷湿日禁晨练 6月10日 漏谷 小便不畅按漏谷 6月11日 地机 改善胰岛素分泌 6月12日 鸭肉 吃鸭防苦夏 6月13日 冲门 妇科疾病不用愁 6月14日 芒种时节 宜“清补” 6月15日 府舍 腹痛不愁,府舍解忧 6月

《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养生》 穿越时空的养生智慧,回归自然的生命韵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渐渐遗忘了那份源自古老东方,与天地万物息息相连的生命节奏。我们的祖先,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段,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令特征,并从中提炼出了一套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智慧——二十四节气。这套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瑰宝,不仅是农耕社会的行为指南,更是指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宝贵财富。 《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养生》这本书,正是一次深入探索这套古老智慧的旅程。它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节气知识的科普读物,更是一份生活实践指南,旨在帮助我们重新连接被现代文明疏离的自然节律,从而实现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状态。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维度,去感受每个节气的独特气韵,理解其背后的天时地利,并从中汲取最贴合当下生活、最适合个体养生的方法。 节气的奥秘:天时、地利与人事的交融 “节气”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节”代表着时序的节点,是天地运行周期中的关键转折点;“气”则指代着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气候特征和生命活动。二十四节气,就是对一年中这二十四个关键时段的精准划分,它涵盖了气候、物候、农事等多个方面,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从冬藏到春生,从夏长到秋收,再从秋去到冬归的完整循环。 本书将详细解读每一个节气的命名缘由、气候特征、物候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一同走进“立春”,感受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去体验“小满”,理解麦子饱满但尚未成熟的微妙阶段;去领略“大暑”的炙热,并学习如何安然度过;去感受“霜降”的寒意,并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每一个节气,都如同一首写给自然的诗,都承载着前人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 养生的精髓: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养生”二字,强调的是“养”——一种积极的、持续性的维护与调理过程,而非简单的“治病”。《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养生》所倡导的养生理念,正是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外在的大宇宙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节律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健康状况。因此,最有效的养生之道,便是顺应自然,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调整我们的起居、饮食、作息,甚至情绪,以达到与自然同步,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养生秘方,而是强调“因时而异,因人而宜”的个体化养生。我们将深入剖析每个节气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结合中医的理论,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建议。 饮食养生: 春季宜“升”,多食甘温之品,如韭菜、菠菜等,以助阳气生发;夏季宜“清”,多食苦寒之品,如苦瓜、绿豆等,以清热解暑;秋季宜“润”,多食滋阴润燥之品,如梨、银耳等,以防秋燥;冬季宜“藏”,多食温热之品,如羊肉、核桃等,以敛阳固精。本书将针对每个节气,详细介绍适合食用的食材,以及相应的烹饪方法,让餐桌成为您天然的药房。 起居养生: 比如,在“冬至”时,日照最短,宜早睡晚起,以养人体阳气;在“立夏”时,白昼渐长,则宜晚睡早起,以适应阳气渐盛。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睡眠时间、起床时间,甚至根据节气特点选择合适的穿着。 运动养生: 不同节气,适合的运动方式也不同。春季宜舒展筋骨,如散步、八段锦;夏季宜动静结合,如慢跑、太极;秋季宜调养肺气,如登山、打太极;冬季宜潜藏阳气,如室内运动、慢走。本书将为您推荐最适合各个节气的运动项目,让运动成为您提升活力的助手。 情志养生: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变化,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节气变化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例如,秋季萧瑟易生悲,冬季万物凋零易感怀。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在新陈代谢的节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跨越文化的传承:二十四节气的生活美学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科学的划分,更是一种渗透在中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印记。从古至今,诗歌、绘画、节日、民俗,无不与节气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一种对自然、对时间、对生命细致入微的感知与体验。 本书将带您走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我们将探索古人如何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如何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来预测天气。您还将了解到,许多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都与特定的节气紧密呼应,它们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循环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本书还将介绍一些与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让您在了解养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将鼓励读者将节气的智慧融入日常,让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仪式感,让每一次呼吸都与自然同频。 为现代人量身打造的养生方案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完全依赖农耕,但人体的生理节律依然遵循着自然的规律。现代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变化,反而让我们更加需要重新审视和运用古老的养生智慧。《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养生》并非要求读者完全回归古代的生活方式,而是将这些古老的智慧,用现代的视角进行解读和转化,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生方案。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艰涩的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我们将提供大量生活化的案例和建议,让您能够立刻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本书的特色: 系统性: 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实践性: 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养生建议。 文化性: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医学、民俗等多方面知识。 时效性: 强调根据不同节气调整养生方法,与自然同步。 个性化: 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养生原则。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所有关注自身健康,希望通过自然疗法提升生活品质的人。 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习俗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找到一种科学、平和的生活方式,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人。 希望将健康养生融入日常生活,追求身心平衡的人。 家长希望为孩子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养生》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智慧的探索。它邀请您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时间的流转,去倾听大地的呼吸,去理解生命最本真的律动。让我们一起,在二十四节气的脉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活出生命的精彩与和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农耕文明和传统历法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一块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节气养生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写照。书中将二十四节气这个古老的概念,以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解读出来,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生命力。我一直以为养生都是些老生常谈,但这本书的内容却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讲‘吃什么’,还会结合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体在不同时节的生理变化,给出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书中关于‘夏至’节气的养生建议,就非常强调‘养心’,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调理方法,这让我非常受启发。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身体信号,都与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知识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能够立刻用起来,并且感受到切实的益处。这种将抽象的节气文化具象化,并与个体健康紧密结合的写法,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这个‘养生小白’的福音!一直以来,养生在我心中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感觉遥不可及,要么就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去购买各种补品,要么就是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听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但《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把养生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发现,原来养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食材,很多时候,仅仅是调整一下作息,吃一些当季的蔬菜水果,或是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书中对每个节气的解读,都非常具体,不仅仅是讲“吃什么”,更讲“为什么这么吃”,以及“怎么吃”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营养,顺应身体的需要。我尝试了书里关于“小满”节气的一些饮食建议,发现之前一直困扰我的湿气问题,确实有得到缓解。这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非常踏实,也更有信心将这些养生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一点点地引导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诗意和实用性的部分——二十四节气,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我一直对节气有着朦胧的好感,觉得它们带着一种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韵律,但总觉得它们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却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节气的名称和日期,而是深入挖掘每个节气背后的自然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养生指导。书中对不同节气时身体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以及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建议,都写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大雪’节气的描述,它不仅仅提醒我天冷要保暖,更从身体阳气的角度出发,告诉我如何在寒冷的季节里藏精固气,让身体能够安然度过严冬。这种从自然规律出发,关照个体身体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与古圣先贤对话,感受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并将这份智慧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我觉得无比安心和充满力量。”

评分

“读了《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感觉像是找到了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常常觉得它们离我们太遥远,像是被尘封的宝藏。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这个古老的历法与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巧妙地联系起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贴心的建议。比如,当读到“立春”那一章时,书中不仅仅是告诉我“春天到了”,而是详细解释了春季万物复苏的特点,以及身体在这时候需要怎样的调整。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感觉到的“小毛病”,比如早春时的困倦,或是容易喉咙干燥,都可以在节气时令的变化中找到根源,并从中获得指导。它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被动地应对身体发出的信号,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呵护它,顺应自然的变化。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每一个节气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又彼此串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命周期图。这种感觉很奇妙,既有知识的启发,又有情感的共鸣,仿佛作者就站在我身边,温柔地耳语着古人的养生之道。”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被各种‘亚健康’困扰的都市上班族,《二十四节气 一节一养生》就像是我在迷雾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我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从酵素到各种保健品,但总感觉效果不持久,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这本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身体的不适,并不是因为缺乏某种‘神奇’的成分,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自然界的变化,违背了身体自身的规律。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医学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雨水’和‘惊蛰’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在春季万物生发的时节,调整自己的心情和作息,以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这种基于节气的养生方法,让我觉得既科学又充满东方哲学的美感,它不仅仅是指导我如何‘活得更健康’,更是引导我如何‘活得更通透’,更懂得与身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