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共产党宣言
ISBN:9787010189710
作者:马克思 恩格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定价:35.00元
编辑推荐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隆重举办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为配合相关纪念活动,我社计划专题出版一系列相关图书,本丛书是这一系列几年出版物的一部分。 书目包括: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4.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5.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7.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9.马克思《资本论》(节选) 10.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11.恩格斯《反杜林论》 1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内容简介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次文库本在原来译本的基础上拟增加《 共产主义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摘选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上述增加文献多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未收录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已出卷次尚未收录,中央编译局发稿时会重新校订译文。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初翻时还真有些出乎意料。我原本以为“经典”二字意味着晦涩难懂的鸿篇巨制,读起来定要搬出字典和厚厚的注释本。然而,它行文的速度之快,逻辑的推进之紧凑,着实让人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一股强大的思想冲击波。那种直指核心、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风格,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演说家,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向所有在场的听众掷地有声地宣告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时代更迭。它不是那种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悟其皮毛的文字,它的锋芒是直接且锐利的,直插你对既有社会结构的认知盲区。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宏大叙事的人来说,这种直接性反而成了一种极佳的入门契机,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观察和分析社会矛盾的基本框架。它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宏大到令人敬畏的历史图景,让你在合上书本后,那种“世界观被重塑”的感觉久久不散。
评分这份译本的装帧设计,从一个纯粹的物质角度来说,倒是十分朴素和实用主义。没有花哨的封面插图,也没有过于厚重的纸张,体现出一种“内容至上”的原则。这反而契合了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工具性和思想性远大于其外在的包装。对于经常需要携带和阅读的读者而言,这种轻便的设计非常友好。而且,正是这种不事雕琢的朴素感,似乎更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一本新书,而是某个世纪回响的宣言。它不需要用浮华的视觉语言来吸引眼球,其自身的重量和文字的力量,足以穿透一切表面的装饰,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这种低调的呈现方式,反而衬托出了其思想的强大张力,让人更加专注于文字本身所承载的巨大历史信息量。
评分坦率地说,初读时可能会被其中激昂的口号和革命的激情所感染,但沉下心来仔细咂摸,会发现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辩证法逻辑。它并不满足于停留在“为什么不好”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改变”以及“改变的结果会是什么”。这种前瞻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它不仅是对当时欧洲社会弊病的控诉,更是一份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详尽蓝图勾勒。当然,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感,毕竟时代背景与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有着巨大的鸿沟。但即使剥离掉其作为行动纲领的特定历史使命,它所蕴含的关于权力、财富分配以及人类解放的终极思考,依旧闪耀着无法磨灭的光芒。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任何社会结构下,个体与集体、剥削与被剥削的本质性关系是否已经发生改变。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引人入胜的并非那些具体描绘的阶级斗争场面,而是它对“历史必然性”的构建方式。作者们展现出一种近乎宿命论的洞察力,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视为遵循某种铁律的自然过程,而非偶然事件的堆砌。这种叙述视角,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一种冷峻的、不带感情色彩的科学美感。它像是一台精密的钟表,一步步拆解了旧有秩序瓦解的内在驱动力——经济基础的矛盾。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剖析,那种将其视为一个自我掘墓过程的论断,极具穿透力。读到那些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冲突的论述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张看不见的巨大网络,所有的社会现象,从政治到文化,最终都能被归结到其底层的物质基础之上。这种层层剥离,回归本源的分析方法,是极其高明且经久不衰的思维工具。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部作品更像是一把“思维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指南”。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底层视角,一套可以被应用于分析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社会矛盾和权力运作的通用模型。你不需要完全赞同其所有的结论,甚至可以对其某些具体预言的实现程度提出质疑,但其揭示的底层逻辑——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关系的紧张——是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对我个人而言,它极大地拓宽了理解社会新闻和政治事件的维度,不再满足于表面化的报道,而是习惯性地去追问其背后的经济动因和阶级利益。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才是阅读这类经典著作最宝贵的回报,它提供了一副看清世界复杂性的“高倍显微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