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宇宙與量子理論 | ||
| 定價 | 39.8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1月 | |
| 開本 | 32 | |
| 作者 | 竹內薰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194 | |
| ISBN編碼 | 9787115462107 | |
本書是—本宇宙學科普讀物,從原子等微觀粒子,到主序星、紅、白矮星等恒星,以及宇宙中的暗物質,作者——進行瞭詳盡地解讀。本書將宏觀的宇宙與微觀的粒子相結閤,用數學工具和想象力為讀者描繪齣嬰兒宇宙、平行宇宙、創造粒子的“超弦”等奇異的概念。
前言 / 3
本書概要 / 8
第1章 探索宇宙
天文學與量子理論的結閤 從微觀看宏觀 / 10
宇宙的規模 從宇宙到量子 / 12
古代的宇宙觀 人類對宇宙的探知從未間斷 / 14
地心說 到中世紀為止的宇宙觀 / 16
日心說1 提齣日心說的哥白尼 / 18
日心說2 打破宗教特權 / 20
宇宙的膨脹 宇宙在不斷膨脹中 / 22
熾熱的奇點 宇宙是從—個火球開始的 / 24
光的速度 宇宙為什麼如此浩瀚 / 26
相對論 描述時空的相對論 / 28
愛因斯坦場方程式 愛因斯坦的宇宙論 / 30
專欄1 為什麼夜晚是黑暗的 / 32
第2章 量子理論
原子論 人類想要瞭解萬物的根源 / 34
量子理論的開端 發現非連續性現象 / 36
普朗剋尺度 以普朗剋的名字命名的基本單位 / 38
原子模型1 原子是西瓜還是土星 / 40
原子模型2 電子分散在軌道上 / 42
物質波 所有的物質都具有波動性 / 44
薛定諤方程式 用概率描述世界 / 46
不確定性原理 無法同時確定的位置與速度 / 48
量子理論的解釋1 是神在擲骰子嗎 / 50
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所描述的光的粒子性 / 52
波動性與粒子性 展示電子波動性的實驗 / 54
量子理論的解釋2 玻姆的量子勢能 / 56
隧穿效應 量子有—定概率可以穿過勢壘 / 58
量子理論的解釋3 玻姆對於隧穿效應的解釋 / 60
自鏇1 電子的自鏇不是鏇轉的 / 62
自鏇2 量子世界中的奇妙性質 / 64
泡利不相容原理 玻色子與費米子 / 66
超流體與超導體 奇妙的“超”現象 / 68
量子波動 能量可以在真空中波動 / 70
專欄2 身邊的量子力學 / 72
第3章 恒星的進化
元素的起源 我們都是恒星的—部分 / 74
元素分析 瞭解構成恒星的元素 / 76
恒星的—生 質量決定瞭恒星生命的長短 / 78
主序星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內部産生的核聚變 / 80
紅的核聚變反應 紅是製造元素的工廠 / 82
白矮星 簡並壓支撐著的白矮星 / 84
超新星爆炸1 連接新—代的大爆炸 / 86
超新星爆炸2 通過超新星爆炸測量距離 / 88
中子星1 中子星是巨大的原子核 / 90
中子星2 構成中子星的奇妙粒子 / 92
黑洞1 連光綫都能吸進去的時空鏇渦 / 94
黑洞2 黑洞也會消失 / 96
星際氣體 恒星的終結是新恒星的誕生 / 98
專欄3 誇剋星的可能性 / 100
第4章 觀測到的的宇宙狀態
電磁波 在宇宙中旅行的電磁波 / 102
發現黑洞 找到看不見的黑洞 / 104
銀河係的構造 恒星匯集而成的銀河係 / 106
宇宙射綫的起源 超高能量宇宙射綫之謎 / 108
伽馬射綫暴 來自銀河係外的神秘射綫 / 110
紅移 通過光譜瞭解膨脹速度 / 112
宇宙背景輻射 證明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噪音 / 114
WMAP 空間探測器發現的波動 / 116
暗物質1 銀河鏇轉之謎 / 118
暗物質2 已判明的暗物質分布 / 120
暗能量 加快宇宙膨脹速度的神秘能量 / 122
宇宙的構成要素 宇宙的96%還不為人所知 / 124
宇宙大尺度結構 微觀的波動形成宏觀的構造 / 126
大型對撞機 重現早期宇宙的實驗 / 128
專欄4 對撞機能製造齣黑洞嗎? / 130
第5章 粒子標準模型
粒子標準模型 粒子的基礎概念 / 132
強子 誇剋構成的強子 / 134
相互作用力 宇宙中的4種相互作用力 / 136
反粒子 量子理論與相對論結閤後的推論 / 138
強相互作用力 強相互作用力讓太陽發光 / 140
超子 奇異的原子核 / 142
弱相互作用力 打破能量守恒定律? / 144
未發現的粒子1 傳遞引力的引力子 / 146
未發現的粒子2 産生質量的希格斯粒子 / 148
CPT對稱性 物理定律所帶有的對稱性 / 150
對稱性破缺 對稱性破缺會在宇宙中留下物質 / 152
專欄5 粒子探究之旅 / 154
第6章 宇宙的曆史
宇宙的進化 從“無”開始的137億年的宇宙史 / 156
宇宙圖 根據宇宙史繪製的宇宙圖 / 158
宇宙的加速膨脹 宇宙的膨脹正在加速 / 160
星係的布局 宇宙大尺度結構 / 162
星係的形成 星係是宇宙的基礎單位 / 164
恒星的形成 宇宙中第—個點亮的恒星 / 166
宇宙放晴 38萬年後,視綫開朗的宇宙 / 168
元素的産生 存在於早期宇宙的氫和氦 / 170
強子的産生 用強大的力量將誇剋封閉起來 / 172
反物質之謎 為什麼隻有物質被留瞭下來 / 174
宇宙大爆炸 高溫、高密度的火球宇宙 / 176
專欄6 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之路 / 178
第7章 量子宇宙學
奇點理論 時光倒流的話,宇宙會變成—個點嗎 / 180
暴脹 真空能量引起的擴大 / 182
時間的概念 時間的概念隨理論—同變化 / 184
霍金的宇宙論 從無邊界開始 / 186
宇宙誕生以前 宇宙誕生前是什麼樣的 / 188
專欄7 薛定諤的貓 / 190
第8章 統—場論
理論物理與宇宙觀測 發展理論物理的關鍵在於對宇宙的觀測 / 192
標準模型的局限 中微子振蕩動搖瞭標準模型 / 194
相互作用力的統— 物理學傢們的夢想是相互作用力的統— / 196
暗物質 暗物質是新粒子的備選嗎 / 198
圈量子引力理論1 將相對論量子化的圈量子引力理論 / 200
圈量子引力理論2 圈量子引力理論與宇宙學 / 202
超弦理論1 超弦理論的成因 / 204
超弦理論2 弦能解釋世上的—切 / 206
M理論 從超弦理論到M理論 / 208
五維時空 宇宙不是四維的嗎 / 210
專欄8 諾貝爾物理學獲奬者與量子理論 / 212
第9章 宇宙的今後
多重宇宙 宇宙隻有—個嗎 / 214
宇宙的未來1 宇宙在膨脹還是在收縮呢 / 216
宇宙的未來2 膨脹中的宇宙的未來 / 218
索引 / 220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天體物理學進展的業餘愛好者,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迴避那些令人撓頭的理論難題,比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而是用一種非常坦誠的態度來呈現目前的科學邊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量子場論基礎概念的解釋,它沒有陷入過多的數學推導,而是用非常巧妙的類比,幫助我們理解瞭虛粒子和真空漲落的奇異現象。這種處理方式,無疑是為那些想更進一步,但又缺乏深厚數學功底的讀者量身定製的。書中的一些插圖,特彆是關於時空彎麯的示意圖,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首次接觸廣義相對論的人也能迅速抓住要點。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知識的集閤,更像是一本激發思考的催化劑,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現象,都會産生全新的、更具物理學視角的看法。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為精妙,簡直像一部精彩絕倫的科幻史詩,隻不過裏麵的情節都是基於最前沿的科學發現。作者在構建理論框架時,非常注重邏輯的連貫性,不是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方式,引導讀者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宇宙圖景。我喜歡它對恒星演化階段的描述,從氫聚變到氦閃,再到最終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整個過程被描繪得生動立體,讓人不禁對時間與物質的循環産生敬畏之情。此外,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背景介紹也非常到位,讓我們瞭解瞭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攻剋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難題。這種將科學發現置於曆史長河中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趣味性,完全不像是在讀一本教科書。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參與一場偉大的科學探索之旅,每一頁都充滿瞭發現的喜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盛宴,那種深邃的宇宙背景加上流動的綫條,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我一直對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充滿好奇,但很多科普讀物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流於錶麵,缺乏深度。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選擇非常齣色,每一個公式或概念的闡釋都配有精美的圖示,讓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物理概念時的那種細膩和耐心,比如對量子糾纏的描述,既保持瞭科學的嚴謹性,又不至於讓初學者望而卻步。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真的跟著作者的筆觸,穿越瞭廣袤的星係,又潛入瞭微觀粒子的奇妙世界。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宏觀宇宙與微觀世界的橋梁,讓我對我們所處這個時空的認知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絕對是天文愛好者和物理初學者的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接下來會如何解讀黑洞的事件視界,相信那一部分的圖文解析一定會更加震撼人心。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老派的學者風範,但又充滿瞭對宇宙的無限熱情。它沒有采用那種浮誇或過度簡化的口吻,而是用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與讀者探討那些宏大而深奧的物理學命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釋復雜物理定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哲學思辨的深度。例如,在討論測不準原理時,它不僅僅是解釋瞭能量與時間的互相關係,更延伸探討瞭觀察行為對現實的影響,這使得閱讀體驗從純粹的科學學習提升到瞭對存在本質的思考層麵。這種將科學與哲學巧妙融閤的筆觸,讓我閱讀時充滿瞭沉浸感,仿佛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在星空下徹夜長談。這本書在細節的打磨上極其到位,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非常自然流暢,讓人幾乎感覺不到閱讀的阻力,隻是一股腦地被吸入那個奇妙的物理世界之中。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內容更新和信息準確性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涵蓋瞭從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最新觀測證據,到粒子加速器實驗的最新發現,顯示齣作者緊跟科研前沿的態度。特彆是對標準模型的擴展和新物理學的探索部分,它並沒有給齣過於武斷的結論,而是以一種開放和審慎的態度介紹瞭弦理論、圈量子引力等仍在發展中的理論。這種平衡的觀點,對於希望建立全麵、客觀科學觀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其中的某些論點,然後去查閱相關的背景資料,每一次的迴溯都讓我對書中的內容理解得更深一層。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既有知識,更在於培養讀者批判性思維和對未解之謎保持好奇心的能力。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推薦給所有對“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感興趣的人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