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
作者 :歐麗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 13:9789570850147
ISBN 10:9570850140
EAN:9789570850147
頁數:552
開數:25K
裝訂:平裝
語言 :中文/繁體
内容简介
熱心冷眼看紅樓人物
溫暖而同理地感受每個人物的生命處境
理性而客觀地分析每個人物的性格特質
賈寶玉和香菱、或晴雯、或襲人、或薛寶琴的關係
在紅樓情榜上,別有深刻意義
《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完整呈現歐麗娟教授多年來研究《紅樓夢》的心得,比臺大開放式課程內容更完整和豐富。本書細讀《紅樓夢》四位金釵,即香菱、晴雯、襲人和薛寶琴,討論她們在小說中的社會處境、人際關係、精神世界,以及和小說主角賈寶玉的錯綜複雜關係,同時收入「紅樓情榜」,讓讀者了解《紅樓夢》「情榜」的規畫與人選。
在《紅樓夢》裡,組成貴族世家的數百位人物各有特色,被刻畫得維妙維肖,恍如可見他們從書頁裡躍然而出。偉哉曹雪芹!
歐麗娟《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特別針對情痴情種的賈寶玉、紅顏薄命的香菱、心高氣傲的晴雯、溫柔婉約的襲人、宛若天仙的薛寶琴,給予細緻而深入的分析,以呈現小說家苦心塑造每一個角色的動人之處。
《紅樓夢》的代言人歐麗娟,從整部小說中抽絲剝繭,由各個細微處觀察每一個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轉折,完整而全面地探討賈寶玉與次金釵的精神與靈魂,那是獨特而豐富的小宇宙。
作者简介
歐麗娟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唐代詩歌、《紅樓夢》的研究,成果豐碩。
自2012年在臺大開放式課程陸續開設「紅樓夢」與「中國文學史」以來,廣受海內外華人歡迎,讓不同世代讀者重新認識中國古典文學的精髓;2015年,更榮獲開放教育聯盟「傑出開放教育獎」(The Open Education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教學者獎」(Educator Award)。
著有《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詩論紅樓夢》、《李商隱詩歌》、《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別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大觀紅樓(綜論卷)》、《大觀紅樓(母神卷)》、《唐詩的多維視野》、《大觀紅樓(正金釵卷)》等書,並編著《唐詩選注》、《大唐詩魁──李商隱詩選》、《歷代詩選注(隋唐卷)》。
红学教授欧丽娟相关作品
这本书对于“港台原版”研究视角的重视,也让我深感其价值的独特性。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大陆学术体系中可能偏向的意识形态解读,这里的分析明显带有更强的文本本体论色彩和对传统文化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它聚焦于语言的韵味、典故的选用,甚至是不同版本之间微小的文字差异对整体意境的影响。这种“近距离”的文本关照,使得对贾宝玉和薛宝钗关系的处理,也显得尤为精准和克制。作者似乎更侧重于展示两位主角在精神层面的“平行线”特质,而非简单的“爱与不爱”的二元对立。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持续的、深入的思辨状态,去感受那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与美学上的极致追求之间的张力。读完后,你会觉得,对《红楼梦》的探索,才刚刚拉开序幕。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构建和行文风格,完全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院派论著能比拟的。欧丽娟教授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张力和美感,她可以将晦涩的文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对具体情节和人物命运的阐释之中,读起来丝毫没有障碍感。相反,那种对文本的深情与敬意,透过字里行间流淌出来,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红迷。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文本互文性关系时的细腻手法。书中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文学母题进行对话,这种跨文本的参照,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理解人物行为动机的可能性。它不是在卖弄学问,而是在构建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让读者明白,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他不仅写了一个家族的衰亡史,更写出了一部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精神走向终结的挽歌。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是许多同类研究中难以寻觅的。
评分这部《红楼一梦》真叫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在探讨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上,作者的笔触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一直觉得,传统的解读总是在“情种”和“叛逆者”之间摇摆,但欧丽娟教授的视角,仿佛为我们揭开了一层厚厚的迷雾,让我们得以窥见宝玉那颗敏感而又极度矛盾的内心世界。她对宝玉在家族、礼教与自我情感追求之间的拉扯,描摹得入木三分。比如书中对宝玉初见金钗时,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与迷恋的分析,就让我反复咀嚼了好几遍。那种“非世俗”的审美追求,如何与他身处的那个世俗泥潭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作者用极具文学性的语言,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不同于一般的考据或文本细读,这里的理论框架更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直指曹雪芹创作意图中最隐秘的角落,让人读完之后,再回望原著,总有豁然开朗之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而是告诉你“曹雪芹是如何构建出这种‘意思’的”,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实在令人叹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金钗”群像的一些刻板印象。很多时候,我们看《红楼梦》总是聚焦于林黛玉的才情和薛宝钗的圆融,但这本书却将视角精准地投射在了“次金钗”这个群体上,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对于王熙凤的权谋、探春的抱负,乃至于像李纨这样的守寡者如何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进行着隐秘的精神抗争,都有着独到且极具批判性的见解。特别是对尤三姐那段近乎悲剧性的描写,书中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社会结构下审视,而非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欲的层面,这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格局。它提醒我们,大观园内的每一位女性,都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身处特定时代困境下的鲜活个体,她们的每一次抉择,都充满了无奈与挣扎。这本书提供的多维度解读,让原本已经读了无数遍的原著,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仿佛又重新经历了一场对那个贵族世界的细致勘察。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那便是“解构后的重塑”。它没有全盘否定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却以一种极其自信和审慎的态度,对诸多经典定论进行了细致的“打磨”和“再定位”。比如,在分析“情”的哲学意涵时,书中对“情不情”这一概念的阐释,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浪漫主义范畴,进入了一种近乎禅宗的境界。它探讨了宝玉如何通过对“情”的极致体验,来对抗虚妄的尘世,这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解读路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拿起那本旧版的《红楼梦》,对照着书中的分析重读某一章节,那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是很少有学术著作能给予的。它教导我们如何更深刻、更立体地去爱惜和理解这部伟大的小说,而非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上的感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