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金瓶梅版本知見錄圖文版 |
| 作者: | 史小軍,羅誌歡 |
| 定價: | 168.0 |
| 齣版社: |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ISBN: | 9787501359509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旨在展示《金瓶梅》版本及其研究成果,以為《金瓶梅》研究之參考和檢索工具。全書由兩部分組成:*部分收錄《金瓶梅》麵世以來所知見的版本,以詞話本、綉像本、張評本、翻譯本四個係統歸類,其他衍生之本,若會校本、影印本等按其所據之底本歸類,翻譯本按譯文文種歸類。各版本附一至三張書影,並標注其特徵,輯錄各傢著錄,較其與彼本之異點。第二部分收錄國內外有關《金瓶梅》版本研究的專著和論文目錄,以檢閱和展現金學界關於《金瓶梅》版本研究的主要學術成果,為研究者提供文獻綫索。 |
| 目錄 | |
| 上篇 圖錄 一、詞話本 1.原北平圖書館藏本 2.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藏本 3.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 4.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 5.民國北平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 6.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1957年版 7.日本東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 日本昭和三十八年(1963)版 8.人民文學齣版社再版影印本 1991年版 9.颱北裏仁書局據大安本再影印本 2O12年版 10.香港漢學圖書公司《金瓶梅叢刻》本 1973年版 11.颱北聯經齣版事業公司影印本 1978年版 12.香港太平書局影印本 1982年版 13.綫裝書局影印本 2O13年版 14.鄭振鐸校點 民國上海生活書店《文庫》本 15.施蟄存校點 民國上海雜誌公司《中國文學珍本叢書》本 16.民國上海中央書店《國學珍集》本 17.僞滿康德藝文書房《鑒賞叢書》本 18.劉本棟校訂 颱北三民書局《中國古典名著》本 1980年版 19.魏子雲注釋 颱北增你智文化事業齣版1980-1981年版 20.戴鴻森校點 人民文學齣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本 1985年版 21.戴鴻森校點 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 1986年版 22.白維國 蔔鍵校注 嶽麓書社 1995年版 23.陶慕寜校注 2000年人民文學齣版社《文學名著文庫》本 24. 梅節“全校本” 香港星海文化齣版有限公司,1987年版 25. 梅節“重校本” 香港夢梅館 1993年版 26. 梅節“夢梅館定本” 香港夢梅館 1999年影印手抄本 27. 梅節校訂 陳詔 黃霖注釋 青海人民齣版社 2OO1年版 28. 梅節校訂 陳詔 黃霖注釋 颱北裏仁書局2OO7年版 29. 蔔鍵點評 作傢齣版社 2O1O年版 30. 覃知非校點 劉心武評點 灕江齣版社 2O12年版 31. 劉心武評點 張青鬆 邱華棟點校 颱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2O14年版 32. 王清和校點 香港明鏡齣版社2O16年版 二、崇禎本(綉像本) 1.王孝慈舊藏本 2.都圖書館藏本 3.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4.天津圖書館藏本 5.上海圖書種(簡稱“上甲本”) 6.上海圖書館藏本第二種(簡稱“上乙本”) 7.殘存四十七迴本 8.吳曉鈴先生藏抄本 9.北平傅惜華教授藏《綉像八纔子詞話》本 10.周越然舊藏本 11.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12.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本 13.日本天理圖書館藏本 14.清道光二年(1822)潄芳軒刻本 15.颱北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2011年版(暨大已訂) 16.齊煙 汝梅校點 齊魯書社1989年版 17.齊煙 汝梅校點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齊魯書社(山東)聯閤版1990年香港版 18.齊煙 汝梅校點 颱北: 曉園齣版社有限公司版 1990年版 19.黃霖 張兵 顧越點校 浙江古籍齣版社《李漁全集》本 1991年版(第十二捲暨大訂未到館) 20.溫京華 田軍點校 光明日報齣版社《笠翁文集》本 1997年版 21.閆昭典 王汝梅 孫言誠 趙炳南會校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香港修訂版 22.閆昭典 王汝梅 孫言誠 趙炳南會校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香港重訂版 23.北京 : 綫裝書局書局《笠翁文集》本 2014年版 24.董玉振主編 新加坡南洋齣版社 2016年版 三、張奇書本) 張評康熙本甲種(有迴前評) 1.本衙藏闆本 2.本衙藏闆翻刻必究本 3.影鬆軒本。 4.四大奇書第四種本 5.袖珍本 6.高麗大學圖書館和爾大學奎章閣藏本 7.延世大學圖書館藏本 8.爾大學中央圖書館藏本 張評康熙本乙種(無迴前評) 1.蘋華堂本 2.在茲堂本 3.康熙乙亥本。 4.皋鶴堂本 5.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圖書館藏本 6.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本(缺圖) 影印 |
這本書的體量相當可觀,內容密度也極高,但最讓我贊賞的是其行文的流暢性與邏輯的連貫性。它處理瞭大量的原始資料和相互矛盾的觀點,卻始終保持著一條清晰的主綫不偏離,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即便身處一片復雜的文獻叢林,也能確保讀者不會迷失方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問題時的審慎態度,他從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將所有證據擺在颱麵上,引導讀者自行判斷,這種尊重讀者的態度,在學術著作中是難能可貴的。讀完後,我不僅獲得瞭知識,更學習到瞭一種對待復雜問題時應有的冷靜、審慎和求真的態度,這對我未來的學習和思考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這類“版本考辨”題材的書籍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晦澀難懂,充滿瞭隻有專業人士纔能理解的“行話”。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平易近人。作者巧妙地將復雜的文獻比對和版本差異,融入到瞭一種類似“偵探小說”的敘事綫索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吸引進去,好奇下一個“謎團”會如何被解開。比如,他對比不同版本中人物性格的微妙變化時,那種抽絲剝繭的論證過程,讀起來竟然比讀小說本身還要引人入勝。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讓普通讀者也能窺見學術研究的樂趣,成功地將“冷門”的研究主題,變成瞭人人可參與的智力遊戲。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套全新的“解讀工具箱”。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不同版本的不同之處,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們如何去“看”一部文本。作者不斷提醒我們,我們今天閱讀的“定本”,其實是曆史長河中無數次修正、篩選、甚至偶然留存的結果。這種認識論上的衝擊是巨大的——它迫使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往閱讀時的那種“確定感”。現在,每當我重讀那些熟悉的段落時,腦海中都會浮現齣不同版本帶來的不同語境和潛在含義,使得閱讀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和多維。這不再是單嚮的接受信息,而是一種與曆史、與諸多先行者進行的多嚮交流,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閱讀視野。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本關於文學批評的佳作中,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考據精神。他仿佛一個永不疲倦的偵探,對每一個關鍵情節、每一句關鍵對話都進行瞭地毯式的搜索和交叉比對,試圖還原齣最接近“原貌”的文本流變。這種嚴謹的態度,讓那些以往我閱讀原著時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理解,瞬間變得清晰而有根有據。書中對某些關鍵情節的重新解讀,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認知框架,讓我意識到,閱讀經典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續的、深度的挖掘與對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瞭質的飛躍,不再滿足於故事錶麵的熱鬧,而是開始探究其深層的結構和時代背景的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的質感和封麵插圖的古韻流轉,讓人一上手就感覺到瞭它沉甸甸的曆史分量。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摸上去平滑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眼。尤其是那些配圖的排版,簡直可以用“匠心獨運”來形容。它們不是簡單地堆砌在文字旁邊,而是經過精心布局,或放大細節,或提供全景,使得整個閱讀體驗如同在鑒賞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我可以想象,設計者在製作過程中一定花費瞭大量心血,去揣摩如何平衡文本的敘事性與視覺的衝擊力,最終呈現齣這樣一套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美學價值的讀物。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視覺和觸覺的雙重盛宴,遠超我預期的精美程度,足以讓它在我的書架上占據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