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功夫片的秘密》徐浩峰推荐演员编剧动作导演参考影视书籍

【后浪直营】《功夫片的秘密》徐浩峰推荐演员编剧动作导演参考影视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力 著
图书标签:
  • 功夫片
  • 动作电影
  • 电影制作
  • 影视书籍
  • 徐浩峰
  • 编剧
  • 导演
  • 演员
  • 电影研究
  • 参考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7053
商品编码:23184774322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修订版)》图文并茂、行文简洁,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武侠电影史上经典影片的经典动作,归纳出了武侠电影的制作规律,还原了功夫电影的艺术本色。

名人推荐

本书以从文献学习和访问对象中获取的大量动作导演理论和经历经验为素材,在回顾、总结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武术指导、动作导演原理和方法,是笔者目前见到的第—部武侠功夫片创作教程。 
——康戈武: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 
本书第—次对武侠功夫片的重要行当“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进行了专门研究,总结了很多我们用血汗换来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作为一本入行的必读教材,对提高“动作导演”的艺术地位,推动华语功夫片的整体创新有帮助。 
——洪金宝:著名动作演员、动作导演、导演 
武术指导和动作导演要在电影界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打开了武侠银幕上很多经典武打场面的内在秘密,将武侠功夫片幕后的神秘文化发掘出来,能更好促进武术和电影的结合,让大家更深地了解中国武术文化。 
——程小东:著名动作导演、导演 
中国武侠功夫电影源于内地,崛起于香港。近年来内地的功夫片已经有了飞速发展,张力这本书给内地以及港台的同行们做了一次完整的总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功夫片,这是我们的骄傲。 
——元奎:著名动作导演、导演 
看到张力这本书,第一感觉是一种庆幸和喜悦。在当前香港电影急需复兴的环境下,这本由内地“功夫片”作者写的功夫片教科书,让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元彬:著各动作导演、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工会执行会长 
张力先生这本著作在不同层面都具有相当参考价值,相信必定会为功夫片谱下光辉的一页,并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徐小明:著名功夫片导演、武术指导 
武侠电影是国人创造的类型片,但其技法一直自秘于行内,张力此书开门见山,“剪接”一章尤下功夫。有志于武侠片创作的人,读之增益。 
——徐皓峰:著名硬派武侠文学作家、导演

媒体推荐

《功夫片的秘密》以从文献学习和访问对象中获取的大量动作导演理论和经历经验为素材,在回顾、总结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武术指导、动作导演原理和方法,是笔者目前见到的第—部武侠功夫片创作教程。
——康戈武: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

《功夫片的秘密》第—次对武侠功夫片的重要行当“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进行了专门研究,总结了很多我们用血汗换来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作为一本入行的必读教材,对提高“动作导演”的艺术地位,推动华语功夫片的整体创新有帮助。
——洪金宝:著名动作演员、动作导演、导演

武术指导和动作导演要在电影界占有一席之地,《功夫片的秘密》这本书打开了武侠银幕上很多经典武打场面的内在秘密,将武侠功夫片幕后的神秘文化发掘出来,能更好促进武术和电影的结合,让大家更深地了解中国武术文化。
——程小东:著名动作导演、导演

张力先生这本著作在不同层面都具有相当参考价值,相信必定会为功夫片谱下光辉的一页,并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徐小明:著名功夫片导演、武术指导

中国武侠功夫电影源于内地,崛起于香港。近年来内地的功夫片已经有了飞速发展,张力这本《功夫片的秘密》给内地以及港台的同行们做了一次完整的总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功夫片,这是我们的骄傲。
——元奎:著名动作导演、导演

看到张力这本《功夫片的秘密》,第—感觉是一种庆幸和喜悦。在当前香港电影急需复兴的环境下,这本由内地“功夫片”作者写的功夫片教科书,让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元彬:著名动作导演、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工会执行会长

武侠电影是国人创造的类型片,但其技法一直自秘于行内,张力此书开门见山,“剪接”一章尤下功夫。有志于武侠片创作的人,读之增益。
——徐皓峰:著名硬派武侠文学作家、导演

作者简介

张力,1980年8月生人,祖籍陕西,现居北京。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开始习武,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万字。曾参与多部动作电影创作。
主要代表作:200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五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总策划、编导;2009年,中国第—本全景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2012年7月,全景展现北京近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口述历史《京城武林往事》。

目录

序一 武踪舞迹,舞武相益
序二 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序三 武术指导是一门艺术

Part1 动作导演源流
Chapter1 关于“动作导演”
1.1外语世界的“动作导演”
1.2华人世界的“动作导演”
1.3学术世界的“动作导演”
1.4动作场面的形态
Chapter2 动作导演的艺术源流
2.1戏曲
2.2武术
2.3杂技
3.4舞蹈
2.5文学
Chapter3 动作导演的历史
3.1武侠草创:“怪力乱神”
3.2古典武侠:以武育人
3.3经典功夫:嬉笑怒骂
3.4时装动作:拳脚、子弹、钢丝
3.5动作天下:宏大唯美
3.6新世纪新气象:国际视野下的人文探索

Part2 动作导演基本原理
Chapter4 总论
4.1动作的艺术与艺术的动作
4.2武戏与文戏
Chapter5 动作导演与戏剧冲突
5.1打斗人物的戏剧性
5.2打斗环境的戏剧性
5.3武术格斗的戏剧性
5.4动作招式的戏剧性
Chapter6 动作导演与规定情境
6.1外部规定情境
6.2内部规定情境
6.3故事情节与动作设计
Chapter7 动作导演与主控思想
7.1主控思想
7.2段落主控思想
7.3案例分析:《霍元甲》的动作设计
Chapter8 动作导演与人物性格
8.1性格化动作
8.2性格化武功
8.3性格化招式
8.4性格化兵器
Chapter9 动作导演与人物情感
9.1情到深处手舞足蹈
9.2案例分析:雪山之战”与“九寨沟之战”
Chapter10 动作导演与武术格斗
10.1功夫电影与武术格斗
10.2动作设计与格斗原理
10.3决斗中的逻辑问题
10.4动作设计与武术历史
10.5案例分析:时空穿梭中的“贯串动作”
10.6案例分析:《叶问前传》咏春拳的全面胜利
Chapter11 动作导演与电脑特技
11.1进入动作场景的核心
11.2特技与武术的“平衡”
11.3从搏斗竞技到电脑动画
11.4动作设计常用的数码科技
Chapter12 动作导演与文化属性
12.1历史题材的选取与民族艺术的展示
12.2民族文化的象征化、寓言化表达
12.3传统文化的叙事语境和创作背景
12.4程小东与袁和平之比较

Part3 动作导演基本方法
Chapter13 表演
13.1头部的体语
13.2上肢的体语
13.3下肢的体语
13.4体态的体语
Chapter14 套招
14.1攻防转换“十三招”
14.2打斗“三招论”
14.3“多对多”与“一对多”的打斗
Chapter15 摄 影
15.1景 别
15.2运动镜头
15.3机位
15.4轴线
15.5特技摄影
15.6案例分析:高手出招“后发先至”
Chapter16 剪辑
16.1打斗剪辑的原理
16.2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
16.3打斗剪辑的空间关系
16.4打斗剪辑的节奏
Chapter17 特技
17.1威亚
17.2弹床
17.3假肢
17.4 Power粉
17.5血浆
17.6鱼线
17.7飞叶
Chapter18 强调
18.1对照的强调
18.2重复的强调
18.3焦点的强调

Part4 金牌动作影人访谈
成 龙:电影就是我的生命
洪金宝:香港功夫片的“大哥大”
元彪:从“替身王”到“佳武指”
徐克:“侠”是一种人生观
吴宇森:用舞蹈的手法拍动作
刘家良:功夫片“史记”
袁和平:动作设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程小东:诗意武功的缔造者
徐小明:香港电视史上第—个武术指导
江道海:魔术杂技,动作设计的艺术原型
罗礼贤:我的镜头“永远在动”
熊欣欣:打不死的“鬼脚七”
徐向东:动作设计就是建大楼
赵长军:这一生,我为武术而生
赵文卓:朗朗乾坤,王者之风
马振邦:精武人生八十年
刘家辉:功夫片,从武术主题去创作故事
陈观泰:戏里戏外的大圣劈挂高手
国建勇:拍动作片要“文戏武唱”
何 清:历史在影像中延伸

附录1:香港武术指导源流
附录2:不同时代的兵器
附录3:海外武术一览表
附录4: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附录5: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参考文献
鸣谢
出版后记

序言

武踪舞迹,舞武相益
张力先生的力作《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是笔者目前见到的第—部以教材体例撰写的武侠功夫片创作专著。说到武侠,免不了联想到中国武术。说到功夫片,免不了联想到从中国步入世界影坛的这一新片种的艺术渊源。当然也免不了联想到两者相得益彰地从远古走来、冲出亚洲、迈向全球的发展踪迹。
“功夫片”也被称作“武打片”、“武侠片”或“武侠功夫片”。回觅功夫片的远迹,举凡“象用兵时刺伐之舞”的武舞,扮装人按一定程式“对舞如击刺之状”的百戏武打套子和武戏,以夸张手法表演超常武功功力的杂技武技等舞台表演艺术,都能在功夫片中看到踪影。将这些舞台武技表演艺术串联成“片”的故事,大多是华夏文献中精忠报国的疆场战事、仗义行侠的江湖争斗、比试武功的擂台较量等武人习武、练武、用武和传武的情节,以及武人卫国、为民、“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
显然,若要探寻功夫片的渊源,能够直溯至中国文艺的源头,横涉及中国文艺的四周。可以说,功夫片是综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表现武人、武术、武事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结晶。
在这一漫长的“结晶”历程中,功夫片及其渊源的各种艺术形式对完善武术技术体系、揭示武术文化内涵和促进武术社会化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在完善武术技术体系方面,为耀眼的是舞台表演艺术对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的形成和完善的影响。在明代,以戚继光、程冲斗为代表的武术家,借鉴舞台武技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形式,在抛弃“戏局套数”对营阵操练的影响、扬弃“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的“虚套”等前提下,编制成了“三十二势长拳”和“成路刀法”等武术套路。两位编者分别在《纪效新书》和《耕余剩技》中说明编制武术套路的目的,在于将“上下周全”、“着着实用”的攻防技法,按照“势势相承”的规律编排成套,使习练者全面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法与技能,达到“遇敌制胜”和“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目的。克服练时“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的局限,避免用时“临敌掣肘”。
在揭示武术文化内涵方面,值得称道的是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艺术中塑造的武人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武侠英豪“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民族英雄“精忠报国”,水浒群英“替天行道”……一个个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彰显了民族精神,完善了武德理念。发挥着规范武人言行,激励青少年为卫国为民而努力学习的教育作用。
在促进武术社会化发展方面,功夫片发挥了引人瞩目的宣传作用。且不说海外众多武术爱好者,是因为看了功夫片才知道中国武术,走上习练武术之路的,就连国内中小学校中,也有多达86.9%的学生是通过功夫片了解武术的。(据2008年出版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在功夫片及其渊源的各种艺术形式取材于武人、武事、武术,又反过来促进武术发展、彰显武事意义和武人精神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程式化动作的相互融摄、民族精神和武德风采的相互融通等,但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在技术层面上始终是同源异流地发展着各自的体系。
作为功夫片表现对象的武术,起源于人类求生存、争生存的本能行为,形成于以攻防动作为素材、以对应统一为技法、以提高攻防技能为目的的专门化整合过程。在长达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主要价值始终体现为提高攻防技能。依赖着这一主要价值衍生出的健身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等,都离不开练习攻防动作和提高攻防技能这一基本形式。即使随着火器代替冷兵器的战场作用,练习武术的目的或说是武术的主要价值也随之“转型”为强健身心后,其赖以实现价值的基础仍然是练习攻防动作和提高攻防技能这一基本形式。
古代武舞、百戏武打套子和武戏等舞台武技表演艺术,摹拟武术动作作为舞的素材,加工成了舞台艺术语言,用于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一脉相承于古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功夫片,虽然发展到了以“片”为舞台,武的场境得以随心所欲;以现代科技强化舞美,武的能力得以无限夸张;以现代语境创新思维,武的故事得以妙趣横生,然而,这些现代艺术手段,仍然没有脱离表演艺术的目的,都只是增加了功夫片的表现力,增强了功夫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或者说,被采纳为舞台表演艺术和功夫片的武术素材,已被加工成了舞台艺术语言,沿着表演艺术的方向发展下去。是否还保持素材原有的攻防因素和健身价值,已不再是必须遵循的标准。
目前,功夫片作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影坛的一个新片种,引起了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也引来了各地影人的仿效。功夫片的秘密何在?武术指导和动作导演应遵循哪些原理和掌握哪些方法?不一而足的做好功夫片动作导演的问题,催生了这本《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此书由洪金宝、徐小明、元彬等香港资深功夫片导演推荐,也是艺坛后起之秀张力先生的三勤之作。这个艺坛,是武艺和文艺汇聚一台的艺坛。这里说的“三勤”,包括勤学、勤问、勤研。张力11岁进入武校学习多种传统及竞技武术,求武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满18岁已在武校担任助教。随后,又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本科、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影视艺术理论基础。近年来,这位后起之秀以武术与武侠影视文化为研究对象,在不断博采众长增益学问的同时,以独到的见解写出数十篇学术文论,参与策划和编导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五十集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在这本《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中,他以从文献学习和访问对象中获取的大量动作导演理论和经验为素材,在回顾、总结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少武术指导、动作导演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说,这本“三勤之作”,既是作者的研究成果,也是为功夫片的发展做出努力与奉献的广大编导和演员的集体成果。
后,感谢作者邀我作序,给了我一个表述管窥之见,向凭借文艺形式推动武术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贤达们表示敬意的机会。
康戈武
2009年3月30日于北京
(康戈武,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原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