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語言與人的世界(上) | 作者 | (俄)阿魯玖諾娃 |
| 定價 | 56.00元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1219270 | 齣版日期 | 2012-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522Kg |
| 內容簡介 | |
《語言與人的世界(上)》從語言規範到悖異現象,從話語的邏輯結構到話語的語體特性。從語言的普遍性到語言的民族獨特性的整體研究方嚮。這一研究突顯瞭語言與人的世界之關係,揭示齣語言在當代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和哲學發生語言轉嚮的深層原因,在語言學、邏輯學、美學、倫理學、詩、分析哲學。日常語言哲學等眾多學科研究的基礎上,實現瞭語言學同語言哲學的有機統一。 《語言與人的世界(上)》由十個部分構成,主要探討和研究以下內容:語言的邏輯一交際功能與詞匯意義的基本類型;各種類型詞匯意義在語篇中的相互作用;功能遷移生成的比喻,隱喻和轉喻;符號學與修辭學;隱喻在描寫人的內部世界對的作用;句子稱名化的各種機製及其結果;現實世界(事件和過程)與由真值意義構成的邏輯世界(事實和命題)的區彆;俄語各種語用情景中錶達真值評價的基本方式;反映俄羅斯民族意識某些特點的存在句和無人稱句等。 |
| 作者簡介 | |
| 阿魯玖諾娃(1923-),畢業於莫斯科大學語文係英語與西方文學專業。畢業後,在該校教授英語和西班牙語。1954年開始在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語言學研究所工作。1975年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句法的邏輯基礎。1990年,成為蘇聯(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領導“語言邏輯分析”課題組,長期主持該課題研究,並主編每年一部的《自然語言的邏輯分析》叢書。在普通語言學理論和邏輯語義學研究中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發錶學術專著和論文一百五十餘篇,《語言與人的世界》是其代錶作。 趙愛國(1955-),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係和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現為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俄語語言文學博士點學科帶頭入、蘇州大學教學名師。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項、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三項。齣版《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語言文化學論綱》、《20世紀俄羅斯語言學遺産:理論、方法及流派》等專著,主編或參編*規劃教材三部,發錶各類學術論文七十餘篇。其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市廳級奬勵。主要學術興趣為語言文化學、語言符號學、俄羅斯語言學術史、外語教學等。 李洪儒(1965-),四川南江人,語言學博士、語言哲學博士後,黑龍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外語學刊》主編,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俄語語言學、普通語言學和語言哲學。代錶作有《語言哲學:曆時與共時交叉點上的節點凸顯》、<歐洲大陸哲學:曆時與其時交叉點上的節點凸顯》和《俄羅斯哲學:曆時與共時交叉點上的節點凸顯》等。 |
| 目錄 | |
| 部分 詞的邏輯一交際功能與意義 節 證同詞與述謂詞的類型 第二節 語句的邏輯、語法和交際結構 第三節 證同意義 1.形成原則 2.具體名詞 第四節 述謂意義 1.一般特點 2.具體特點 第五節 功能意義 第六節 錶人名詞和錶事物名詞的語義特點 第七節 規範的概念 第八節 異常與語言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摹狀語與話語:從語篇到含義 節 引言 第二節 索引摹狀語 第三節 索引摹狀語與證同摹狀語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四節 異名性 第五節 個體化謂詞 第六節 呼語名稱 第七節 限定成分在摹狀語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生活和語言機製中的評價 節 評價的本質:確定評價謂詞意義的哲學依據 1.引言 2.評價謂詞意義的統一問題:評價的概念語境(亞裏士多德的學說) 3.評價謂詞內涵和因果釋義:評價的相對性(T.霍布斯,дж洛剋) 4.評價謂詞意義的功能界定:自然準則概念(B.斯賓諾莎) 5.對直覺的訴求:評價和見解;存在和應該(д.休謨) 6.評價和應該態式(H.康德) 7.評價和好處(M.邊沁,дж.穆勒) 8.評價謂詞意義的不可確定性(基礎性):使用推測(T.西奇威剋,дж.穆爾,P.黑爾) 9.評價謂詞意義的交際視角:語境和言外功能 10.比較類和選擇問題:通過對標準的態度確定評價意義 11.結語:評價和人的世界 第二節 一般和個彆評價 1.評價和概念分析 2.評價的分類(馮·弗裏格特的價值概念係統) 3.推斷一般評價的機製及其語言學的相關性 4.-般和個彆評價意義 5.-般評價形容詞的意義容量 6.評價的說明 7.感覺評價和主體傾嚮 8.評價和話語 第三節 效用偏好句 1.效用偏好句的語用情景和概念語境 2.效用偏好句的語法特性 …… 第四部分 符號學和修辭學方嚮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個對書籍的紙張觸感和裝訂方式非常挑剔的人,畢竟閱讀過程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的體驗,任何物理上的不適感都會成為閱讀的“噪音”。這本書的用紙選擇非常齣色,它不是那種過於反光的銅版紙,而是帶有細微紋理的啞光紙張,這種紙質不僅有效減少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眼部疲勞,而且在翻頁時發齣的“沙沙”聲,也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讓人心神安定。書脊的裝訂也十分牢固,即便是需要長時間攤開平放在桌麵上進行對照閱讀,也完全不用擔心書頁脫落的問題。這種對手工製品的尊重,反映在每一個細節上,讓人感到自己購買的不是一本廉價的印刷品,而是一份經過時間沉澱的知識載體。這種對“實體書”價值的堅守,在這個電子閱讀日益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能可貴,值得每一位熱愛紙質書的讀者拍案叫絕。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僅從我隨機翻閱的幾頁來看,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嚴謹與流暢的平衡。很多專業領域的譯著,常常在追求準確性的過程中,使得語言變得生硬晦澀,讀起來像是在啃石頭。然而,這本書的譯者顯然擁有極高的雙語駕馭能力,他們不僅精準地抓住瞭原文的專業術語和邏輯鏈條,更重要的是,他們成功地將那些抽象的概念用符閤中文語境的、富有生命力的錶達方式轉述瞭齣來。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感覺不到“翻譯腔”的乾擾,思緒可以毫無阻礙地跟隨作者的思路前行,這一點在處理復雜哲學或語言學理論時尤為重要。這背後蘊含的,是譯者對兩種語言文化深厚的體悟,絕非簡單的詞匯替換可以達成。這種絲滑的閱讀體驗,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艱深內容變得親切可感。可以說,翻譯工作本身就是一種高水平的再創作。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實在是體現瞭一種成熟的學術齣版美學。它沒有過度依賴花哨的圖錶或醒目的顔色塊來試圖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而是通過精妙的字體選擇、閤理的行距和段間距,構建瞭一個既專業又易於消化的視覺空間。每一段文字的邏輯起點和邏輯終點都界限分明,關鍵的引述部分使用瞭不同的字體樣式或縮進處理,使得信息層級一目瞭然。這種剋製而有力的排版風格,讓人可以專注於文本本身的力量,而不是被設計元素所分散心神。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腳注或引文時的處理方式,既保證瞭注釋的易讀性,又不至於在主體閱讀流中造成過大的打斷。整體感覺是,設計師與編輯團隊之間達成瞭高度的默契,他們深知,對於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而言,清晰度就是最大的美感。這種對閱讀舒適度的極緻追求,無疑提升瞭知識傳遞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不是那種輕易翻閱的“快餐式”讀物。封麵選用的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配閤著精妙的字體排版,透露齣一種內斂而深邃的學術氣息。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頁和目錄部分的留白,處理得非常講究,給人一種呼吸感,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塞滿的壓迫感。那種油墨散發的淡淡清香,更是加分項,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核心內容,但光是翻閱這些前置的布局和設計,就已經能感受到齣版方在整體呈現上所下的功夫,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籍,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無疑是成功地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設定瞭一個非常高的基調,讓人對書中蘊含的知識抱有更多的期待與敬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個精心製作的物件。
評分從我接觸到的這部分內容來看,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方式,體現瞭一種宏大敘事下的精微聚焦。它似乎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或理論,而是在構建一個復雜的知識框架,在這個框架之下,作者能夠靈活地在宏觀的曆史脈絡與微觀的個體現象之間進行穿梭切換。這種結構上的張力,讓人在閱讀時始終保持著一種探索的興奮感,總是在期待下一個章節會如何將看似不相關的綫索串聯起來。這種編排方式,需要的不僅是紮實的學識積纍,更需要高超的敘事技巧,它成功地避免瞭傳統教材那種平鋪直敘的沉悶,轉而營造齣一種層層剝繭的智力挑戰。這種組織知識的智慧,遠比單純的內容堆砌要睏難得多,它考驗的是作者對學科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力。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在結構上做足瞭功課的作品,讓人感到作者是知識的引導者,而非簡單的記錄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