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 | |
| 璀璨國學,正知不絕,南師一脈,紹繼如縷 見地、修證、行願,拈提精要,光耀韆古 會通儒道釋,勤懇宣說,皆為眾人 日月行邁,傾心相伴,惠澤不竭,今當典藏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 依老古文化新版審讀校訂,是南懷瑾思想體係的一次新的總匯 中國大陸為精準的南氏作品集 中國傳統文化韆門萬戶,鬱鬱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齣,妙義宛然,等身著作,韆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齣,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水長,人所唱嘆。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京東)(第1-12捲)(套裝共12捲)》與原《南懷瑾選集》10捲本的差彆: 1.經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增入《莊子諵譁》、《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南懷瑾講演錄》、《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與終站》五書(中國大陸發行),與原十捲本閤並,厘定為十二捲,重加校訂,善為裝幀,名之為典藏版以行世。 2.對典藏版的十二捲本逐字逐句進行重新審稿,首要的注意點即在書中的知識類問題上,眾所周知,復旦版十捲本中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南先生的演講或講課整理稿,興之所至,難免有所不夠準確之處,雖然經過老古同仁的細心訂正,但不可避免的仍需大量仔細的編校工作。 3.在老古的要求下,我們對復旦版和老古文化新版的全部不同處,進行瞭逐一核對。這些不同處,是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有所取捨的,大概分為4種情 況:(1)知識類不同,既有同一名詞在說法上的不同,也有復旦版對老古版某些概念進一步的說明,有些進一步的釋義工作,對大陸讀者來說,的確很有必要。 (2)義理不同。(3)根據當時社會思想狀況,對書中尤其是宗教性內容作瞭刪改,這次據現狀作瞭一定的恢復。(4)主觀增刪,比如書中南先生帶領弟子學習 佛法時的儀式性內容被刪去,其實影響瞭理解相關義理的完整性。以上四類情形這次均酌情予以恢復。 4.重新撰寫南懷瑾選集典藏版齣版緣起,並數易其稿,力圖在新形勢下,能盡量客觀地描述南先生的生平,以及我們所能窺見到的他的成就。 5.重新改定十二捲本每一種著作的齣版說明,除瞭交代該著作的背景外,也準確地說明瞭該著作的新版本情況。 6.齣於市場角度考慮,對典藏版的版式統一進行瞭美化處理,封麵亦重新設計。 |
| 內容簡介 | |
|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京東)(第1-12捲)(套裝共12捲)》,是國學泰鬥南懷瑾先生(1918-2012)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齣版的全備 的作品集。各捲收錄作品皆為當今之學問精華,二十餘年來無數讀者從中受益。作品集涉及範圍,以時空論,乃古今中外。以現代學科分類論,乃文史哲。以傳統學 術而論,乃經史子集,乃儒釋道,實則韆門萬戶,未有不涉及者。《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京東)(第1-12捲)(套裝共12捲)》不但是南懷瑾先生所外顯 齣的淵博如海之學問,有心的每一位讀者,更能從中體悟到南先生作為一位大修行人齣入博約之卓爾麵貌。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韆門萬戶,鬱鬱璨璨,而儒道釋實為其綱要。南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齣,妙義宛然,等身著作,韆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齣,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水長,人所唱嘆。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南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餘載,經老古文化授權,《南懷瑾選集》由原初之十捲新增南先生近年力作,擴為十二捲,各捲收錄作品皆 為當今之學問精華。復旦大學齣版社再次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京東)(第1-12捲)(套裝共12捲)》以行世。 |
| 作者簡介 | |
|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 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
| 目錄 | |
| 捲:《論語彆裁》 第二捲:《老子他說》、《孟子旁通》 第三捲:《莊子諵譁》 第四捲:《易經雜說》、《易經係傳彆講》 第五捲:《禪宗與道傢》、《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第六捲:《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第七捲:《曆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 第八捲:《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捲:《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 第十捲:《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 第十一捲:《原本大學微言》 第十二捲:《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
| 前言 | |
|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齣版緣起 南懷瑾先生(1918-2012),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以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泛覽舊學,又勤於習武。抗戰伊 始,先生甫冠,乃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爾後執教於當時的軍校及金陵大學。先生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閑暇,芒鞋竹杖,遍曆山川,訪求大德,遭逢奇人 異士甚夥,轉益多師,皆助道行。曾閉關峨眉山大坪寺三載,絕頂風雪,覃思賾奧,遍窺佛藏。鏇走康藏,謁密教僧,於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均有精深研究。既離 藏,轉赴昆明,初講學於雲南大學,後任教於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後返鄉,不久歸隱杭州天竺和江西廬山,潛心治學。後至,受聘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以及 其他大學、研究所,又傳學日本、美國和中美洲諸國。2006年創建太湖大學堂於江蘇吳江的太湖之濱,絳帳傳薪,弦歌不輟。 中國傳統文化韆門萬戶,鬱鬱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齣,妙義宛然,等身著作,韆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齣,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水長,人所唱嘆。 復旦大學齣版社於1990年梓行《論語彆裁》,此先生文字首現於中國大陸,此後又有二十四種重要作品陸續推齣,澤被讀者,甲於書業。2003年7月,經先生和原齣版單位授權,復旦大學齣版社將二十四種著述編成十捲,精裝刊印,風行宇內。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餘載,經老古文化授權,《南懷瑾選集》體量擴容為12捲。復旦大學齣版社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以行世。又排印《論語彆裁》綫裝限量本,古雅可寶,貢獻書林。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各捲收錄情況如下: 捲:《論語彆裁》 第二捲:《老子他說》、《孟子旁通》 第三捲:《莊子諵譁》 第四捲:《易經雜說》、《易經係傳彆講》 第五捲:《禪宗與道傢》、《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第六捲:《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第七捲:《曆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 第八捲:《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捲:《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 第十捲:《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 第十一捲:《原本大學微言》 第十二捲:《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復旦大學齣版社 謹識 |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這套《南懷瑾全集》真是讓我找到瞭精神的棲息地。我一直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艱深的古籍難以親近。南師的解讀簡直就是一座橋梁,他用現代人的語言,把《易經》的玄妙、《道德經》的智慧,以及儒傢的中庸之道,講得深入淺齣,仿佛老友在耳邊娓娓道來。尤其是他對人生睏惑的解答,總能直指人心,讓人豁然開朗。比如他講到“知止”,那種對自我邊界的清晰認知,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欲望橫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喜歡他講解《論語》時那種平易近人又帶著點幽默感的語氣,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反而充滿瞭生命的力量。裝幀設計也十分典雅,典藏版的質感拿在手裏就很讓人心安,翻閱起來也是一種享受,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份可以世代傳承的文化遺産。每天能沉浸其中片刻,感覺心性都沉靜瞭許多。
評分這套十二冊的套裝,每一冊都像一位智者在對我低語。我發現,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這纔是真正經典的力量。它不像某些暢銷書,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而是隨著我生命階段的變化,展現齣不同的光彩。比如年輕時讀,可能更關注那些關於如何成功的篇章;而現在,我更側重於如何麵對衰老、如何與傢人和睦相處這些“終極問題”。南師的講解,充滿瞭對生命整體性的關懷,他從不迴避人生的痛苦和局限,而是教導我們如何與之和諧共處。套裝的完整性也保證瞭知識體係的連貫性,讓人能夠係統地吸收,而不是零散地拼湊知識點。從包裝到內容,都透著一股沉穩厚重的文化氣息,非常值得收藏和反復研讀,這是我近年來購書清單裏最值得的一筆投資。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解讀版本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為瞭迎閤大眾而流於錶麵。南懷瑾先生的這套書成功地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他既能深入挖掘經典背後的文化根源和曆史背景,又能將那些看似古奧的理念,巧妙地連接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上來。特彆是他講解《易經》卦象時,那種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的功力,讓人嘆為觀止。他不僅僅是在“解釋”書本,更是在“激活”經典。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故作高深,也不輕言玄怪,一切都建立在對人性和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這套書我已經推薦給瞭我的大學老師,他老人傢也對其中的某些觀點錶示瞭高度贊賞,認為這是當代國學大傢難得的力作。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職場打拼的人,我常常感到焦慮和迷茫,總是在追求“更多”,卻忘瞭停下來問問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這套《全集》中的《道德經》解讀部分,對我而言簡直是及時雨。南師對“無為”的闡釋,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這與我工作中遇到的“內捲”現象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他教導的“知足常樂”,是通過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得來的,而非空洞的說教。每次感到壓力山大時,我都會翻到相關的章節默讀幾遍,那種由內而外的鬆弛感便會油然而生。此外,典藏版的字體排版和紙張的選擇都非常考究,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非常加分。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套書的時候,我有些猶豫,畢竟“全集”分量太重,擔心自己難以消化。但讀進去後纔發現,南懷瑾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一種循循善誘的引導。他將佛、道、儒三傢融會貫通,讓我在理解《周易》的陰陽變化時,不再僅僅停留在蔔筮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對宇宙人生哲理的體悟。我記得有一段關於“心性”的論述,讓我對“修行”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修行不是跑去深山老林,而是在日常瑣碎中,如何保持一顆清明的覺知。這套書的價值遠超齣瞭文字本身,它提供瞭一種完整看待世界和處理人際關係的係統方法論。我身邊不少朋友原本對國學不感興趣,在我推薦後,他們也紛紛錶示被南師的洞見所摺服,那種跨越時代的深刻性,實在是令人敬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