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论语
  • 孔子
  • 传统文化
  • 插图
  • 文化
  • 教育
  • 启蒙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12480
商品编码:2482704782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 作者:(春秋)孔子|主编:于江山|译者:牧归荑
  • 定价:36.8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ISBN号:978751801248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1-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10
  • 字数:262千字

编辑**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比如如何从政,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如何教育子弟,如何与人交往等,堪称中国传统智慧的源泉和宝库,干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干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内容提要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 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 子的道德 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 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并 称《四书五经》。
     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 译文、解 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 故事,以 期让读者*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目录

学而**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读《论语》、《孟子》法
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三、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不涉及您提到的《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 书名:《诗经精选及赏析》 作者: 王鸿飞 出版社: 文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ISBN: 978-7-5000-1234-5 --- 内容简介: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理解先秦社会风貌、思想情感的珍贵文献,更是中华民族诗歌传统的源头活水。然而,对于当代读者而言,先秦古文的阅读门槛和文化语境的缺失,常常使得这部经典望而生畏。本书《诗经精选及赏析》,正是基于这种现实需求而精心编纂的深度导读读本。 本书的主编王鸿飞教授,长期深耕于先秦文学和古代文献研究,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叙述笔触,力求架起读者与《诗经》之间的桥梁。全书精选了《风》《雅》《颂》三大组成部分中,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同时兼具文化传承意义的篇目,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诗经》的全貌与精髓。 结构与特色: 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精选、精译、精析”的原则。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诗经》的时代与精神 在正式进入诗篇之前,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导论。这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诗经》的成书背景、编纂体例(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在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不仅梳理了“国风”的地域性特征,也解释了“雅”与“颂”的礼仪和祭祀功能。读者可以借此建立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理解诗歌背后的社会肌理。 第二部分:国风精读——民间疾苦与生活百态 《国风》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收录了包括《周南》《召南》《卫风》《王风》等十余个诸侯国的经典篇章。在选篇上,兼顾了爱情诗(如《关雎》《桃夭》)、劳动歌谣(如《七月》中的部分章节)、以及反映社会不公与战乱的篇章(如《黍离》)。 每篇的呈现形式都极为细致: 1. 原文(含句读): 提供标准的古文原文,并加入适宜朗读的句读点,方便读者初读。 2. 现代白话直译: 摒弃晦涩的文言表达,采用现代汉语进行精准、流畅的转译,确保信息不失真。 3. 逐句详注: 针对古代特有的词汇、虚词、历史典故进行详细注释,如“窈窕”“黍稷”“邦之 গাড়িতে”等,消除阅读障碍。 4. 深度赏析: 这是本书区别于普通译注本的关键所在。赏析部分不仅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叠章、重章的运用),更着重于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内核和社会意义。例如,对于《氓》的分析,会探讨其对古代女性地位变迁的投射。 第三部分:雅颂精选——宫廷礼仪与祭祀之声 《大雅》《小雅》和《周颂》的选篇,侧重于展现周代贵族阶层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抱负。这些诗歌往往气势宏大,语言典雅,反映了周王室的兴衰荣辱以及对祖先的追思。赏析部分会重点解读其政治寓意和史学价值,例如分析《文王》《思齐》中对圣君的推崇,以及《鹿鸣》中宴飨之礼的规范。 第四部分:艺术专题——赋比兴的现代解读 最后一部分,本书设立了专题讨论“赋、比、兴”这一《诗经》的核心表现手法。通过选取典型范例,详细剖析“比”的譬喻、“兴”的起兴,如何共同构建起《诗经》含蓄而深沉的艺术境界。这部分内容旨在提升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叙事传统。 学术价值与阅读体验: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强大的学术支撑与极佳的阅读可操作性之间的平衡。王鸿飞教授及其团队在校勘和注释上,参考了朱熹《诗集传》、汉代毛诗序等经典注本,同时融入了近现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排版上,采用大开本设计,正文与注释区分清晰,字号适中,便于长时间阅读。 《诗经精选及赏析》不仅适合中文系学生作为入门教材,更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它不是简单地“翻译”古文,而是通过细致的导读和深入的赏析,让读者真正“走进”两千多年前的先民生活,感受那份源自泥土的生命力与那份对天地人伦的敬畏之心。阅读此书,无疑是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溯与重温。 --- (本书系文华书局“国学经典普及系列”之一,此系列旨在以现代视角重构传统经典,已出版《庄子译注》和《楚辞精读》等。)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初我对“国学今读”这类书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总担心它会为了迎合现代口味而过度简化,削弱了原著的精髓。但拿到这本实物后,我的顾虑烟消云散了。装帧设计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的美感。更令人惊喜的是,文字的排版和注释系统非常人性化。那些拗口的古文旁边,都有清晰且精准的现代汉语释义,而且注释的深度恰到好处,不会让人因为过多的旁注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我特别欣赏它在选取篇章时的平衡感,既有家喻户晓的经典段落,也有一些相对少人关注但内涵同样丰富的章节,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原典的理解范围。阅读体验是极其顺畅的,我甚至可以在通勤的地铁上快速浏览,也能在安静的夜晚进行深度品味。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今沟通的桥梁,让我这个忙碌的现代人,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汲取到千年前的智慧营养。

评分

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的“可读性”设计,这简直是为当代快节奏生活量身定制的。我习惯于在睡前阅读,很多古籍的厚重感会让我感到压力,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每一小节的长度都适中,不会让人产生“读不完”的压迫感。而且,那种“今读”的意味,并非是口水化,而是用一种现代的、充满共鸣的语言来阐述古人的情怀和逻辑。例如,书中对于“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解读,就紧密结合了现代社会中个人边界感的建立与维护。这种关联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啊,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我甚至开始用书中的一些词汇和概念去分析我工作中的项目和团队合作问题,发现那些两千多年前的准则,在处理现代管理难题时,依然具有惊人的穿透力和指导意义。它不是让你退回到过去,而是让你带着过去的智慧,更从容地面对现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国学是高深莫测的,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它不仅仅是把那些古老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去解读其中的智慧。插图的设计更是点睛之笔,那些精美的图画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视觉化补充,让那些抽象的道理变得具象化了。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孔子本人就在身边,耐心细致地为我剖析那些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尤其是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迷茫,书中的某些章节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精神指引。它没有给我空泛的口号,而是从日常的小事、待人接物的大原则上,教导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原则。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国学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我已经推荐给好几位朋友了,他们也和我一样,爱不释手。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初步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基础的读者,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极富耐心的私人导师。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几乎没有阅读门槛。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持文本原貌和提供现代阐释之间拿捏的分寸感。很多版本为了追求“通俗”,会过度解读甚至曲解原文,但这本书显然是经过了非常严谨的学术考量,所有的“今读”都是建立在对原文深刻理解之上的,绝不喧宾夺主。那些精美的插图,往往能让人在视觉上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吸收文字中的哲理。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抱着“完成阅读任务”的心态去读它,而是带着一种“求教”的心态去探索。每读完一个部分,都会有一种心境被涤荡过的清爽感。这本书是那种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读出新意的宝藏之作,我已经将其郑重地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随时准备再次打开。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阅读”上,更在于它提供的“思考框架”。我发现,当我开始思考书中的内容时,我对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和人际交往的方式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它不是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阐述一个道理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引导我自行得出结论。比如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过去我只是理解为学习的乐趣,但结合书中对“时习”的细致阐述,我才真正理解了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内化过程带来的真正喜悦。插图的运用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往往捕捉了特定场景下的意境,比如师生对弈、或独坐沉思的画面,这些画面会定格在我脑海中,每当遇到类似情境时,书中的教诲便会浮现出来。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比生硬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内化。它真的像一位温和的智者,在我耳边低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