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读出托福好英文
定价:46.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71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17年11月第1版
字数:421千字
《读出托福好英文》一书在整体设计上,完全按照托福考试所涉及的话题重点来布局。历史类和生物类话题占到托福阅读话题总数的90%以上,所以第二章和第三章全部是历史类和生物类的托福文章、内容,涵盖原文、翻译、词汇拓展以及真题训练,既打好基础,又有题目训练。之后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涵盖天文类和科技类话题,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来编排。第六章托福阅读真题长难句解析为各位考生进一步打好基础,类似于体育比赛中平时的基础跑步和力量训练。只有基础更扎实,理解力才能加强。第七章的托福阅读真题词汇题精选囊括近年来托福阅读考试真题中的词汇题,加强备考实力。第八章托福阅读真题练习及解析也是必不可少。考前一天做一遍,看一遍解析,完全进入考试状态。后一章,通过了解托福阅读文章背景知识,做到考前对考试话题心里有底,满怀信心参加考试。
贾若寒先生是国内早研究新托福的英文老师,在2006年新托福考试刚刚进入中国时就投身考试、教学以及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贾若寒老师不断去参加托福考试,了解考试的趋势和动向。从2006年开始新托福教学以来,培养出众多110分以上的学员,尤其在新托福口语方面,培养出多名27分至30分的学员。贾若寒老师已陆续出版《读出托福好英文》《托福写作提分手册》《托福词汇真题集》等多部托福教材。这些教材融合了新的中国大陆和北美的真题。同时,在喜马拉雅FM,贾若寒老师开设了托福口语专栏。每周考试结束,通过即兴回答托福口语真题的方式帮助各位考生拓展思路,学习托福口语答题方式。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托福教学专家,贾若寒老师希望通过书籍出版的形式让更多考生受益,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托福高分考生。
PeriodⅠ TOEFL iBT Reading Introduction 托福阅读介绍
01 托福阅读考试形式和特点
02 托福阅读题型分析
Period Ⅱ History 历史
01 Roman Cultural Influence on Britain 古罗马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02 The Empi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
03 Ancient Athens 古代雅典
04 The Origins of Writing 文字的起源
05 The Commercial Revolution in Medieval Europe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
06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中国人口增长
Period Ⅲ Biology 生物
01 Determining Dinosaur Diet 如何确定恐龙的食物
02 Termite Ingenuity 白蚁的创造力
03 Seagrasses 海草
04 Geographic Isolation of Species 物种的地域分隔
05 Coral Reefs 珊瑚礁
06 Explaining Dinosaur Extinction 解释恐龙灭绝的原因
07 Wind Pollination 风媒传粉
08 From Fish to Terrestrial Vertebrates从鱼类进化到陆地脊椎动物
Period Ⅳ Astronomy 天文
01 Callisto and Ganymede 木卫四和木卫三
02 Climate of Venus金星的气候
Period Ⅴ Science & Technology 科技
01 Climate and Urban Development 气候和城市发展
02 The Origin of Petroleum 石油的起源
Period Ⅵ Sentence Analysis of TOEFL iBT Reading Real Tests 托福阅读真题长难句解析
Period Ⅶ Vocabulary Questions from TOEFL iBT Reading Real Tests 托福阅读真题词汇题精选
Period Ⅷ TOEFL iBT Reading Real Test and Analysis 托福阅读真题练习及解析
Period Ⅸ TOEFL iBT Rea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托福阅读机经(托福题库文章背景知识)
历史类
生物类
天文类
科技类
.....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号选择,直接影响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备考新托福阅读,意味着我要长时间盯着屏幕或纸张,眼睛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观察了一下,这本书的留白处理得相当到位,没有那种为了塞进更多内容而显得拥挤不堪的压抑感。每一篇文章的解析部分,似乎都做了精心的布局,将原文、译文、注释和详细的考点分析区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欣赏那些针对“长难句”的结构拆解图示,如果那些复杂的从句结构能够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清晰地标注出来,标明主干和修饰成分,那么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句子的核心含义,避免因为语法障碍而错失理解关键信息的机会。此外,对于解析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或学术背景知识,如果能有恰到好处的补充说明,而不是生硬地抛出,那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毕竟,托福阅读很多时候考的也是对西方学术文化的理解,背景知识的铺垫同样重要。这本书的实体呈现,给了我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像是可靠的“军师”,而不是浮躁的“鸡汤”。
评分在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热门的真题解析后,我发现这本书在“真题的权威性”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毕竟是人大出版社出品,资源渠道和对考试动态的把握度通常更为精准。我希望贾若寒老师的解析不仅停留在对已知真题的复盘,更能体现出对ETS未来考向的预判。例如,如果最近几年北美考场出现了一些新的考察点或者题型微调,这本书是否能在解析中提前预警,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我尤其关注解析中对“陷阱设置”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错不在于看不懂文章,而在于被那些貌似正确、实则歪曲原意的选项所迷惑。如果书中能用更形象的比喻,或者列举出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比如以偏概全、过度推理等),并用这本书中的真题实例来一一印证,那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期待的不是简单的“选A”,而是“选A是因为它完美契合了ETS对细节的精确捕捉要求,而B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种深入骨髓的“反套路”分析,才是真正能提升实战能力的法宝。
评分我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发现它非常注重“系统性”的提升,这一点比很多市面上只关注“题海战术”的书籍要强上不少。它似乎不是简单地把历年真题罗列一遍,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语言能力提升框架。尤其对“应试语言能力综合提升”这个定位,我非常好奇它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是侧重于词汇的深度挖掘,还是更侧重于阅读中的语篇分析能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题型”的划分,如果它能针对不同题型——比如推断题、细节题、词汇题、句子简化题——提供量身定制的解题策略,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之前在做一些学术类文章阅读时,经常遇到信息过载和逻辑混乱的问题,所以,如果这本书能在解析中穿插讲解如何快速建立文章的知识图谱,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那对我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从“读懂每一个单词”的低效模式,跃升到“抓住核心论点和支撑细节”的高效阅读模式。这种从基础能力到应试技巧的无缝衔接,才是真正考验解析深度的关键所在。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能够让我自己以后面对新题也能举一反三的“方法论”。
评分对我这样一个需要反复练习和回顾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复习效率”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它不应该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可以被反复勾画、标注、甚至撕扯下来的“工具书”。我希望书中的阅读材料排版足够灵活,允许我在空白处写下密集的批注——比如某个词的深层含义、某个句子背后的语法难点、或者某个逻辑跳跃点的自我提醒。如果它能设计一些可供考生自我测试的模块,比如在解析完一套题后,有一个快速回顾的“错题原因分析卡”之类的设计,让我能快速定位到自己薄弱的环节,那就太贴心了。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书,是期望它能成为我备考旅程中最坚实的一块垫脚石,提供的不单是答案,更是一套可以内化吸收的、高效且科学的应试方法论。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那么这次购买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像一个绕口令,信息量大得让人有点晕眩。首先,我得承认,我买它纯粹是冲着“现货”这两个字去的,毕竟备考的紧迫性摆在那里,谁不想早点拿到真家伙?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纸质感还挺让人安心的,不像那些电子资料,总觉得缺了点“实战”的味道。装帧设计嘛,说实话,挺朴实无华的,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色彩或图案,这倒是符合人大出版社一贯的风格——务实,专注于内容本身。打开扉页,看到贾若寒的名字,我心头一紧,这位大神的名字在托福圈子里几乎是标配了,立刻感觉手中的书份量更重了几分。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是真题解析,那重点肯定是在于如何“拆解”那些看似无解的考题,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对解析部分的期待非常高,希望它不仅仅是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能深入到出题人的思维逻辑层面,告诉我为什么A是最好的选项,而B、C、D选项的“陷阱”设置在哪里。如果能附带一些场景化的阅读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定位信息、如何处理长难句的结构分析,那简直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解题武器库”,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题目堆砌。期待它能帮我把那些看了无数遍却依然错漏百出的阅读部分,彻底攻克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