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天搞定雅思高频核心词 | ||
| 定价 | 15.00 | |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176 | |
| 字数 | 107000 | |
| ISBN编码 | 9787553650340 | |
| 重量 | 108 | |
..............
这本词汇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挺高的,毕竟名字里提到了“7天搞定”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听起来就充满了效率和科学性。我个人是那种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人,总觉得如果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所以,我立刻翻开目录,想看看它到底是如何设计这个7天速成计划的。里面的版块划分还算清晰,前几页有对这个“速记系统”的详细介绍,作者试图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记忆法比传统的死记硬背要有效。我认真研读了那几页,感觉作者在理论构建上花了不少心思,引用了一些记忆科学的术语,试图建立一个让读者信服的逻辑框架。比如,它强调了词汇的语境记忆,而不是孤立的单词列表,这一点我很欣赏。而且,书中对每个核心词的释义似乎都做了精简处理,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抓住核心含义,这对于争分夺秒的考生来说,无疑是节省了时间。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是倾向于高强度、高密度的短期冲击,适合那种时间紧迫、需要快速建立词汇库的考生。它似乎不是一本适合长期慢慢啃读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个战术性的突击武器。
评分关于那个听起来非常吸引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这是我最想检验的部分。毕竟,雅思的词汇量是巨大的,如何保证短期记忆的长期留存是个大难题。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个理论融入日常背诵计划中的呢?翻到后面附带的学习计划表,我发现它设计了一个非常细致的复习周期,不是简单地“今天背,明天忘”,而是精确到了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这种间隔复习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要求使用者有极强的自律性来严格遵守计划表,但理论上讲,它确实是针对人类记忆规律做出的优化。我尝试着严格执行了第一周的计划,发现那些在第3天需要再次回顾的单词,确实比我之前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复习的那些要牢固得多。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挑战:如果你某一天因为各种原因漏掉了一个复习节点,后续的计划就会有点被打乱,需要自己花时间去“补课”,这对于日程繁忙的上班族来说,可能需要更灵活的调整策略。总体来说,这个设计理念是先进的,但对学习者的执行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评分真正开始使用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倒是挺符合当下流行的“轻量化”阅读趋势。纸张质量摸起来不算顶级奢华,但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刺眼感。关于词汇的呈现方式,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表格,而是将每个单词拆解开来,旁边留出了相当可观的空白区域。这很明显是在鼓励读者进行主动性的笔记和二次加工,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收信息。我习惯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联想到的画面或者相关的例句,这本书提供的空间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局促。另外,对于那些高频核心词的标注也非常醒目,通常会用加粗或者不同的字体颜色来区分,这在快速浏览和回顾时起到了很好的导航作用。我特别留意了它的例句部分,很多例句确实是源自近年来的真题语境,这让我感觉非常贴合实战需求,而不是那种生硬、脱离实际应用的“教科书式”例句。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设计和功能性布局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感到视觉疲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是那种让你抱着喝茶的心情去翻阅的轻松读物,而更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作战地图”。它的语气是直接的、目标明确的,旨在帮助你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地提升可被测试的词汇量。我尤其喜欢它那种“目标导向”的编辑思路,每一个版块的设置似乎都在为最终的考试服务。相比于那些厚重如砖、收录了所有可能生僻词的工具书,这本书的取舍非常果断,把有限的篇幅和读者的精力,聚焦在了那些“考纲点”上。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试图将自己多年应试经验浓缩进这些字里行间。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但苦于无法突破瓶颈,需要一个系统性方法来“冲刺”的群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结构化的路径。它确实在努力兑现其名字中承诺的“搞定”——一种高效且科学的攻克方式,而非简单的词汇堆砌。
评分作为一本以“速记”和“高频”为卖点的词汇书,它在词汇的选择上无疑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感觉比较模糊的、在其他词汇书中也出现过的词语,看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它的高频词汇覆盖率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考生在口语和写作中急需提升的那部分“中高阶”词汇。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大词”,还非常注重那些看似简单但容易用错的“小词”或短语动词的辨析。比如,对于一些意思相近但用法有细微差别的词,书中往往会用一小段话进行区分,这种精细化的处理对于冲击高分段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阅卷老师很容易从这些细节处判断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可能是在某些非常偏门但依然可能出现在阅读长难句中的复杂词汇上,略显保守,但考虑到“核心词”的定位,这一点瑕不掩瑜,毕竟精力要集中在回报率最高的词汇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