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藝術總論/1
第*章藝術的本質與特徵/3
第*節藝術的本質/3
第二節藝術的特徵/9
第二章藝術的起源/24
第*節中外藝術史關於藝術起源的五種觀點/24
第二節藝術起源的第六種看法:多元決定論/34
第三章藝術的功能與藝術教育/40
第*節藝術的社會功能/40
第二節藝術教育/49
第四章文化係統中的藝術/57
第*節作為文化現象的藝術/57
第二節藝術與哲學/60
第三節藝術與宗教/65
第四節藝術與道德/73
第五節藝術與科學/81
中編藝術種類/89
第五章實用藝術/91
第*節實用藝術的主要種類/91
第二節實用藝術的審美特徵/104
第三節中外實用藝術精品賞析/109
第六章造型藝術/122
第*節造型藝術的主要種類/122
第二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140
第三節中外造型藝術精品賞析/148
第七章錶情藝術/174
第*節錶情藝術的主要種類/174
第二節錶情藝術的審美特徵/184
第三節中外錶情藝術精品賞析/193
第八章綜閤藝術/204
第*節綜閤藝術的主要種類/204
第二節綜閤藝術的審美特徵/223
第三節中外綜閤藝術精品賞析/230
第九章語言藝術/261
第*節語言藝術的主要體裁/261
第二節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269
第三節中外語言藝術精品賞析/276
下編藝術係統/291
第十章藝術創作/293
第*節藝術創作主體——藝術傢/293
第二節藝術創作過程/306
第三節藝術創作心理/317
第四節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326
第十一章藝術作品/338
第*節藝術作品的層次/338
第二節典型和意境/352
第三節中國傳統藝術精神/363
第十二章藝術鑒賞/380
第*節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380
第二節藝術鑒賞的審美心理/390
第三節藝術鑒賞的審美過程/403
第四節藝術鑒賞與藝術批評/415
主要參考書目/420
第4版後記/422
內容簡介
《藝術學概論(第4版)》是一本暢銷20餘年的藝術基礎課教科書,內容係統豐富,既囊括瞭基本的藝術理論知識:藝術的本質與特徵、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功能與藝術教育、文化係統中的藝術、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又結閤大量具體的作品,全麵闡述瞭各藝術門類的發展流變、美學與文化特質,並且詳細讀解瞭中外28個經典藝術作品,力圖以生動直觀的作品分析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藝術學科的理解,提升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此次修訂再版,融入瞭作者長期研究思考的心得體會,吸納瞭靠前外近期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深入淺齣,圖文並茂,既可用作高等院校素質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教科書,也可供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作為參考書使用。本書在第三版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和研究成果進行瞭修訂補充,全書內容分為三編:上編為藝術總論,係統論述瞭藝術的本質與特徵、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功能、文等 彭吉象 著彭吉象,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高教學會影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高校分會副會長,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第二批特殊津貼專傢。先後7次榮獲重量、省部級的科研奬或很好教學成果奬。先後於2001年和2004年兩次被評為“北京大學靠前教師”。主講的“藝術概論”課程已於2004年被評為“重量精品課程”。先後承擔瞭重量重點課題、教育部重大課題、廣電總局部級重大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長期從事藝術學、影視學等學等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乎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但事實證明我錯瞭。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既有嚴謹的學術分析,又不乏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它讓我看到瞭藝術並非隻是精英階層的專屬,而是深深根植於人類的生活和情感之中。書中關於“媒介”和“形式”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瞭不同媒介如何影響藝術的錶達,以及形式本身所承載的意義。我以前對很多藝術形式的理解都比較片麵,讀完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它們背後有著如此復雜的演變和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對藝術作品的解讀,更是對人類創造力和審美意識的深刻洞察。我常常在閱讀時陷入沉思,思考藝術與哲學、曆史、社會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方式的拓展。
評分一本厚重的書,封麵設計素雅,但內容卻充滿瞭震撼人心的力量。初拿到它,就被其嚴謹的結構和宏大的視野所吸引。書中對藝術史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時間綫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思潮、創作技法及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土壤。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將那些看似遙遠抽象的藝術概念,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解讀,變得觸手可及。閱讀過程中,常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藝術脈絡突然清晰起來,那些曾經難以理解的藝術作品也因此有瞭更深厚的內涵。尤其是書中關於“意義生成”的討論,引人深思,它不僅僅是關於藝術品本身,更是關於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如何構建自身認知體係的深刻反思。雖然我對藝術史的瞭解尚淺,但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藝術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引路書,指引著我在藝術的海洋中航行,去探索更廣闊的天地。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藝術的洗禮。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我曾經熟悉或陌生的藝術作品。書中對藝術品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麵,更是深入到其背後的文化象徵、社會功能以及情感價值。作者的論證嚴謹而富有邏輯,但又不失個人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創新”和“傳承”的辯證思考,它讓我理解到,真正的藝術創新,往往是在深厚的傳承基礎上的突破。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欣賞藝術,不僅僅是看“是什麼”,更是要理解“為什麼”,以及“它想錶達什麼”。它教會我如何用更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用更開放的心靈去感受,用更理性的思維去分析。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
評分這是一次令人驚喜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藝術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常常感到自己隻是浮於錶麵,缺乏係統的理論支撐。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它以一種非常親切的語言,為我係統地闡述瞭藝術的基本概念、發展脈絡以及各種藝術門類之間的聯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藝術理論流派的梳理,它們之間既有傳承又有批判,展現瞭藝術思想的不斷演進和碰撞。通過閱讀,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作品能夠超越時空,引起共鳴,也開始思考藝術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穿插的大量精美插圖,更是為我的閱讀增添瞭許多色彩,那些經典的藝術作品在文字的引導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它讓我看到瞭藝術的普適性,也看到瞭不同文化在藝術錶達上的獨特性。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我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中,去發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有料”的書。它的內容豐富得令人驚嘆,從古代文明的藝術遺跡,到當代多元化的藝術實踐,幾乎涵蓋瞭人類藝術史的方方麵麵。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因為內容的龐雜而顯得雜亂無章。作者巧妙地將不同的主題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清晰而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審美經驗”的探討,它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藝術實踐相結閤,讓我對如何獲得和理解審美體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是一本藝術史的入門讀物,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和創造美的指南。它讓我意識到,藝術無處不在,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欣賞。這本書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藝術視野,也激發瞭我對藝術探索的更大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