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玩转无人机
:59.00元
作者:[法]鲁道夫·乔巴尔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5404718
字数:257000
页码:1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无人机的全方位介绍。
探讨无人机从军事领域迈向民用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
结合丰富彩图,详解各种流行款型无人机的性能特点。
手把手教会读者组装、驾驶、航拍、测绘等实用窍门,帮助普通大众快速入手,体验无人机带来的颠覆性飞行技术。
无人机和飞行器模型爱好者实现飞行梦想的入门宝典,无人机业界和专业驾驶人士的实用参考。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从无人机的发展历程、技术性能、飞行原理、制作窍门、操作技巧、实际应用与相关法规等角度,全方位介绍了民用无人机,展现了这场技术革新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为广大无人机和飞行器模型爱好者提供入门指导,也为无人机制造、运营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无人机驾驶员提供参考。
文摘
作者介绍
鲁道夫·乔巴尔(Rodolphe Jobard),法国无人机技术专家,Dronea 公创始人,致力于民用和商用无人机的制造和应用,现在是欧洲无人机摄影、测绘和建筑安全检测领域的领军人物。
我一直对无人机的“制造”过程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具有特定气动外形(比如翼型设计)的小型工业无人机机架,以在保证载荷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延长滞空时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基础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或者有限元分析(FEA)在无人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入门。结果发现,书中的“组装”部分主要集中在按照既定说明书,将厂商提供的成品套件进行螺丝紧固和线路连接,更多的是一个机械装配流程的复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制造”技术分享。对于材料科学的选择,比如碳纤维板与3D打印材料在不同受力点上的权衡与取舍,这本书完全没有涉及。此外,关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安全设计和热管理方案的探讨,这对于任何想自行设计或改装动力系统的玩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书中仅仅是一笔带过,提及了“注意安全”,并未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技术指导或规范参考。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深入理解硬件设计和结构优化的底层逻辑,这本书可能无法满足你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充满科技感的蓝色调和动感的无人机剪影,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与“玩转”这个词所传递的活力。我本来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系统讲解无人机飞行动力学和高级飞控算法的书籍,毕竟现在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光是市面上主流的几家厂商的飞行逻辑都不尽相同。我期望的是那种能深入剖析PID参数调整的精妙之处,甚至能涉及到开源飞控系统(比如PX4或ArduPilot)的底层代码结构和二次开发指南。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强调了“组装、驾驶、航拍、测绘”,听起来内容很全面,但实际上翻开内页后,我发现它更侧重于对入门级套件的组装指导和基础操作的图文说明。对于一个已经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并渴望突破技术瓶颈的爱好者来说,这种详尽的步骤拆解显得有些冗余,缺乏理论深度支撑的实操指导,在面对复杂的环境干扰或设备故障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关于如何根据不同载荷精确计算最佳电池匹配度以及对不同天气条件下螺旋桨选择的详尽对比分析,书中都没有深入探讨。总体来说,它更像是一本优秀的新手快速上手手册,而非一本能引领你进入专业领域深水区的技术宝典。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如精准农业植保或三维建模精度提升)的深度技术解析出现。
评分关于“应用技术书”的定位,我原本是期待能看到一些针对特定行业应用场景的“最佳实践”案例研究。例如,在影视航拍领域,如何根据取景需求调整相机的云台阻尼系数和跟随速度曲线,以达到好莱坞级别的平滑运镜效果?或者,在电力巡检中,如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结合特定的图像处理算法来量化识别出输电线路上的早期故障点?这本书中对这些深度应用案例的介绍,往往是以非常简短的段落提及,缺乏深入到软件配置界面、参数设置细节以及后续数据分析流程的展示。它更多地停留在“无人机可以用来做这个”的层面,而非“要用好这个功能,你需要具体这样做”的技术落地层面。这使得这本书在工具书的价值链中,停留在最前端的介绍阶段,对于那些期望能立刻将无人机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专业人士或高级爱好者而言,其参考价值相对有限,更像是一本行业导览册而非操作指南手册。
评分收到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装帧质量非常扎实,纸张的磅数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满意,这在技术书籍中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需要反复对照图示和电路布局。我购买它的初衷是想了解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测绘无人机是如何实现厘米级精度的RTK/PPK定位的原理,并且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优化航线规划软件,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形的案例分析。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在谈及“测绘”时,似乎主要停留在使用预设软件进行简单面状数据采集的层面,缺乏对数据后处理流程中像点云配准、数字表面模型(DSM)与数字正射影像(DOM)生成效率优化的探讨。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它对当前行业热点——“视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在避障和室内导航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得过于简略。我本来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传感器融合(如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数据如何有效整合)的工程实践分享,或者至少是对一些开源视觉算法库的简要介绍,但这些前沿内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这使得这本书的“技术书”定位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更偏向于科普读物。
评分从“驾驶”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介绍基础摇杆操作和姿态模式切换时,图文并茂,讲解得相当清晰易懂,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遥控设备的新手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但问题在于,现代无人机操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油门、偏航、俯仰、滚转”的基础控制。我关注的重点是那种需要在复杂电磁环境或高动态场景下进行的手动干预和应急处理。例如,当无人机遭遇GPS信号丢失时,如何迅速切换到ATTI(姿态)模式并手动稳定悬停?或者,在进行低空穿越障碍物飞行时,如何精确控制螺旋桨的推力响应速度以规避突发气流?书中对于这些高阶飞行技巧和危机处理的描述非常保守,多以“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收尾,这使得那些渴望通过阅读提升自己飞行极限的读者会感到强烈的意犹未尽之感。它更像是飞行模拟器中“新手教程”的纸质版,而非实战经验的结晶,缺乏那种久经沙场的飞行员才能总结出的微妙手感和经验之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