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0会0]计[0学0]原理([0第0]3版)[按需印刷]|193461 |
| 图书定价: | 28元 |
| 图书作者: | 韩星 |
| 出版社: |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0-05-0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306207 |
| 开本: | 16 |
| 页数: | 247 |
| 版次: | 3-1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我[0国0]现行的[0会0]计[0法0]律[0法0]规为依据,并与[0国0]际[0会0]计准则相协调,吸收、借鉴其他[0国0]内外相关的[0会0]计理论和方[0法0]的科[0学0]原理,力图将[0会0]计的基本理论、基本[0知0]识和基本方[0法0]相结合,准确、全面地概括[0会0]计[0学0]基础、必需和重要的内容。本书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我[0国0][0会0]计规范与[0国0]际惯例相结合。本书面市后,深受社[0会0]各界好[0评0],如今已[0第0]三次再版。本次再版切合《新企业[0会0]计准则》相关制度,并在书后新增了新版[0会0]计科目表以便于读者进行新旧科目比对。 本书可作为财务管理专业、[0会0]计专业、审计专业、资产[0评0]估专业及工[0商0]管理类[0学0]科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社[0会0]助[0学0]考试的参考书,或各类、各级财务[0会0]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教材。 |
| 目录 |
总序 前言 [0第0]1章 导论 1 1.1 [0会0]计与[0会0]计[0学0] 1 1.2 [0会0]计对象 5 1.3 [0会0]计职能 6 1.4 [0会0]计的基本假设 8 1.5 [0会0]计信息质量要求 12 1.6 [0会0]计基本方[0法0] 14 思考题 16 [0第0]2章 复式记账 17 2.1 [0会0]计要素 17 2.2 [0会0]计等式 19 2.3 [0会0]计科目 24 2.4 账户 29 2.5 记账方[0法0] 30 2.6 [0会0]计流程 35 思考题 42 练习题 43 [0第0]3章 期末账项 45 3.1 期末账项的性质 45 3.2 期末调整账项 46 3.3 期末账项结转 53 思考题 59 练习题 59 [0第0]4章 [0会0]计要素 61 4.1 概述 61 4.2 筹集资金:所有者[0权0]益的确认与计量 63 4.3 筹集资金: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66 4.4 生产准备: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70 4.5 生产准备过程的核算 74 4.6 产[0品0]生产:费用、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77 4.7 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5 4.8 利润的形成与分配: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分配核算 90 思考题 95 练习题 96 [0第0]5章 [0会0]计凭证 100 5.1 [0会0]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00 5.2 原始凭证 101 5.3 记账凭证 105 5.4 [0会0]计凭证的审核 119 5.5 [0会0]计凭证的传递 120 5.6 [0会0]计凭证的保管 120 思考题 121 练习题 121 [0第0]6章 [0会0]计账簿 124 6.1 [0会0]计账簿的意义 124 6.2 账簿的基本内容 125 6.3 账簿的分类 125 6.4 设置账簿的原则 127 6.5 登记账簿 128 6.6 日记账 129 6.7 分类账 133 6.8 账簿错误及更正 144 6.9 对账 148 6.10 结账 149 6.11 账簿的更换与管理 150 思考题 152 练习题 152 [0第0]7章 [0会0]计报表 155 7.1 [0会0]计报表的意义 155 7.2 [0会0]计报表的分类 156 7.3 [0会0]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57 7.4 资产负债表 158 7.5 利润表 163 7.6 现金流量表 165 7.7 所有者[0权0]益变动表 169 7.8 [0会0]计报表附注 170 7.9 [0会0]计报表的编报程序 173 思考题 174 练习题 174 [0第0]8章 财产清查 176 8.1 概述 176 8.2 现金的清查 177 8.3 银行存款的清查 178 8.4 各项实物资产的清查 180 8.5 往来款项的清查 181 思考题 181 练习题 181 [0第0]9章 [0会0]计循环和[0会0]计核算程序 182 9.1 概述 182 9.2 小型企业[0会0]计核算程序 183 9.3 [0大0]型企业[0会0]计核算程序 185 思考题 197 [0第0]10章 [0会0]计体制 198 10.1 概述 198 10.2 [0会0]计 [1机1] 构 200 10.3 [0会0]计人员 201 10.4 [0会0]计规范 206 10.5 [0会0]计职业道德 211 10.6 [0会0]计工作 212 思考题 215 附录A [0会0]计科目表 216 附录B 练习题参考答案 220 参考文献 248 |
坦白说,我在这本书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语言风格。虽然我承认会计学本身就包含很多专业术语,但这本书的表达方式显得过于晦涩和学术化,缺乏应有的通俗易懂性。很多概念的解释都冗长而绕口,像是在念一篇学术论文,而不是在向初学者讲解基础知识。这种刻意的“专业”感,反而让我感到一种距离感,难以亲近。我希望一本好的教材,能够用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概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不是堆砌辞藻,炫耀知识。对于许多非会计专业的读者来说,这种过于学院派的写作风格无疑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挫败感。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抱憾而归,本来是冲着“会计学原理”这个名字来的,以为能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结果翻开目录,内容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书名是“会计学原理”,但实际内容似乎更偏向于某个特定行业或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践,而不是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大量的案例和表格,虽然初看显得充实,但缺乏逻辑的引导和理论的铺垫,读起来像是在堆砌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希望的是一本能够教会我“为什么”这样记账,“为什么”会有这些原则的书,而不是仅仅展示“怎么”操作。感觉这本书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教科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缺少了清晰的脉络和概念的梳理,很容易迷失在细节中,无法抓住核心要义。希望后续的版本能够更加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的讲解,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会计的底层逻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更新度和时效性方面让我感到非常失望。虽然标榜为“第3版”,但在实际内容中,很多案例和数据都显得有些过时,无法反映当前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实际操作的最新趋势。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书中提到的核算方法或披露要求,在现实中已经被新的规定所取代,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作为一本“原理”性的书籍,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前沿。否则,读者学到的知识可能无法应用于当前的经济环境,甚至会误导。我希望能看到一本真正与时俱进的教材,能够帮助我掌握当下最实用、最有效的会计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
评分这本“会计学原理”的排版设计简直让人抓狂。虽然我承认纸质书有其独特性,但这本书的字体大小、行间距以及页边距的运用,都显得非常不协调,阅读起来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处理大段的专业术语和公式时,缺乏清晰的标注和解释,让我很难快速定位和理解。同时,书中插入的大量图片和图表,虽然可能是为了辅助理解,但其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模糊不清,有些则与文字内容关联性不强,反而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更让我感到不便的是,这本书的索引部分非常简略,查找特定概念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我期望一本好的教材,除了内容本身,还应该在形式上做到清晰、易读,能够帮助读者更高效地获取信息,而不是成为阅读的障碍。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加人性化的排版和更丰富的辅助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份内部培训资料,而不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公开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些失衡,有些地方过于深入和细致,似乎是在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培训;而另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则一带而过,缺乏充分的展开。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内容的不连续性,仿佛是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拼凑在一起,缺乏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我学习会计知识的书籍,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让我像是在啃一块块难以下咽的硬骨头。这种不连贯的知识传递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