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0名0]: | 關鍵績效指標:KPI的開發、實施和應用(原書[0第0]3版)|5507847 |
| 圖書定價: | 60元 |
| 圖書作者: | (美)戴維·帕門特(David Parmenter) |
| 齣版社: | [1機1] 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4/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564683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戴維·帕門特 開發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的專傢,他在關鍵績效指標[0領0]域的著作被[0國0]際公認為具有突破性的實踐指導意義。他在世界各地舉辦過研討[0會0],與[0會0]者數以韆計。帕門特曾為安永[0國0]際[0會0]計師事務所、英[0國0]石油有限公司、安達信[0會0]計師事務所和普華永道[0會0]計師事務所工作,是英[0國0]注冊[0會0]計師協[0會0](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委員,他還是許多專業和[0商0]業雜誌的專欄作傢,你可以通過電子郵箱parmenter@waymark.co.nz與他聯係。讀者可以登錄作者[0國0]外網址www.kpi.davidparmenter.com/thirdedition, 獲取PDF格式的工作錶、檢查錶和模闆等資源。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必讀之書,KPI是平衡計分卡和績效[0評0]估之間缺失的重要一環,經過十二多年的實踐與總結,作者[0第0]三次修訂此書,提供瞭[0大0]量KPI指標開發和應用的實用工具。本書包括如下內容:○關鍵績效指標的7個特點○開發和運用關鍵績效指標的6步驟模型○確立有效的績效[0評0]價指標的工具箱○KPI資源工具庫,包括圖錶、流程和調查問捲○績效[0評0]估報告模闆○如何[0領0]導和推介績效考核的變革○200多個績效[0評0]價指標樣本○為谘詢顧問準備的資源庫○阻礙企業進步的有關績效[0評0]價指標的思維誤區○績效工資不應該運用關鍵績效指標的原因○理解績效[0評0]價指標陰暗麵的重要性 |
| 目錄 |
譯者序 前言 [0第0]1部分 準備 [0第0]1章 關鍵績效指標基本概念釋疑 /2 關鍵成果指標 /3 成果指標 /5 績效指標 /6 關鍵績效指標 /7 關鍵績效指標的7個特徵 /11 關鍵成果指標和關鍵績效指標、成果指標和績效指標的不同 /15 [0超0]前指標和滯後指標的混淆 /16 所需的[0評0]價指標數目:10/80/10規則 /19 及時[0評0]價指標的重要性 /21 關於績效[0評0]價指標的內容,你掌握瞭多少 /22 注釋 /23 [0第0]2章 績效指標的認識誤區 /24 誤區1:[0大0]多數[0評0]價指標都[0會0]提升工作績效 /25 誤區2:所有[0評0]價指標在任何公司、任何時間都有效 /25 誤區3:所有的績效[0評0]價指標都是關鍵績效指標 /26 誤區4:將關鍵績效指標同薪酬掛鈎[0會0]提高績效 /27 誤區5:我們可以確立相關的年終目標 /28 誤區6:[0評0]價績效比較容易,閤適的[0評0]價指標顯而易見 /29 誤區7:關鍵績效指標既是財務指標又是非財務指標 /30 誤區8:你可以將績效管理項目委托給一傢谘詢公司 /30 圍繞平衡計分卡的思維誤區 /31 注釋 /39 [0第0]3章 無心結果:[0評0]價指標的陰暗麵 /40 迪恩·斯皮策著作中的實例 /42 績效工資 /43 失效的績效[0評0]價指標檢查錶 /44 注釋 /45 [0第0]4章 振興績效 /46 5個基石 /48 績效管理的諸多要素 /62 注釋 /74 [0第0]5章 戰略以及戰略與績效[0評0]價指標的相關性 /76 清晰錶述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和精益管理原則 /77 製定員工能夠理解的企業戰略 /79 確保企業戰略平衡 /81 監測企業戰略的實施 /81 創造未來 /83 注釋 /83 [0第0]2部分 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方[0法0] [0第0]6章 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方[0法0]的背景及變遷 /86 原來的12步模型 /87 [親斤]的6階段流程 /87 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方[0法0]及其變遷 /87 6階段模型概述 /89 [0第0]7章 執行關鍵績效指標的基本條件 /91 基本條件1:“企業同員工、工[0會0]和[0第0]三方建立閤作關係” /92 基本條件2:“將[0[0權0]0]力轉移至基層” /94 基本條件3:“僅[0評0]價和匯報關鍵事務” /95 基本條件4:“關鍵[0評0]價指標來源於關鍵成功因素” /96 基本條件5:“放棄那些無[0法0]交付成果的流程” /97 基本條件6:“任命一位企業內部的[0首0]席[0評0]價官” /98 基本條件7:讓全體企業員工理解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的定義 /99 注釋 /100 [0第0]8章 讓[0首0]席執行官和高級管理團隊做齣承諾, 投入變革([0第0]1階段) /101 獲得高級管理團隊的承諾 /101 就時 [1機1] 、資源和方[0法0]達成共識 /106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10 模闆和檢查錶 /111 注釋 /111 [0第0]9章 培訓內部資源來管理關鍵績效指標項目([0第0]2階段) /112 建立一個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團隊,全力以赴投入項目 /113 建立一個“相信自己,盡力而為”的文化氛圍和相應的製度 /118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23 模闆和檢查錶 /123 注釋 /124 [0第0]10章 [0領0]導與推介變革([0第0]3階段) /125 約翰·科特的《[0領0]導變革》 /126 通過調動買方的情感驅動因素來進行推介 /127 為使項目順利推進需要的銷售辭令 /129 嚮企業員工推介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 /136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40 模闆和檢查錶 /140 注釋 /141 [0第0]11章 確立企業內部運營的關鍵成功因素([0第0]4階段) /142 企業內部關鍵成功因素與外部結果 /143 企業內部關鍵成功因素:缺失的一環 /145 確定企業內部關鍵成功因素的規則 /146 關鍵成功因素的特點 /150 確立企業內部關鍵成功因素的4項任務 /151 替代方[0法0] /165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66 模闆和檢查錶 /166 注釋 /167 [0第0]12章 確定適閤公司的[0評0]價指標([0第0]5階段) /168 如何獲取[0評0]價指標:概覽 /169 確定團隊績效[0評0]價指標 /170 將[0評0]價指標錄入數據庫 /177 分清良莠,去僞存真 /181 確定需要嚮董事[0會0]匯報的關鍵成果指標 /183 尋找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 /184 [0評0]價指標展覽[0會0] /186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87 模闆及檢查錶 /187 注釋 /188 [0第0]13章 用[0評0]價指標驅動績效([0第0]6階段) /189 構建能夠嚮所有層級報告[0評0]價信息的框架 /189 推動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的使用 /194 精煉關鍵績效指標以保持其相關性 /197 實施這一階段的好處 /199 模闆及檢查錶 /199 注釋 /201 [0第0]14章 績效[0評0]價指標的匯報 /202 [0史0]蒂芬·福爾在數字可視化[0領0]域的著作 /203 將關鍵績效指標嚮管理層及員工匯報 /203 嚮管理層匯報績效[0評0]價指標 /207 嚮員工匯報績效[0評0]價指標 /211 嚮董事[0會0]匯報績效[0評0]價指標 /212 團隊績效[0評0]價匯報 /218 如何將各種績效指標匯報組閤在一起 /220 基於現代技術設計匯報 /221 注釋 /222 [0第0]3部分 [0首0]席[0評0]價官工具箱 [0第0]15章 [0首0]席[0評0]價官的資源 /224 [0首0]席[0評0]價官需要一群導師 /225 關鍵績效指標外部促進者的指導方針 /225 記住基本原則 /228 資源 /228 組織工作研討[0會0] /232 實施經驗 /234 模闆和檢查錶 /247 注釋 /247 [0第0]16章 關鍵成功因素工作研討[0會0]的案例研究 /249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1:一傢亞洲企業集團 /249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2:醫療公司 /251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3:林業公司 /252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4:汽車製造[0商0] /254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5:木材公司 /254 私營部門案例研究6:投資銀行 /256 非營利性[0會0]員製 [1機1] 構案例研究1:高爾夫俱樂部 /256 非營利[0會0]員組織案例研究2:衝浪救生協[0會0] /260 政府部門案例研究1 /261 政府部門案例研究2 /263 專業[0會0]計 [1機1] 構案例研究 /264 慈善團體案例研究 /264 [0第0]17章 常見的關鍵成功因素及其相應的[0評0]價指標 /266 [0第0]18章 與其他方[0法0]的比較 /270 平衡計分卡與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方[0法0]的主要區彆 /270 斯戴西·巴爾的PuMP /274 保羅·尼文的平衡計分卡著作 /277 注釋 /278 [0第0]19章 [0首0]席執行官的工具箱 /279 緻[0首0]席執行官的一封信 /280 [0評0]價指標的[0領0]導力必須來自[0首0]席執行官 /281 注釋 /284 附錄A 績效工資製度的基石 /285 附錄B [0首0]席[0評0]價官的工作職責描述 /301 附錄C 發錶無懈可擊的陳述匯報 /305 附錄D 陳述匯報模闆 /310 附錄E 績效[0評0]價指標數據庫 /311 緻謝 /339 |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KPI的框架。它不再將KPI視為一個孤立的工具,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組織管理的大生態係統中去審視。作者通過強調KPI與組織文化、流程優化、人纔發展等方麵的聯動,讓我看到瞭KPI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我過去在製定KPI時,往往會忽略它對組織內部協作和文化可能産生的影響,導緻一些KPI之間存在衝突,或者激勵瞭不當的行為。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KPI體係,必須與組織的整體戰略目標、核心價值觀以及長遠發展方嚮相契閤。書中關於如何構建一種鼓勵創新和持續改進的KPI文化,而不是僅僅追求數字的“KPI文化”,對我觸動很大。它讓我意識到,KPI的最終目的是驅動組織整體能力的提升,而不僅僅是某個部門或個人的短期業績。作者還分享瞭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培訓,讓全體員工理解KPI的意義,並積極參與到KPI的實現過程中。這比單純的自上而下布置KPI更為有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係統的視野,讓我能夠從更戰略、更長遠的角度去設計和應用KPI,從而真正驅動組織的持續成功。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含義。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製定KPI,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瞭KPI背後的邏輯和原理。作者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循序漸進地展示瞭KPI從概念提齣、指標設計、數據收集、到最終分析和應用的全過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SMART原則的講解,它不再是生硬的公式,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讓我體會到每一個字母的內涵,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KPI。書中還強調瞭KPI與企業戰略的緊密結閤,指齣脫離戰略的KPI是空中樓閣,無法真正驅動業務增長。我過去在工作中也嘗試過製定KPI,但往往陷入瞭“為瞭KPI而KPI”的誤區,這本書為我撥開瞭迷霧,讓我看到瞭KPI的真正價值在於支撐戰略的落地執行。它讓我明白瞭,KPI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標的有力工具。書中的一些工具和框架,例如趨勢分析、標杆管理等,也為我提供瞭實際操作的指引,讓我知道如何從數據中挖掘齣有價值的信息,並將其轉化為改進措施。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幫助讀者跳齣KPI誤區,真正掌握KPI精髓的實用指南,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提升管理效能的職場人士。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關於KPI的“應用”層麵。過去我可能更側重於“開發”和“實施”,但往往在應用環節遇到瞭瓶頸。這本書詳細地闡述瞭如何通過KPI進行績效評估、驅動行為改變、以及支持決策製定。作者提齣的“KPI儀錶盤”的概念,讓我看到瞭如何將零散的KPI數據轉化為直觀、易懂的績效視圖。書中關於如何解讀KPI數據背後的含義,識彆潛在的問題,並及時采取糾正措施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KPI數字擺在麵前,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本書提供瞭解決這一睏境的方法。它強調瞭KPI的動態性,以及如何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KPI的關注點和評估標準。書中還探討瞭KPI在不同管理層級的作用,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自上而下、層層負責的KPI體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KPI的生命周期”的論述,它讓我認識到KPI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持續的管理和維護。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注重實操的書籍,它不僅僅教授理論,更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幫助讀者將KPI真正地應用於實踐,並産生切實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驚嘆,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KPI的復雜世界中穿梭。我過去對KPI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設定幾個數字”的層麵,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詳細闡述瞭KPI的分類、層級以及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適用性。作者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部門KPI的構建思路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看到瞭KPI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尤其是在風險指標的設置方麵,書中給齣瞭許多寶貴的建議,這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但又至關重要的部分。閱讀過程中,我不斷思考我所在團隊的KPI是否閤理,是否真正能夠反映我們的績效。書中關於KPI評估和反饋機製的章節,讓我意識到持續的溝通和調整是KPI成功的關鍵。它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設定,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優化的過程。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我看到不同企業是如何通過有效的KPI管理實現業績的飛躍。作者的敘述風格嚴謹而又易於理解,即使是復雜的技術概念,也能被清晰地解釋齣來。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KPI的理論認知,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有效地去設計和應用KPI。
評分我原以為這是一本純粹講授KPI製定方法的書籍,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次關於績效管理的深度對話,它探討瞭KPI在企業文化、團隊協作以及員工激勵方麵的作用。作者並沒有將KPI神化,而是強調瞭其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KPI的負麵影響,例如過度追求短期指標、數據造假等。這一點對於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幫助我認識到,KPI的成功應用需要一個良好的管理體係作為支撐。書中關於目標設定的邏輯,如何將高層戰略目標層層分解,並轉化為可執行的個體KPI,讓我對戰略落地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覺得戰略目標和基層執行之間存在著斷層,而這本書提供瞭彌閤這一斷層的清晰路徑。它讓我明白,KPI不僅僅是管理者用來衡量下屬的工具,更是連接戰略與執行的橋梁。書中對於如何引導員工理解KPI、認同KPI,並將其轉化為內驅力的論述,也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我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與團隊成員溝通KPI的意義,如何讓他們看到KPI與個人成長和團隊目標的關聯。這本書確實為我打開瞭新的視角,讓我從更宏觀、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運用KPI。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