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
商品名称: | 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 |
营销书名: | (对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有指导意义) |
作者: | 王秋菊、崔一喆 编著 |
定价: | 58.00 |
ISBN: | 978-7-122-31506-9 |
关键字: | 微生态制剂;养殖;饲料;畜牧;水产养殖;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 |
重量: | 354克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版次: | 1 |
页码: | 208 | 印次: | 1 |
1.汇集微生态制剂研究领域新的技术和应用成果;
2.详细介绍微生态制剂再无污染畜牧业、渔业领域的应用;
3.对微生态制剂菌类及微生态制剂制备技术做了系统介绍。
本书在简要介绍微生态种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无污染畜牧业上的应用,微生态制剂菌类(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EM菌等)特性、应用以及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干燥、保持活性等相关制备技术。
本书可供微生态制剂研究工作者、饲料企业研发工作人员,广大畜禽、水产养殖户、农作物种植者参考阅读。
王秋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女,1979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农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安大略农业学院的家禽与动物营养做联合培养博士,师从国际动物肠道营养调控专家Dr. Ming Fan,从事动物肠道健康及微生态和氨基酸营养调控相关领域的研究。现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畜牧学科营养调控与饲料资源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2003年开始,长期致力于微生态制剂菌种筛选与开发利用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来源动物肠道的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家禽肠道微生态菌群区系的分析、动物肠道疾病的微生态营养干预等。主持与微生态制剂相关课题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
(二)撰写专著
王秋菊,崔一喆著. 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三)授权专利
一种鹅用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1210177505.6
(四)主持的科研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011,断奶对仔猪小肠EAAC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5040,断奶仔猪小肠谷氨酸转运体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
3、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动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AMKL201301,光照对东北籽鹅繁殖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
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531463,鸡肠道乳酸菌群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性变化的PCR-DGGE分析;
5、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223014,鸡源产谷氨酸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1
一、生态学、微生物学与微生态工程1
二、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4
三、微生态制剂6
第二节微生物知识简介9
一、微生物的定义9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9
三、微生物的主要特点10
四、微生物的生物作用10
五、益生菌的介绍12
第三节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发展现状17
一、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体系17
二、微生态制剂发展现状20
三、动物微生态制剂23
四、植物微生态制剂30
第四节微生态制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32
一、限制微生态制剂发展的因素32
二、微生态制剂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3
三、影响微生态制剂应用效果的因素35
四、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注意事项39
五、微生态制剂发展措施40
六、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41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微生态制剂在无污染畜牧业上的应用
第一节无污染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44
一、饲料资源不足44
二、抗生素等药物滥用45
三、集约化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45
四、畜禽产品品质下降46
第二节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46
一、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定义46
二、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组成46
三、国内外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47
四、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热点53
五、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54
第三节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理论与应用55
一、微生态制剂的理论依据55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57
三、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60
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60
第四节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上的作用66
一、微生态制剂促进畜禽生产性能的提高67
二、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畜禽的免疫性和抗病能力75
三、微生态制剂能去除畜禽粪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81
四、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畜禽产品品质83
第五节渔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与应用84
一、渔用微生态制剂的定义84
二、渔用微生态制剂需具备的条件85
三、渔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85
四、渔用微生态制剂的一般应用87
五、渔用微生态制剂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93
六、渔用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对策96
七、渔用微生态制剂的发展趋势和展望97
第六节微生态制剂在改善养殖环境上的应用98
一、畜禽养殖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98
二、微生态制剂在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中的作用99
三、微生态制剂在改善禽舍环境中的应用100
四、微生态制剂在改善猪舍环境中的应用101
五、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应用102
参考文献106
第三章微生态制剂菌类概述
第一节乳酸菌类概述118
一、乳酸菌的一般概念118
二、乳酸菌的一般特性118
三、乳酸菌的一般功能与作用119
四、乳酸菌的作用机理120
五、乳酸菌制剂的研究技术122
六、乳酸菌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123
七、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研究124
八、乳酸菌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127
第二节酵母菌类概述128
一、酵母菌的一般特性128
二、酵母菌的益生作用129
三、酿酒酵母菌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130
四、干酵母饲喂的研究进展131
第三节芽孢杆菌类概述136
一、芽孢杆菌的一般特性136
二、芽孢杆菌的作用及机理137
三、乳酸芽孢杆菌概述139
四、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效果142
第四节EM菌类概述143
一、EM生物技术概念144
二、EM组成菌群144
三、EM各领域的通常用法145
四、EM使用注意事项146
五、EM在动物养殖生产上的应用现状146
六、EM菌在种植方面的应用150
七、EM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151
八、EM菌制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52
第五节其他微生态制剂菌类概述154
一、双歧杆菌类154
二、拟杆菌类156
三、丁酸梭菌类157
四、光合细菌类160
五、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161
六、蛭弧菌类167
参考文献167
第四章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微生态制剂一般制备技术176
一、微生态制剂液体发酵工艺流程177
二、微生态制剂固体发酵工艺流程178
三、微生物共培养179
四、微生态制剂发酵后处理技术180
五、动物微生态应用配套技术181
六、高效浓缩型益生菌制剂制备的关键技术181
第二节微生态制剂的干燥制备技术184
一、干燥技术简介184
二、干燥过程原理184
三、微生态制剂的干燥方法185
四、微生态制剂冷冻干燥保护剂的制备技术191
第三节保持微生态制剂活性的技术方法193
一、利用基因工程对益生菌进行改造194
二、改善培养条件194
三、下游加工195
四、储存条件198
五、微生态制剂耐受性检测198
六、微生态制剂对制粒工艺耐受性评价200
参考文献202
我一直对人体微生态系统充满好奇,认为它可能是解开许多健康谜团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以及其副标题“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正是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微生物的“特性”,比如它们的基因组学特征、它们在不同生存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来影响宿主的健康。我尤其想了解,这本书是否会提供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具体生态位,以及它们与其他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技术与应用”方面,我非常期待它能介绍当前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比如如何进行菌种的筛选、培养和鉴定,以及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应用”,我希望看到更广泛的视角,不仅仅局限于肠道健康,是否也包括皮肤微生态、口腔微生态等其他领域的应用?这本书的存在,或许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微生态学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复杂性,并探索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来改善健康的可能性。
评分作为一个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者,我一直努力为我的家人选择最健康的食物。这本书的标题《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让我感到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实用,尤其是“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这一部分,让我对如何辨别和选择市面上各种琳琅满目的“益生菌”产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常常在购买酸奶、益生菌粉等产品时,面对复杂的菌株名称和功效介绍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不同菌种的特性,比如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以及抑制有害菌生长方面的具体作用。它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菌种的鉴定和数量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又是否会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个词组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了解到关于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例如如何保证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以及在不同食品载体中的应用技巧。这本书的存在,将帮助我更理性地消费,为家人提供更科学的营养支持,避免被不实的宣传所误导。
评分我是一位曾经在医药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读者,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有着一定的了解。当我看到《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了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活体药物”的巨大潜力。副标题“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则让我看到了它在科学基础层面的严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如何与人体细胞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它们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的调控作用。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我期待书中能介绍当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前沿,包括如何通过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来设计和开发具有特定疗效的益生菌,以及如何将这些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甚至代谢性疾病。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了解如何从“微生物”这一维度来探索和革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相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抵御疾病的最好武器。近年来,“肠道健康”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微生态制剂正是其中的关键。当我看到《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标题所吸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释“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让我了解这些微生物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如此重要。比如,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乳酸菌产品比其他产品效果更好?它们之间的差异究竟在哪里?酵母菌在健康饮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除了发酵面包和酒水之外?“技术与应用”这个词组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够揭示微生态制剂的生产过程,让我明白这些产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以及如何选择真正有益的产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微生态世界的奥秘,让我能够更科学地利用这些天然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中医药和天然疗法情有独钟的读者,虽然我深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但也对现代科学如何解释和应用这些天然物质充满好奇。当我看到《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特别是其中提到“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时,我感到非常欣喜。在我看来,很多传统发酵食品,如泡菜、豆瓣酱、甚至一些中药发酵制剂,都与微生态制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是否可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发酵的奥秘,了解其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有益。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菌种的“特性基础知识”,例如它们在不同发酵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它们产生的酶类和代谢产物,以及这些物质在促进消化、增强免疫、甚至调节情绪方面的作用。此外,关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看到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将微生态制剂融入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方法,或许还能将这些现代科学的理念与传统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听起来就很有深度,而且后面还加上了“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这更是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和自然疗法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益生菌、益生元这些概念非常着迷。我常常在超市里看到各种各样的乳酸菌饮料,也了解到酵母菌在发酵食品中的重要作用,但总觉得对它们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没有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常见菌种的名字和它们的好处,而是深入探讨了“技术与应用”这一层面,这让我对如何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这些微生态制剂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讲解不同菌种的生存条件、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人体肠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基因工程在微生态制剂开发中的应用,或者是有没有介绍一些相对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同样具有潜力的菌种。再者,关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具体的指导,比如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如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甚至皮肤问题)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以及在日常饮食中如何科学地搭配。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我希望它能够满足我对微生态制剂领域的深度求知欲,成为我健康生活方式的得力助手。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营养师工作的专业人士,一直致力于为我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建议。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等)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咨询领域。《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的副标题,立刻吸引了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更深入、更系统的关于这些菌种的科学信息。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在肠道内的定植能力、代谢产物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不同菌株在改善特定健康问题(如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过敏等)方面的证据和研究数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笼统的宣传。同时,“技术与应用”部分让我对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营养指导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是否会涵盖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技术,比如冻干技术、微胶囊技术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活性?另外,在应用层面,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微生态制剂补充方案,包括菌种的选择、剂量、使用周期以及与其他营养素的搭配建议。这本书,如果能成为我工作中的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专业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对食品发酵工艺颇有研究的爱好者,平时喜欢在家尝试制作酸奶、面包、泡菜等,对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一直充满好奇。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时,标题中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深信,了解发酵菌种的特性是掌握发酵技术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可能会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手,比如它们的代谢途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我尤其关注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乳酸菌,比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以及它们在酸奶发酵中的不同风味和质地贡献。同样,对于酵母菌,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酵母菌株,如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它们在发酵效率、产气能力、风味物质产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此外,这本书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例如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来优化菌种的发酵过程,甚至是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筛选和改良这些有益菌,那将对我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在家中也能做出更美味、更健康的发酵食品。
评分作为一名在生物医药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我对微生态制剂的潜在治疗价值一直抱有高度的关注。这本书的标题《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非常符合我工作的方向,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这表明它可能触及到微生态制剂的科学基础和实际应用。在我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估不同菌株的功效,包括它们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及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这些菌种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例如它们如何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以及它们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的重要生理功能。此外,关于“技术与应用”,我期待书中能介绍当前微生态制剂研发的前沿技术,比如基因测序在菌株鉴定和功能挖掘中的应用,或者是如何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来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菌。在应用方面,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甚至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微生态制剂的巨大潜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食品科学和生物工程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微生态制剂知识的教材。《微生态制剂技术与应用》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菌类乳酸菌酵母菌等特性基础知识”,正是我目前学习的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比如,关于乳酸菌,我希望能了解不同菌种在产酸能力、风味形成、以及对肠道健康影响方面的差异;对于酵母菌,我希望能学习到不同菌株在发酵速度、产酒量、风味物质产生等方面的特性。此外,“技术与应用”部分让我对这本书在工程技术层面的讲解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发酵过程的控制、菌种的保存技术、以及如何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态制剂。这本书的出现,将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我将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