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中医药与保健-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D2辑) | ||
| 作者: | 钟南山 | 开本: | |
| YJ: | 25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6-09 |
| 书号: | 9787200117394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 D一章 中成药应用概述 什么是中成药?……………………………………………………… 3 “对症用药”和“对证用药”有什么区别?……………………… 4 如何阅读药品说明书?……………………………………………… 5 “慎用”“忌用”“禁用”有什么区别?………………………… 6 老年人如何合理选择中成药?……………………………………… 7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9 哪些药应该饭后服?哪些药应该饭前服?………………………… 10 吃中成药时需要忌口吗?…………………………………………… 12 吃中药会不会过敏?………………………………………………… 13 中药和西药同时服用需要注意些什么?…………………………… 14 老年人在使用中成药时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15 漏服药物怎么办?…………………………………………………… 17 觉得“药劲儿”不够可以自己加量吗?…………………………… 19 含有马钱子的中成药能吃吗?……………………………………… 20 长期服用含麻黄碱的中成药会成瘾吗?…………………………… 21 保存中成药有什么讲究?…………………………………………… 23 如何正确处理过期药品?…………………………………………… 24 D二章 感冒、咳喘的防治 感冒发烧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疗吗?………………………………… 27 为什么慢性腹泻患者感冒时要慎用清热解毒药?………………… 28 为什么预防感冒要重视平时的调养?……………………………… 28 如何用药预防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 29 如何根据痰色指导用药?…………………………………………… 30 为什么慢性咳喘常用调养脾肾的中药?…………………………… 31 中成药有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吗?…………………………………… 32 慢性咳喘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33 膏方适用于哪些慢性咳喘患者?…………………………………… 34 D三章 便秘、胃炎的防治 中医说的脾、胃、肠与西医说的消化系统是一回事吗?………… 37 中医常说的脾到底是什么?………………………………………… 38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 38 老年便秘一般分哪几种类型?……………………………………… 40 中医治疗老年便秘有什么优势?…………………………………… 41 哪些情况下需要服用通便药?……………………………………… 42 治疗老年便秘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43 有通便作用的水果、蔬菜有哪些?………………………………… 44 如何预防慢性胃肠病反复发作?…………………………………… 45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饮食?…………………………………………… 47 为什么生气后容易胃不舒服?……………………………………… 48 “趁热吃”真的好吗?……………………………………………… 49 哪些人不宜喝牛奶?………………………………………………… 50 气候变化对胃肠病患者有哪些影响?……………………………… 51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胃吗?……………………………………… 52 治疗脾胃病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服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53 D四章 冠心病的防治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历史有多久?………………………………… 57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58 中医可以治疗冠心病吗?…………………………………………… 59 冠心病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60 治疗冠心病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61 冠心苏合丸能否长期服用?………………………………………… 62 速效救心丸应该怎么吃?…………………………………………… 63 适合冠心病患者的食疗方有哪些?………………………………… 64 输液通血管有用吗?………………………………………………… 65 D五章 糖尿病的防治 什么是糖尿病?……………………………………………………… 69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70 糖尿病有哪些预警信号?…………………………………………… 70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71 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72 哪些人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73 血糖来自哪里又去向何处?………………………………………… 74 为什么说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中心环节?…………………… 75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76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77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79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80 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吗?…………………………………………… 82 中医是如何认识糖尿病的?………………………………………… 83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哪些优势?……………………………………… 84 中药能根治糖尿病吗?……………………………………………… 85 糖尿病患者如何辨证选用中成药?………………………………… 86 D六章 高血压的防治 人老了都会得高血压吗?…………………………………………… 91 在家怎样监测血压?………………………………………………… 92 血压在YT之中是如何变化的?…………………………………… 93 气候变化与血压波动有什么关系?………………………………… 94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血压的?………………………………………… 95 哪些中成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96 花花草草泡个茶,能否辅助降血压?……………………………… 96 高血压患者如何使用膏方?………………………………………… 98 D七章 高脂血症的防治 血脂检查报告怎么看?…………………………………………… 101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脂血症的?…………………………………… 102 中药在降脂方面有优势吗?……………………………………… 103 哪些药食对降脂有帮助?………………………………………… 104 常用降脂中成药有哪些?………………………………………… 104 老年人怎样预防高脂血症?……………………………………… 106 如何从饮食入手预防高脂血症?………………………………… 107 D八章 老年痴呆的防治 记忆力下降J是痴呆吗?………………………………………… 111 为什么老年人要做记忆体检?…………………………………… 112 老年痴呆会遗传吗?……………………………………………… 113 怎样辨别抑郁和老年痴呆?……………………………………… 114 中医如何看待老年痴呆?………………………………………… 116 中医在防治老年痴呆方面有哪些优势?………………………… 117 哪些食疗方对老年痴呆患者有好处?…………………………… 118 D九章 痛风的防治 什么是痛风?引起痛风的原因有哪些?………………………… 123 痛风与血尿酸升高的关系是怎样的?…………………………… 124 痛风的临床分期和症状是怎样的?……………………………… 124 痛风会伤肾吗?…………………………………………………… 126 如何早期发现痛风?……………………………………………… 127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 127 中医是怎样认识痛风的?………………………………………… 128 中医治疗痛风有哪些优势?……………………………………… 129 中医治疗痛风有哪些方法?……………………………………… 130 治疗痛风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131 D十章 胃癌的防治 哪些人容易患胃癌?……………………………………………… 135 胃癌会转移或复发吗?…………………………………………… 136 中医能治胃癌吗?如何治?……………………………………… 138 胃癌的常见中医证型有哪些?…………………………………… 139 西黄丸能治胃癌吗?……………………………………………… 140 胃癌合并贫血者能服用益中生血胶囊吗?……………………… 141 D十一章 白血病的防治 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145 中医能治疗白血病吗?…………………………………………… 146 白血病患者看中医需要带西医的诊疗资料吗?………………… 147 移植成功后是否需要继续中医治疗?…………………………… 148 白血病患者如何进补?…………………………………………… 149 得了白血病后一直情绪低落,中医有法治吗?………………… 150 附 清热泻火类及滋补类中成药的使用 上火到底是什么意思?…………………………………………… 155 哪些人容易上火?………………………………………………… 156 什么是虚火?……………………………………………………… 157 什么情况下不宜“祛火”?……………………………………… 158 中医如何治疗上火?……………………………………………… 159 老年人便秘一定是上火导致的吗?……………………………… 159 咽喉红肿J一定是上火吗?……………………………………… 160 多喝水可以泻火吗?……………………………………………… 161 老年人都该吃补药吗?…………………………………………… 162 为什么说冬季适合进补?………………………………………… 163 服用滋补类中成药的同时可以饮茶吗?………………………… 164 人参是WN补品吗?……………………………………………… 164 服用人参需要注意些什么?……………………………………… 165 西洋参是老少皆宜的补品吗?…………………………………… 166 如何正确认识冬虫夏草?………………………………………… 168 什么是膏方?……………………………………………………… 169 什么人适合服用膏方?…………………………………………… 169 什么人不适合服用膏方?………………………………………… 170 膏方如何保存?…………………………………………………… 170 |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强调的是个体化调理的理念。在很多健康书籍中,我们常常看到“所有人都可以吃这个”或者“所有人都要做那个”的“一刀切”建议。然而,这本书多次提醒我们,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即便是同一个症状,不同体质的人需要的调理方法也可能截然不同。书中会穿插介绍一些基础的体质辨识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舌苔、脉象(虽然我们自己观察不专业,但了解基础概念很有帮助)以及日常感受来大致判断自己的体质偏向(如阳虚、阴虚、痰湿等)。然后,针对不同体质给出差异化的建议,比如湿气重的人需要健脾祛湿的食物,而气血不足的人则需要温补的膳食。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让我不再迷信那些“万能”的养生大法,而是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独特性。
评分这本《中医药与保健-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2辑)》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素雅又不失厚重的质感,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又亲切的感觉。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理念很感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系统且易懂的入门读物。很多市面上的中医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些零散的养生小窍门,缺乏理论支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用大白话去解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经络、穴位、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特别是它对于“治未病”这一核心思想的阐述,让我对“预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完前几章,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习惯,比如对时辰养生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早睡早起,而是结合了人体的气血运行规律,这种认知上的提升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适中,章节划分清晰,即便是需要快速查阅某个特定病症的保健方法时,也能迅速定位。总而言之,它成功地架起了专业中医知识与大众健康需求之间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也没有那种江湖郎中的夸张宣传,而是一种温和、循循善诱的口吻,仿佛身边有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在耐心为你讲解。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大家比较敏感或者容易走弯路的话题时,比如关于某些“偏方”的甄别,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得体。他们会先肯定民间流传经验的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的视角和中医的理论进行科学的审视和修正,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拒绝盲从。这种尊重传统又不失批判性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非常细腻,比如讲到情绪对肝脏的影响时,不仅仅是说“情志不畅”,而是会具体分析“郁怒伤肝”是如何影响到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的。这种由表及里、深入到身心连接的论述,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精髓,让人读起来心悦诚服。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的丛书是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容量有限,深度不够。但这本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常见的感冒咳嗽、肠胃不适,到一些慢性病的日常调理,甚至还涉及到了女性特有的生理期保健和更年期问题的中医应对策略,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它那种“问答式”的结构,每一个“为什么”后面都有详尽的解答,这种互动性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投入。比如,书中解答了“为什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脾胃的重要性,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脾胃在运化水谷精微、支持全身气血生化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具体的食疗方子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健脾”。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是“活的”,是能够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对于我这种厨房里的“半吊子”养生爱好者来说,书里提供的那些食材药材的功效介绍,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家庭药箱指南”。
评分从实用价值来看,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笔投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存储器”,更是一本“健康的行动手册”。除了文字描述,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图解,尤其是在介绍穴位按摩和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的部分,图文并茂的展示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示操作了几个特定的穴位按摩,比如合谷穴和足三里,坚持下来后,感觉身体的反应确实有了细微的变化,比如精神状态的改善和睡眠质量的提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这台精密的仪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疾病的侵袭。它鼓励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模式,让我们从依赖医院转变为更多地依赖自身的生命力,并通过科学的中医理论来激发和维护这种生命力。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随时翻阅并能从中获得切实帮助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