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 大学中庸译注 孟子译注 杨伯峻 全集书籍无删减全3册中华书局

论语译注 大学中庸译注 孟子译注 杨伯峻 全集书籍无删减全3册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四书
  • 经典
  • 古籍
  • 中华书局
  • 杨伯峻
  • 全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溢蓝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222078859
商品编码:27890724884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作者或编译者:   杨伯峻 译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63585
  36元
出版日期[仅参考]:   2008年12月
装帧及开本:   平装32K
页数[仅参考]:   272页
其他参考信息:

  2009-12-10 10:25:28 来自: 叶芝 (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 
孟子譯注的评论      5

这个初冬的午夜,多是伴着《孟子译注》入眠的。 
 
我通读《孟子》,缘于叙姐。大概一个月前,叙姐送了一本《孟子译注》与我,并郑重地说,她读《孟子》会感觉很有力量。我对叙姐的话不以为然,但很好奇,这《孟子》里有什么秘密呢? 
 
于是,读之。我的古文功底实在一般,好在有杨伯峻先生的译文,读起来倒也顺畅。需说明一点,除了午夜躺在床头,就着台灯,抱书而读之外,有几日的中午或者傍晚趺坐在茶盘前,伴着窗外的狂风大雪或微云丽日,边喝茶边诵《孟子》,倒也别有情趣。这《孟子译注》,每日读一点,终于在前夜读完了。读时还是很有感觉的,只是读到后面,前面的细节差不多忘光了,仅有几处印象深刻的留下来。幸好可以随手翻来粗看一下,慢慢回忆起读时的感觉。 
 
《孟子》七章句上下共十四节,我对其中的《梁惠王下》、《公孙丑下》、《离娄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印象较其余的深刻,喜《尽心上》中“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句。下面对喜欢的各章句做简单的摘抄与分析: 
 
《梁惠王下》:可爱的齐宣王。这一章我对孟子倒没有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齐宣王很可爱。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夫子你说我怎么办呀?至于孟子的苦口婆心的引导规劝云云,就略下不说了。 
 
《公孙丑下》:苦中作乐的为臣之道。对这一章节,孟子把自己的为臣之道说了出来。直白点,孟夫子并不把某个王作为实现自己治世抱负的依托,而是要看这个王(比如齐王)的言行,还要摆谱:“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这是很多读书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优点和臭毛病的根源。君王不是孟夫子,孟夫子也不是君王,两个人之间的交集太小,并且都不能与对方融为一体,所以事情就难办了。孟夫子苦心孤诣,“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齐王却无察觉或者有意为之,“而王不予追也”。他老人家郁闷吗?显然!郁闷归郁闷,还是要吹吹牛皮自我安慰一下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否则气死了。 
 
《离娄上》:回归自身。作为人臣,孟夫子无疑是失败了,不过,他老人家在修身这一块,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这句话真的是太好了,深有体会,否则我也不会写出“事非经过不知易,书到用时方恨多”的句子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这句话我也赞叹不已,孟夫子早就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了嘛!李敖写的情歌《忘了我是谁》,更是道出爱人眼神的特别,能让人心跳泪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话也是普通人该注意的。莎翁在他的《皆大欢喜》中有一段描写人生的诗句,说人生可分为七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竟然是法官(justice)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就是说好为人师吧。 
 
《万章下》:教你如何沟通。如何交朋友呢?“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态度呢?“恭也。”恭敬真诚罢了。确实如此啊。 
 
《告子上》:教你辨析差异。孟夫子的性善恶论给我的感觉是画蛇添足,我觉得孔夫子说的:“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就可以了,凡物皆有自性嘛。怪不得人家说孟夫子好辩呢,倘若换作迦叶,定是笑而不语。不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种做事的方式还是要的,但于心,我觉得还是“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另“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老师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 
 
《尽心上》:人生应该如此过。正宗的儒家做事方式:“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正宗的儒家心态“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还真能找到几个这样的例子,我需继续向他们学习。“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嘻嘻,我喜欢这句话,靠这句话才能在世上活下去。“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人生境界啊。 
 
另《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我就被师父这样教导过,印象深刻啊。《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早知道这句话是读金大侠的《天龙八部》,萧峰大战聚贤庄那一段。的确,读金大侠这段小说的时候,真的是热血沸腾啊,浑身充满了力量,一种悲壮的力量。不知这个与叙姐所感受的力量是否类似?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我十分感激叙姐的赠书、赠言,愿一起分享我的上述感触。


   内容简介及编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作者简介
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秋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秋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目录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精彩内容及插图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道:“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付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若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样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注释】
①比其反也——比读去声,及也。至也。“反”同“返”。
②则——这个“则”字的用法,表示事情的结果不是当事者所愿意而早已处于无可奈何的情况中。
③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周礼》有士师,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孟子的“不能治士”的“士”可能指“乡士”、“遂士”而言,因为据《孟子》“为士师则可以杀之”(4·8),也以“士师”为司法官也。
2·7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臣矣,昔者所进,不知其亡①也。”
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日:“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日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日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对他说道:“我们平日所说的‘故国’,并不是那个国家有高大树木的意思,而是有累代功勋的老臣的意思。您现在没有信的臣子啦。过去所进用的人到想不到都罢免了。”王问:“怎样去识别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杀的。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注释】
①亡——去位,去国之意。
2·8齐宣王问日:“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日:“于传⑧有之。”
日:“臣弑④其君,可乎?”
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⑧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王,这是可以的吗?”
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他作‘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注释】
①汤放桀——汤,殷商的开国之君。据古代传说,夏桀暴虐,汤兴兵讨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据旧日志书,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的居巢故城有其遗迹)。
②武王伐纣——商纣王无道,周武王捧着文王的木主兴兵讨伐,纣王大败,自焚而死。③传——去声,传记也。
④弑、诛——这两个词各含有褒贬。臣下无理地杀死君主,儿女杀死父母都用“弑”字。诛则不然。合乎正义地讨杀罪犯便用“诛”字。⑤一夫纣——即“独夫纣”的意思。(“独夫纣”是《荀子·议兵篇》所引《泰誓》语)。“独夫”、“一夫”都是失掉了群众,成为孤立者的意思。
2·9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④,则必使工师②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⑧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㈤于此,虽万镒⑧,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道:“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长大了便想运用实行。可是王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又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让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标准书号ISBN:9787101063615
  • 丛书名:国民阅读经典

内容简介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与《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这本《大学中庸译注》是王文锦先生《礼记译解》的精选本,本书抛开了《礼记》中一些讲解具体礼制的章节,精选了一些阐述礼乐制度一般理论以及有关名儒言行等内容,旨在帮助更多读者扫除阅读障碍,了解《礼记》一书。 目 录 大学篇
中庸篇第二
儒行篇第三
礼运篇第四
大传篇第五
学记篇第六
乐记篇第七
经解篇第八
哀公问篇第九
仲尼燕居篇第十
孔子闲居篇第十一
坊记篇第十二
表记篇第十三
缁衣篇第十四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论语译注
作者:   杨伯峻 著
市场价:   26元
ISBN号:   978710105419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1-06-01   版次:1   页数:238
  印刷时间:2011-06-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学而篇第YI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XIAN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内容简介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1-06-01   版次:1   页数:238
  印刷时间:2011-06-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学而篇第YI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XIAN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内容简介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