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
| 作者或编译者: | 杨伯峻 译注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63585 |
| : | 36元 |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08年12月 |
| 装帧及开本: | 平装32K |
| 页数[仅参考]: | 272页 |
| 其他参考信息: | 2009-12-10 10:25:28 来自: 叶芝 (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 这个初冬的午夜,多是伴着《孟子译注》入眠的。 |
| 内容简介及编辑 |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
| 作者简介 | |
| 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秋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秋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
| 目录 | |
|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道:“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付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若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样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注释】 ①比其反也——比读去声,及也。至也。“反”同“返”。 ②则——这个“则”字的用法,表示事情的结果不是当事者所愿意而早已处于无可奈何的情况中。 ③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周礼》有士师,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孟子的“不能治士”的“士”可能指“乡士”、“遂士”而言,因为据《孟子》“为士师则可以杀之”(4·8),也以“士师”为司法官也。 2·7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臣矣,昔者所进,不知其亡①也。” 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日:“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日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日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对他说道:“我们平日所说的‘故国’,并不是那个国家有高大树木的意思,而是有累代功勋的老臣的意思。您现在没有信的臣子啦。过去所进用的人到想不到都罢免了。”王问:“怎样去识别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孟子答道:“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近之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之人都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杀的。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注释】 ①亡——去位,去国之意。 2·8齐宣王问日:“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日:“于传⑧有之。” 日:“臣弑④其君,可乎?” 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⑧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王,这是可以的吗?” 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他作‘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注释】 ①汤放桀——汤,殷商的开国之君。据古代传说,夏桀暴虐,汤兴兵讨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据旧日志书,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的居巢故城有其遗迹)。 ②武王伐纣——商纣王无道,周武王捧着文王的木主兴兵讨伐,纣王大败,自焚而死。③传——去声,传记也。 ④弑、诛——这两个词各含有褒贬。臣下无理地杀死君主,儿女杀死父母都用“弑”字。诛则不然。合乎正义地讨杀罪犯便用“诛”字。⑤一夫纣——即“独夫纣”的意思。(“独夫纣”是《荀子·议兵篇》所引《泰誓》语)。“独夫”、“一夫”都是失掉了群众,成为孤立者的意思。 2·9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④,则必使工师②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⑧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㈤于此,虽万镒⑧,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道:“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长大了便想运用实行。可是王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又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让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论语译注 |
| 作者: | 杨伯峻 著 |
| 市场价: | 26元 |
| ISBN号: | 9787101054194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1-06-01 | 版次:1 | 页数:238 |
| 印刷时间:2011-06-01 | 印次:1 | 字数: |
| 目录 | |
| 学而篇第YI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XIAN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
| 内容简介 | |
|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1-06-01 | 版次:1 | 页数:238 |
| 印刷时间:2011-06-01 | 印次:1 | 字数: |
| 目录 | |
| 学而篇第YI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XIAN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
| 内容简介 | |
|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
这套书实在是太棒了,我简直爱不释手!当初我只是想找本轻松点的书来读,没想到一头扎进了这三本经典里,完全停不下来。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功力深厚,看得出来他是真的下了大功夫的。他不是简单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而是深入挖掘了原文的精髓和背后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仁义礼智信”在不同篇章里的侧重点,他都能清晰地梳理出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豁然开朗。 就拿《论语》来说吧,很多段落初读起来感觉很平淡,但经过他的注解,孔子的智慧一下子就活灵活现了。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不仅仅解释了“习”是复习的意思,更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讲了知识对于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性。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孔子就坐在我面前跟我聊天一样。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用心,中华书局的出品质量一向有保证,纸张手感好,排版疏朗有致,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典籍。
评分老实说,我本来对这种“译注本”是有点保留的,总觉得原著才最有味道,翻译和注解难免会稀释掉古文的韵味。然而,这三册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大学》和《中庸》这两部书,原篇幅不长,但思想的深度和系统性极强,没有好的引导,很容易读出偏差。杨伯峻先生的注释,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游,在你快要迷路时及时拉你一把,指引你看到更宏大的景观。 我最佩服的是他对“格物致知”和“诚意”这些核心概念的处理。他没有用生硬的现代词汇去套用,而是追溯了儒家思想发展脉络中,这些词汇的内涵是如何一步步丰富起来的。这种“爬梳脉络”的做法,让原本抽象的修身进德的路径变得具体可行。读完《中庸》的部分,我感觉对“中和”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体会到了一种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平衡的艺术。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我们得以安全而深入地抵达古代圣贤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停留在岸边眺望。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处世哲学和内在定力,偶然间发现了这套杨伯峻先生的“四书”译注,简直是我的救星。这套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完美平衡。很多学者对经典的解读过于晦涩,充满了各种玄之又玄的理论推导,让人望而却步。但杨先生的文字非常克制,他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详尽考据,哪些地方只需点到为止,让读者能顺畅地跟上思路。 特别是在读《孟子》的时候,那些关于“性善论”的辩论,在原著中读起来常常感到气势磅礴,但细节处容易迷失。杨先生的注释就像一盏明灯,他会把孟子与同时代其他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孟子思想的独特贡献和逻辑支撑。我尤其喜欢他处理“浩然之气”的段落,他没有简单地用“正气”来概括,而是结合了孟子一生的政治抱负和个人修养,阐释了一种持续的精神力量。这套书不是让你‘读完’,而是让你‘进入’,是那种能改变你思维方式的宝藏。
评分我不是专业学者,我只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普通读者,对我的阅读体验来说,这套书最可贵的一点是它的“可亲近性”。很多古代典籍,光是理解字面意思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更别谈领悟其思想了。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最大的功德就是把这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经典,拉到了可以对话的层面。他的语言虽然准确,但绝不板滞,读起来有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在其中流动。 比如在《论语》中,很多孔子与弟子的问答,杨先生的注解总是能捕捉到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份因材施教的用心。他会解释为什么孔子对子路和对颜回的回答方式不同,这让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位遥远的圣人,而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这本书的注释不是那种生硬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话,而是深入到语境,将古代的思维模式重新激活。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一种面对生活困境时可以借鉴的古老智慧。这套书,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化古为今用”。
评分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其“无删减”的完整性,这是真正研究经典的基础。我过去零散地读过一些关于儒家思想的选本,总觉得意犹未尽,上下文的逻辑链条经常是断裂的。但中华书局这套全集,完整地呈现了《论语》、《孟子》的原貌,配合杨伯峻先生的详尽笺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完整性带来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 举个例子,《孟子》中的“告子章句”,在一般的选本中常常被跳过或者一带而过,但杨先生对其中“性无善无不善”的论述进行了细致的辨析,这对于理解孟子如何回应当时的其他思潮至关重要。他的注释详略得当,对每一个典故的出处、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景都有准确的交代,这为我后续做更深层次的学术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任何想认真对待儒家经典的人来说,工具书的质量决定了研究的上限,而这套书,无疑是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的最高水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