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18年版企业会计准则培训指定用书) | 作者 | |
| 定价 | 89.00元 | 出版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 ISBN | 9787542957016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href='#'>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42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3号),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 href='#'>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n《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18年》本书包含了《企业会计准则1~41号 》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2号》。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每一条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的详细解释和应用,便于企业财会人员更好的认识、理解、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并用于实际应用中。 n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企业会计准则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n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n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n第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n第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n第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n第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n第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n第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n第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n第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n第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n第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n第十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n第十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n第十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n第十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补助 n第十八掌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n第十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n第二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折算 n第二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n第二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n第二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n第二十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n第二十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n第二十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n第二十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n第二十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n第二十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n第三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n第三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n第三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n第三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n第三十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n第三十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n第三十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n第三十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n第三十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n第三十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n第四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n第四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n第四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n第四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 n终止经营 nn 附录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7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8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2009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2010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2012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2014年发布)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0号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号 n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 n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会计新人,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之间,总是存在着一道鸿沟。之前的工作中,我常常因为对会计准则理解不透彻而犯错,也因此感到非常焦虑。这本《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简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救星”。它用非常贴近实际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会计准则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实操指南。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是我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业务场景,比如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等,每一个案例都详细列出了处理的步骤、涉及的凭证以及最终的账务处理。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而且,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风险提示和常见错误解析,这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可以提前规避很多潜在的风险。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跟着作者的引导,一步步完成各项会计处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学会如何从经济实质出发,去判断和处理会计事项。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真的非常感激这本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彻底告别了之前对会计准则的模糊认识,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正理解企业会计实操的大门。我之前在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一些会计处理,但总觉得似是而非,很多细节和原则都掌握得不够扎实。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交易和经济事项时,更是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它不仅仅是罗列准则条文,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每一个准则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系列贴近实际的业务场景,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繁琐的数字背后所代表的真实经济活动。作者在解读准则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从概念的引入,到具体准则的细化,再到实际应用的难点解析,层层递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虽然是专业书籍,但并没有用过多的生僻术语,而是力求用最清晰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背景出身,但又需要掌握会计知识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处理一些报表和核算工作时,自信心都提升了不少,也能更好地与财务部门的同事沟通和协作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它的期待其实是蛮低的,我以为它不过是市面上众多会计书籍的复制品,充其量就是在官方准则基础上加一点简单的解释。然而,事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各个主要方面,而且在每一个章节的深入讲解中,都展现出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应用”二字上。大量的图表、流程图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账务处理示例,让原本抽象的会计规则变得具体可感。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合并报表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这两部分内容一直是我工作中的难点,但这本书通过清晰的逻辑梳理和详细的步骤分解,让我对这些复杂的操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甚至深入到了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等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细节,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操作建议。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会计准则不仅仅是记住规则,更重要的是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则。它是我近期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财务类书籍,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提升会计实操能力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会计知识迷宫,而作者就是那个指引你走出迷宫的向导。迷宫里的每一条路径,都对应着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向导的解说,则让原本曲折的道路变得清晰明朗。我之前在学习会计准则的时候,总是觉得各个章节之间缺乏联系,就像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但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讲解单个准则,而是更注重准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在实际业务中的整体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章节,它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会计准则来解读报表,如何识别报表中的潜在风险和信号。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也非常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亲切感,让我能够在轻松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它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思考、提升我专业素养的启蒙读物。我愿意反复阅读,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我之前一直觉得,会计准则的学习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每次打开厚厚的官方文件,总是看得云里雾里,感觉离实际操作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化繁为简”。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把准则条文搬过来,而是围绕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将相关的会计准则串联起来,让我能够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下理解每一个准则的应用。比如,在讲到收入确认的时候,它不仅详细解释了收入准则的要求,还结合了销售合同、服务合同等不同类型的交易,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样的时点、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确认收入。这种“由果溯因”或者“由易入难”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对于一些容易混淆或者理解错误的知识点,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解释,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指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金融工具的部分,我之前一直觉得这块内容特别难,但这本书通过具体的例子,把复杂的金融工具的计量、分类和后续调整都讲得很清楚,我甚至感觉自己对衍生品的一些初步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真的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会计导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我工作中的种种疑惑,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日常的财务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