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跟毛Z东学公文写作 |
| 定价 | 40.00 |
| ISBN | 9787507323986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 编号 | 10800609 |
| 出版日期 | 2010-09-03 |
| 印刷日期 | 2008-01-01 |
| 版次 | 无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写在前面 序 上编公文写作的艺术特色 D1一章植根沃土常绿不凋 ――公文的写作特色 D1二章抱定宗旨甘为公仆 ――公文的人民性 D1三章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公文的民族性 D1四章思想深邃策见分明 ――公文的准确性 D1五章出神入化溢彩流光 ――公文的生动性 D1六章睿智超群蕴藉厚重 ――公文的哲理性 D1七章引人憧憬催人奋进 ――公文的鼓动性 D1八章开宗明义明白显露 ――公文的显旨艺术 D1九章整派理枝义脉流畅 ――公文的谋篇艺术 D1十章文理交融理深意切 ――公文的理趣 D1十一章气势磅礴荟萃古今 ――公文的语言艺术 D1十二章锦心绣口异彩纷呈 ――公文的修辞艺术 D1十三章详略得体锦缎巧裁 ――公文的剪裁艺术 D1十四章。明察国情有的放矢 ――公文的“结合”艺术 D1十五章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公文的修改艺术 下编公文写作艺术赏析 D1十六章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赏析 D1十七章意旨明确严谨顺畅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赏析 D1十八章大气磅礴匠心独运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作战方针赏析 D1十九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赏析 D1二十章约法八章晓谕天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赏析 D1二十一章环环相扣妙然天成 ――'三个月总结'赏析 D1二十二章撮要显旨注重修辞 ――'反对本本主义'赏析 D1二十三章言语精当逻辑缜密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赏析 D1二十四章感情充沛文脉清晰 ――'为人民服务'赏析 D1二十五章泾渭分明浅显易懂 ――'愚公移山'赏析 D1二十六章旗帜鲜明准确生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赏析 D1二十七章纵横捭阖妙笔生辉 ――'反对党八股'赏析 D1二十八章观点鲜明气势恢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赏析 D1二十九章高屋建瓴事理融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赏析 D1三十章外柔内刚衔珠缀玉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赏析 附录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 |
| 综观的公文著述 可以说是气势磅礴、明白晓畅 思想豁达、观点鲜明 逻辑严密、论证准确 笔调洒脱、铿锵有力 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通俗易懂、贴切自然 风趣幽默、出神入化。它们不仅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国j1a的重要文献 而且也是一篇篇光辉夺目的公文珍品。为了从深层上提高人们的公文写作水平 更好地驾驭公文写作 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决定由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张保忠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岳海翔两位研究员负责编写'跟学公文写作'一书。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公文的优良传统和文风 使我们撰写的公文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认真学习的公文著述是很好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讲 编写'跟学公文写作'一书就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 |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的色彩搭配和略带年代感的字体选择,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初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非常到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感。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考量,文字的疏密程度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富有节奏感的引导,让人在阅读复杂内容时也不会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一些关键段落和引文的加粗或斜体处理,精准地突出了重点,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物件,反映了出版界对经典内容的尊重与现代印刷工艺的完美结合。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奠定了非常积极的心理预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写作精髓。
评分整体阅读体验下来,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干货十足,毫不拖泥带水”,但同时又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历史沉淀感。它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网络流行语或者过分扁平化的语言来迎合潮流,而是坚守了其主题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每次合上书本,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似乎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对于公文的认识从“完成任务”提升到了“实现目标”的高度。它像是一把精密的尺子,帮助读者校准自己在信息传达上的偏差和模糊之处。对于任何希望在体制内或严肃场合进行高效、精准沟通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写作的工具箱,更是一套提升职业素养和思维严谨度的“内功心法”。它让人明白,好的公文写作,本质上是对社会运行规则的深刻理解后,所采取的最有效率的沟通手段。
评分这本书在文字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力度与精准度,读起来让人感觉仿佛在聆听一场高水平的口述历史与写作技巧的完美融合。它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说教,而是充满了时代特有的雄辩力量和清晰的判断力。作者(或编组)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宏大、抽象的政治理念,通过具体的公文范例,转化为可操作、可模仿的写作“招式”。在描述一些关键的论证技巧时,其措辞的凝练和表达的坚决,令人印象深刻。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寻常的公文语汇,在经过这种深度剖析后,其背后的深层意图和战略考量都清晰可见。这种语言的张力和思想的穿透力,使得即便是对公文写作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息密度和思想的震撼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种文字驾驭的炉火纯青。
评分作为一本关于历史人物写作方法的参考书,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型”而非简单的“模板堆砌”。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写作心态和原则的阐述部分,这部分内容远超出了技巧层面,触及到了公文写作的“灵魂”——即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思想的清晰、表达的统一和目的的明确。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写一个通知”,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要用这种方式来写这个通知”。这种对写作背景、目的和受众的深度洞察,是任何一本普通的写作指南都难以企及的。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每一句话背后的权力结构和信息流向,从而使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将这种思考模式迁移到任何新的公文场景中,这是一种真正的能力迁移,而非简单的技能复制。这种高度的战略性思维训练,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编排得极为清晰和具有逻辑性,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份高效的学习路线图。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公文类型,而是巧妙地将写作的核心能力拆解为若干个递进的模块,从最基础的公文要素把关,到中级的语言锤炼,再到高级的政治站位和策略运用,层层深入,毫无跳跃感。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非常适合不同基础的读者。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每一章节开头设置的“目标导向”和结尾的“实践自检”环节,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而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带有明确学习成果导向的训练过程。每一次读完一个小节,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评估点,能够立刻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该部分的核心技巧。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参与感,让人感觉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理论参考,更像是一份量身定制的、全程伴随的写作教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