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定价:35.00元
作者:潘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3012388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后现代的政治常识
中国视角,理论创新
语言通俗,概念简明
内容提要
通过划分物质、精神、制度三种文明,结合农牧、制造、服务三种生产方式,本书解释自'产业'诞生,到三大古文明,到中古,到近现代,到后现代的社会政治变迁及制度文明。以当代政治的争议话题为材料,以定义简洁的基础概念为关节,作者构筑了以'文明'为骨架的长链条因果关系,为'中国视角'或'中国学派'的政治知识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理论框架。
目录
作者介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讲授'比较政治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政治'等课程,并任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叙事风格有一种非常冷静的“去魅”气质,它试图剥离政治话语中那些过于激昂或浪漫化的部分,直面权力的运作本质。在对国家能力建设的讨论中,作者表现出了对官僚体系内部运作逻辑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对“好政府”的美好想象。书中对于“行政效率”与“政治问责”之间内在矛盾的辨析,清晰地展示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困境:越是精细化的专业管理,往往越会拉远决策者与普通公民的距离,从而削弱了民主的直接反馈机制。这种对“技术统治的潜在风险”的警惕,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审慎和成熟。它提醒我们,研究政治,最终还是要回到对“谁的权力”和“如何被约束”这一基本问题的探究上来,而不是沉湎于对理想制度蓝图的空谈。
评分这本书在对西方政治学主流理论的梳理上,展现出了扎实的学理功底。尤其是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以及社群主义这三大思潮的辩证分析,绝非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理论演进和内在逻辑冲突。比如,作者对“罗尔斯的正义论”与“桑德尔的社群主义批判”之间的交锋,剖析得极为透彻,不仅交代了各自的核心论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这些理论在当代民主实践中面临的张力和适用边界。这种深度的理论对话,对于想构建扎实政治哲学底蕴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指引。书中对制度经济学在政治分析中的应用也有独到的见解,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强调“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对理解国家行为的价值,清晰地勾勒出一种将结构力量纳入政治分析框架的努力。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帮助读者跳脱出单一意识形态的束缚,去审视政治现象背后的深层理论支撑。
评分阅读这套关于政治研究方法的论述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践指导性非常强,尤其适合正在进行田野调查或需要设计严谨量化研究的初级学者。书中对“案例选择偏差”和“大N小N研究的互补性”的讨论,直接命中了许多实证研究中的痛点。作者没有停留在介绍统计模型本身,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去探讨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假设转化为可操作的经验变量,这一点非常宝贵。例如,关于如何界定和测量“民主化质量”时,书中列举了几个不同的指标体系及其局限性,这种对操作化困境的坦诚展示,远比那些只谈模型的教科书来得实在。此外,对于定性研究中“比较案例的等值性”的讨论,也十分精妙,它提醒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比较时,必须警惕工具层面的等同,而深入到意义层面的对等。读完这一部分,感觉自己在设计下一份研究计划时,会更加谨慎和周密。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因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宏大且富有历史感的叙事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世纪的观察站。它没有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单一地区的经验观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化背景下,威权体制的韧性与衰落。作者巧妙地整合了“历史制度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成功“适应性演化”,而另一些则陷入“结构性僵化”。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精英联盟的重构”在体制转轨中的关键作用的论述,这种自上而下的视角与关注社会动员的视角形成了有效的张力。它告诉我们,即使社会力量涌动,如果没有权力核心的内部松动或重组,大规模的制度变革往往难以发生。这种对“权力结构粘性”的深刻洞察,是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在分析当代政治文化与身份认同问题时,展现出一种细腻且富有批判性的视角,彻底打破了将“文化”视为静态背景的传统做法。作者聚焦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政党体系的解构作用,论证颇具说服力。书中对欧洲民粹主义浪潮兴起的文化根源的剖析,并不是简单归咎于经济不平等,而是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意义危机”和“身份焦虑”。通过对“符号政治”和“情感动员”机制的考察,作者成功地揭示了当代政治斗争的核心是如何从阶级利益的再分配,转向了象征性权力和文化归属的争夺。这种对情感、符号与政治行动之间复杂链条的梳理,对于理解当前社会中日益高涨的部落化现象,提供了非常及时的理论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