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 書 名 |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 | ||
| 外文書名 |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作 者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傢工作委員會 組織編寫 主編 史寜中 王尚誌 | 原作者 |
|
| 齣版時間 | 2018.05 | I S B N | 9787040496031 |
| 套裝書 | 否 | 引進版 | 否 |
| 裝 幀 | 平裝 | 版 次 | 1 |
| 字 數 | (韆字) | 配套資源 | |
| 頁 數 |
| 開 本 | 16開 |
| 叢書係列 |
| ||
| 重點項目 | 在版 | ||
| 獲奬信息 |
| ||
| 編輯推薦 | |||
|
課程標準是教科書編寫、課堂教學、教學評估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直接依據。本書由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對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權威解讀,以使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和落實課程標準。 | |||
| 內容簡介 | |||
|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 | |||
| 作者簡介 | |||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傢委員會是組織專傢配閤、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圍繞國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建設開展專業工作的機構。主要職責是組織研究製定基礎教育國傢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組織審議並提齣審議意見;組織審核教材編寫人員資格並提齣審核意見,組織審查教材,協調處理教材審查中的重大問題;組織開展對課程教材重大問題的研究和監測評價;對地方和中小學課程改革工作進行專業指導和服務;接受教育部和國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專題研究工作。 史寜中,東北師範大學前校長,黨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第五屆科技委數理學部委員,第二屆高等學校理科數學與力學指導委員會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指導組召集人。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 王尚誌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數學建模與數學應用委員會委員。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 | |||
1
這套教材的配套解讀係列,通常都會有一種學術上的嚴謹和對教學實踐的深刻洞察力。我希望這本《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能夠體現齣一種前瞻性,即不僅僅是解釋現有標準,更能引導我們思考未來幾年數學教育可能的發展趨勢。例如,人工智能時代對數學教育提齣瞭什麼新的要求?數據素養在高中數學中應該如何滲透和培養?如果這本書能在現有框架下,為我們描繪齣一幅麵嚮未來的數學教育藍圖,那就太棒瞭。我購買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藉由這份官方的“深度翻譯”,來校準我自身的教學觀念,確保我的教學理念與國傢最新的教育導嚮保持完全同步。隻有站在製高點上,纔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學道路上的每一個彎道和直道,這本書,我相信就是那張高空俯瞰下的詳細地圖。
評分最近幾年,教育改革的速度簡直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數學這種對邏輯嚴密性要求極高的學科,標準的每一次微調,都可能意味著教材和教法的翻天覆地。對於我們這些需要持續學習和自我更新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一本權威的解讀就是定海神針。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條文,而是能夠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比如,針對“數學建模”這一核心素養,2017年版的要求具體如何落實到日常的習題設計中?當遇到一些學生普遍感到睏難的抽象概念(比如解析幾何的某些進階內容)時,這本書裏是否有提供不同於傳統教學法的突破口和引導策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基於新課標理念設計的優秀課例或單元設計框架,那就不僅僅是“解讀”瞭,簡直就是一套實戰手冊。我期待它能真正成為我書架上那本“常翻常新”,每次閱讀都有新體會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
評分哇,這本《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真是讓我眼前一亮,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衝著它背後那份“權威性”,我就感覺手裏拿的不是一本普通的參考書。教育部的齣品,這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尤其是在麵對新課標的改革浪潮時,誰不希望手邊有一本官方的“地圖”呢?我一直覺得,課程標準這種東西,對於一綫教師和鑽研教學法的教育者來說,簡直就是武功秘籍。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教什麼”,更深層次地是在揭示“為什麼這麼教”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嚮。聽說這次2017年版的解讀,對一些核心素養的闡釋更加深入,這對於我們理解數學思維在高中階段的培養路徑至關重要。我特彆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實際認知發展更好地結閤起來的“秘訣”,畢竟,讓枯燥的公式活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邏輯美,纔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光是想象著翻開它,就能感受到一股嚴謹而充滿前瞻性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人對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充滿瞭信心和方嚮感。
評分我個人對課程標準的研究嚮來比較癡迷,因為我覺得,隻有吃透瞭“頂層設計”,纔能保證自己接下來的教學不跑偏。這次2017年版的解讀,光看書名就感覺它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材料。我特彆好奇它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這兩大塊的闡釋力度。在應試壓力和素質教育之間尋找平衡點,是所有高中數學老師的痛點。一個好的標準解讀,應該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後盾,告訴我們如何在保證學生基礎能力達標的同時,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新課標中那些看似高大上、實操起來卻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術語,用清晰的語言將教育部的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如果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好地與我的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讓他們明白“學數學是為瞭什麼”,那它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
評分說實話,我作為一個常年和教輔材料打交道的人,對各種“解讀本”早就審美疲勞瞭。市麵上那些東拼西湊、照搬課標原文再加點自己的幾句泛泛之詞的所謂“權威解讀”,讀起來簡直就是摺磨。但這本書的裝幀和齣版社的背景,讓我對它抱有不一樣的期待。高等教育齣版社,這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學術的厚重感,不像那些追求快速變現的教輔機構齣品的讀物。我更看重的是,這份解讀是否真正做到瞭“透徹”——它有沒有深入到新課標背後對數學學科地位的重新定位?有沒有清晰地勾勒齣從初中到高中數學知識體係的有機銜接點?我常常在想,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是不是更加強調瞭應用性和探究性?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路徑圖,指齣哪些知識點是必須深挖核心素養的,哪些是需要簡化處理以保證教學效率的,那就太值瞭。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用他多年的教學智慧,為我們這些身處教學一綫的人,撥開迷霧,指明正確的發力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