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江苏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学
  • 佛教
  • 辞典
  • 文化
  • 宗教
  • 哲学
  • 历史
  • 中国文化
  • 丁福保
  • 江苏人民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流砥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36589
商品编码:28412522052
丛书名: 佛学大辞典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佛学大辞典 
作 者:  丁福保  
定价:  980.00
ISBN号:  978721413658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10-1
印刷日期:  2017-10-1
编辑推荐
★近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丁福保耗时8年的心血结晶!
★多位专家、学者精心整理、反复校勘7年!
★中国现代佛教辞典之嚆矢,迄今中国既系统、完整、全面,又客观、*、实用的“佛学辞典”!
★堪称《佛学大辞典》简体横排版的鼻祖,是21世纪中国佛教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功德无量!
★全书共2560页,4280千字,30000余条词目,堪称一部煌煌大典!
★精装全四册,雅致绸布封面,附高端绸布函套、精致书签,尽显庄重与大气!
★原佛学协会秘书长倪强等众多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内容介绍
《佛学大辞典》由近代藏书家、目录学家丁福保翻译、编纂,共收词目三万余条,内容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仪轨、典故、典籍、人物、史迹等。原书对每条词目首先注明其词性,如名数、物名、地名、书名、人名、术语、杂语、故事等,然后解释其词义,注明其出处。 
经我们多方面采集资料,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一部简体、横排的《佛学大辞典》,故我们决定校勘、整理这部《佛学大辞典》的简体横排版,力求达到普及佛家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及保护佛学古籍资料的目的。 
《佛学大辞典》既可作为佛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佛学的辅助材料,更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古籍典藏书籍。让广大佛学爱好者与佛学研究专家可以“一书在手,万事不问”。
作者介绍
丁福保,字仲祜,别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近代藏书家、目录学家。中年开始笃信佛教,并以弘扬佛法、流通佛经为志向,广购佛学典籍,潜心研究,尝试编写佛教通俗读本和注释佛典。在阅读、注释佛典的过程中,有感于佛教经典文字艰涩,初学者不易了解其中奥妙,又感佛教典籍浩瀚、宗派林立、名数繁多,初学者无从入门,修学有素者亦难于检索。于是,丁福保考虑,选择佛典中所有专门名词,去其重复,释其意义,示其出处,作为一切经的总注。这就是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的初衷。 
丁福保一生著述等身,著有《佛学指南》《佛学初阶》《佛学撮要》《六道轮回录》《佛学起信编》《金刚经笺注》《六祖坛经笺注》《一切经音义汇编》《佛学大辞典》等。其中流传*广、*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翻译并编纂的《佛学大辞典》。 
目录
一画 
一 
【一一】…………………………………… 1 
【一人作虚】……………………………… 1 
【一人当千】……………………………… 1 
【一刀三礼】……………………………… 1 
【一九】…………………………………… 1 
【一九之教】……………………………… 1 
【一九之生】……………………………… 1 
【一大宅】………………………………… 1 
【一大劫】………………………………… 1 
【一大车】………………………………… 1 
【一大事】………………………………… 1 
【一大事因缘】…………………………… 1 
【一大三千世界】………………………… 1 
【一三昧】………………………………… 2 
【一千二百功德】………………………… 2 
【一山】…………………………………… 2 
【一弓】…………………………………… 2 
【一小劫】………………………………… 2 
【一丈六像】……………………………… 2 
【一叉鸠王】……………………………… 2 
【一门】…………………………………… 2 
【一门普门】……………………………… 2 
【一切】…………………………………… 2 
【一切无障碍】…………………………… 2 
【一切一心识】…………………………… 2 
【一切法】………………………………… 2 
【一切法高王经】………………………… 2 
【一切法义王经】………………………… 2 
【一切智】………………………………… 2 
【一切智者】……………………………… 3 
【一切智藏】……………………………… 3 
【一切智人】……………………………… 3 
【一切智智】……………………………… 3 
【一切智心】……………………………… 3 
【一切智地】……………………………… 3 
【一切智船】……………………………… 3 
【一切智相】……………………………… 3 
【说一切智】……………………………… 3 
【一切智忍】……………………………… 3 
【一切智无所畏】………………………… 3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3 
【一切智经】……………………………… 3 
【一切经】………………………………… 3 
【一切经供养】…………………………… 4 
【一切经音义】…………………………… 4 
【续一切经音义】………………………… 4 
【一切经中弥陀偈】……………………… 4 
【一切处】………………………………… 4 
【一切如来】……………………………… 4 
【一切如来宝】…………………………… 4 
【一切如来智印】………………………… 5 
【一切世间】……………………………… 5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5 
【一切有为】……………………………… 5 
【一切有部】……………………………… 5 
【一切有情】……………………………… 5 
【一切皆成】……………………………… 5 
【一切智句】……………………………… 5 
【一切佛会】……………………………… 5 
【一切即一】……………………………… 5 
【一切义成】……………………………… 5 
【一切万物】……………………………… 5 
【一切万法】……………………………… 5 
【一切诸佛】……………………………… 5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6 
【一切种智】……………………………… 6 
【一切种识】……………………………… 6 
【一切人中尊】…………………………… 6 
【一切如来定】…………………………… 6 
【一切皆空宗】…………………………… 6 
【一切真言心】…………………………… 6 
【一切真言主】…………………………… 6 
【一切智慧者】…………………………… 6 
【一切佛心印】…………………………… 6 
【一切普门身】…………………………… 6 
【一切遍智印】…………………………… 6 
【一切法生界印】………………………… 6 
【一切佛顶轮王】………………………… 6 
【一切菩萨真言】………………………… 6 
【一切种妙三昧】………………………… 6 
【一切法界自身表】……………………… 6 
【一切无上觉者句】……………………… 6 
【一切无障法印明】……………………… 6 
【一切流摄守因经】……………………… 7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7 
【一切如来必定印】……………………… 7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7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7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7 
【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7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7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 
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7 
【一切如来顶白伞盖经】………………… 7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 
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7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7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7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7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 
三昧】…………………………………… 7 
【一分家】………………………………… 7 
【一心】…………………………………… 8 
【一心合掌】……………………………… 8 
【一心归命】……………………………… 8 
【一心正念】……………………………… 8 
【一心称名】……………………………… 8 
【一心专念】……………………………… 8 
【一心念佛】……………………………… 8 
【一心不乱】……………………………… 8 
【一心金刚宝戒】………………………… 8 
【一心敬礼】……………………………… 8 
【一心顶礼】……………………………… 8 
【一心三观】……………………………… 8 
【一心三智】……………………………… 9 
【一心三惑】……………………………… 9 
【一化】…………………………………… 9 
【一化五味之教】………………………… 9 
【一分菩萨】……………………………… 9 
【一中】…………………………………… 9 
【一中一切中】…………………………… 9 
【一中劫】………………………………… 9 
【一日】…………………………………… 9 
【一日经】………………………………… 9 
【一日斋】………………………………… 9 
【一日佛】………………………………… 9 
【一日三时】……………………………… 9 
【一月三舟】……………………………… 9 
【一月三身】…………………………… 10 
【一毛端】……………………………… 10 
【一水四见】…………………………… 10 
【一代】………………………………… 10 
【一代教】……………………………… 10 
【一代五时佛法】……………………… 10 
【一代三段】…………………………… 10 
【一代半满教】………………………… 10 
【一生果遂】…………………………… 10 
【一生不犯】…………………………… 10 
【一生补处】…………………………… 10 
【一生补处菩萨最胜大三昧耶像】…… 10 
【一生入妙觉】………………………… 10 
【一生所系菩萨】……………………… 10 
【一句】………………………………… 10 
【一句子】……………………………… 10 
【末后一句】…………………………… 11 
【一句投火】…………………………… 11 
【一句道尽】…………………………… 11 
【一由旬】……………………………… 11 
【一由缮那】…………………………… 11 
【一四天下】…………………………… 11 
【一四句偈】…………………………… 11 
【一目多伽】…………………………… 11 
【一白三羯磨】………………………… 11 
【一只眼】……………………………… 11 
【一印】………………………………… 11 
【一印顿成】…………………………… 11 
【一印会】……………………………… 11 
【一印二明】…………………………… 11 
【一字】………………………………… 12 
【一字文殊】…………………………… 12 
【一字不说】…………………………… 12 
【一字禅】……………………………… 12 
【知之一字】…………………………… 12 
【善解一字】…………………………… 12 
【一字三礼】…………………………… 12 
【一字金轮】…………………………… 12 
【一字金轮法】………………………… 13 
【一字金轮佛顶法】…………………… 13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13 
【一字业】……………………………… 13 
【一字轮王咒】………………………… 13 
【一字佛顶轮王经】…………………… 13 
【一字顶轮王经】……………………… 13 
【一字经】……………………………… 13 
【一字布身德】………………………… 13 
【一百八】……………………………… 13 
【一百八遍】…………………………… 13 
【一百八臂金刚藏王】………………… 13 
【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13 
【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13 
【一百八名梵赞】……………………… 14 
【一百五十赞佛颂】…………………… 14 
【一百一十城】………………………… 14 
【一百一十知识】……………………… 14 
【一百八尊契印】……………………… 14 
【一向】………………………………… 14 
【一向宗】……………………………… 14 
【一向记】……………………………… 14 
【一向出生菩萨经】…………………… 14 
【一向小乘寺】………………………… 14 
【一向大乘寺】………………………… 14 
【一色】………………………………… 14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14 
【一行】………………………………… 14 
【一行三昧】…………………………… 14 
【一行一切行】………………………… 15 
【一行居集】…………………………… 15 
【一光三尊】…………………………… 15 
【一成】………………………………… 15 
【一成一切成】………………………… 15 
【一地】………………………………… 15 
【一异】………………………………… 15 
【一多相容不同门】…………………… 15 
【一杀多生】…………………………… 15 
【一如】………………………………… 15 
【一如顿证】…………………………… 16 
【一如观音】…………………………… 16 
【一因】………………………………… 16 
【一妄】………………………………… 16 
【一合相】……………………………… 16 
【一回忌】……………………………… 16 
【一那由多】…………………………… 16 
【一念】………………………………… 16 
【一念义多念义】……………………… 16 
【一念随喜】…………………………… 17 
【一念三千】…………………………… 17 
【一念不生】…………………………… 17 
【一念相应】…………………………… 17 
【一念相应慧】………………………… 17 
【一念业成】…………………………… 17 
【一念万年】…………………………… 17 
【一念逾新罗】………………………… 17 
【一佛】………………………………… 17 
【一佛成道】…………………………… 17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画 
一 
【一一】(杂语)犹言逐一也。《首楞严经》曰:“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观无量寿经》曰:“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 
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梵网经开题》曰:“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皆是诸尊法曼陀 
罗身。”《观智轨》曰:“即以陀罗尼文字,右旋布列心月轮面上观,一一字皆如金色,一一字中,流出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 
【一人作虚】(杂语)公案名。一人吐虚言,则万人相传为实也。《空谷集》云:“有僧问兴化存奘,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 
一人作虚,万人传实。”谓佛祖之大道,为言句思量所可及,一涉文字葛藤,则忽失真也。 
【一人当千】(杂语)以一人之力当千人。《涅槃经?6?1二》曰:“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 
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 
【一九】(术语)指弥陀而言。 
【一九之教】(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6?1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一九之生】(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6?1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一大宅】(譬喻)以长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华经?6?1譬喻品》曰:“譬如长者有一大宅。”见“火宅”条。 
【一大劫】(术语)一个之大劫也。见“大劫”条。 
【一大车】 (譬喻)以一大车譬法华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车。《法华经·譬喻品》曰:“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见“火宅”条下“火宅喻”。 
【一大事】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三七九,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止观·一下》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玄赞·三》曰:“大事体即智见,诸佛出世,为此大事,四义明之,谓开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谓为大事。善导之《临终正念诀》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 
【一大事因缘】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一大三千世界】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同。又为一佛所领之土。《俱舍论·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坏。”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谓之三千大千世界。 
【一三昧】 (术语)一行三昧之略。惟专心思一事,不顾其他也。 
【一千二百功德】 (名数)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一山】 (杂名)以寺院多在山中,故一寺亦名一山。但一山之名广,而一寺之称狭。[又](人名)僧一宁,字一山。见“一宁”条。 
【一弓】 (杂语)尺度之量。言如弓之长也。《鹤林玉露·九》曰:“荆公诗云:卧占宽闲五百弓。盖佛家以四肘为弓,肘一尺八寸,四肘盖七尺二寸。其说出译梵。”《俱舍论·十二》曰:“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颂疏·六》曰:“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 
【一小劫】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又详“劫”条。 
【一丈六像】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详“丈六”条下。 
【一叉鸠王】 (人名)译曰甘蔗氏。《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又名日种善生,释迦种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城。” 
【一门】 (譬喻)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一门普门】 (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 
【一切】 (术语)该罗事物之称。《玄应音义》曰:“《说文》云: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义,故切宜从十。《说文》:十谓数之具,从七者俗也。”《史记》曰:“臣观诸候王邸第百余,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隐》曰:“此一切,犹一例,同时也,非如他一切,训权时也。”《胜鬘经宝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该罗之名。”《法苑珠林·二十八》曰:“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无量寿经慧远疏·上》曰:“举一名余,故云一切。”《智度论·三十》曰:“一切有二:一名字一切,二实一切。” 
【一切无障碍】 (杂语)言通达一切而无不及也。《法华经·神力品》曰:“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一切一心识】 (术语)梵名干栗陀耶。十识之一。见“识”条。 
【一切法】 (术语)又名一切万法、一切诸法。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一切法高王经】 (经名)《佛说一切法高王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一卷。 
【一切法义王经】 (经名)《一切法高王经》之异名。 
【一切智】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仁王经·下》曰:“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中论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华严经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论》云:如函大盖亦大,还以无尽之智,知无尽法,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次示别义,则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华经义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种种相,故名一切种智。”《法华经义经·六》曰:“一切智者,谓空智也。”《智度论·二十七》曰:“论一切种智之差别,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有人言:总相是一切,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暗,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大乘义章·十》曰:“举六种之差别,又以名声闻缘觉之智。”《智度论·二十七》曰:“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一切智者】 (术语)谓具足一切智者,是佛之异称。《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智度者,开道者,说道者。” 
【一切智藏】 (术语)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称。《善生经》曰:“如来即是一切智藏。” 
【一切智人】 (术语)同“一切智藏”条。《智度论·二》曰:“问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 
【一切智智】 (术语)三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又如火界,烧一切无智之薪,又如风界,除去一切诸烦恼之尘,又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方便为究竟者,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 
【一切智心】 (术语)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 
【一切智地】 (术语)证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 
【一切智船】 (譬喻)乘人而运于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舟。” 
【一切智相】 (术语)梵语萨婆若多,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论·二十七》曰:“萨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 
【说一切智】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一切智忍】 (术语)六忍之一。见“忍”条。 
【一切智无所畏】 (术语)四无畏之一。见“四无畏”条。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经名)《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一切智经】 (经名)佛为波斯匿王,分别一切智之事,四姓之胜劣等者。摄于《中阿含经·五十九》。 

 

............
《佛学概论:探寻智慧之光》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易于理解的佛学入门框架,深入浅出地阐述佛法的核心要义、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人们常常面临精神困惑与价值迷失。《佛学概论》如同一盏明灯,引导读者穿越纷繁的思绪,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启迪。 第一章:佛法的基石——苦、集、灭、道 本章将从佛法最根本的“四圣谛”入手,为读者构建理解佛法的基本认知体系。 苦谛:生命的真相 我们将深入解析“苦”的含义,它并非简单指肉体疼痛,而是涵盖了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到五蕴炽盛等更广泛的人生境遇。理解苦的普遍性,是认识佛法的第一步。我们将探讨生命无常、诸行无常的本质,以及无我、空性如何消解执着带来的痛苦。 我们会分析苦的根源——“集谛”,即渴爱、取、有等烦恼。通过对“我执”、“法执”的剖析,揭示烦恼是如何不断滋生,形成轮回的链条。 灭谛:解脱的彼岸 “灭谛”即涅槃,是熄灭一切烦恼、超越生死轮回的究竟境界。本章将阐释涅槃并非虚无,而是寂静、安乐、解脱的真实状态。我们将探讨达到涅槃的途径,以及它如何成为众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道谛:通往解脱的道路 “道谛”即八正道,是实现涅槃的具体修行方法。我们将详细解析八正道的各个组成部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每一项都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逐步净化心灵,提升觉知。 第二章:佛法的世界观——缘起与无我 本章将深入探讨佛法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揭示其深刻的哲学洞见。 缘起:万物相互依存 “缘起”是佛法解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我们将通过“十二因缘”的阐释,展现生命从无明到老死,层层相扣的流转过程。理解缘起,意味着认识到一切事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无数因缘和合而成。这对于破除孤立、僵化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探讨“缘起性空”的含义,即事物虽然依因缘而生,但其自性是空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一概念是理解佛教空观的基础。 无我:超越主体意识 “无我”是佛法核心的解脱之道。本章将区分“人无我”和“法无我”。“人无我”破除对“自我”的执着,认识到“我”不过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聚合,是无常、无主之法。“法无我”则进一步破除对一切现象实有的执着,认识到一切法(诸法)也皆是无自性、空无实体的。 我们将探讨无我观对于消除自私、分别、我慢等烦恼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平等心、慈悲心来实践无我。 第三章:佛法的修行法门——戒、定、慧 本章将介绍佛法实践的核心“三学”,即戒、定、慧,它们是通往觉悟的必经之路。 戒:规范身心,防止恶行 “戒”是约束身、口、意,防止造作恶业的基础。我们将介绍基础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及在家居士和出家众所持的不同戒律。 本章将深入阐释戒律的真正意义,并非机械的遵守,而是为了培养慈悲、诚信、正念等美德,从而净化心灵,为修行打下坚实基础。 定:摄心止念,专注当下 “定”即禅定,是通过专注的力量,使散乱的心念趋于平静、统一。我们将介绍“奢摩他”(止)的修行方法,如何通过观呼吸、持咒等方式,将散乱的心收摄回来,达到心境的安宁。 我们将探讨禅定对提升专注力、记忆力、洞察力等方面的好处,以及它如何为智慧的生起提供条件。 慧:如实观照,洞察实相 “慧”即智慧,是通过如实观照,洞察诸法实相,破除愚痴、邪见。本章将介绍“毗婆舍那”(观)的修行方法,如何运用禅定所获得的平静心,去观察事物生灭的真相,体悟空性。 我们将阐释智慧的层次,从世俗的聪明才智,到出世的般若智慧,以及如何通过闻思修,不断增长智慧,最终达到圆满的觉悟。 第四章:佛法的实践与应用——慈悲与智慧的融合 本章将探讨佛法在个人生活、社会关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慈悲:化解冲突,温暖世界 “慈悲”是佛法的重要实践。我们将深入探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涵义,以及如何通过修习,将对他人的关怀与爱,从狭隘的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无条件的利他情怀。 我们将分析慈悲心在化解人际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关怀弱势群体方面的积极作用。 智慧:理性分析,超越局限 佛法的智慧并非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佛法的空性、缘起等观念,来分析问题,放下执着,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人生中的得失与顺逆。 本章将介绍佛法在培养积极心态、应对压力、提升心理韧性方面的具体方法。 环保与生命关怀 佛法强调众生平等,倡导尊重生命。我们将探讨佛法对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的深刻启示,以及如何从“不杀生”戒律出发,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第五章:佛法的传承与发展 本章将简要梳理佛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释迦牟尼佛的教化 我们将追溯佛教的起源,介绍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及其伟大的教化事业,回顾他如何将佛法传播于世。 佛教的宗派与发展 我们将简要介绍佛教在中国、东南亚、藏区等地的主要宗派及其特色,如汉传佛教的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以及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特点。 佛法在当代的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佛法如何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灵指引?本章将探讨佛法在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如焦虑、孤独、环境危机)方面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实现身心和谐与社会进步。 结语 《佛学概论》并非要将读者塑造成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而是希望通过对佛法核心思想的介绍,激发读者对生命真相的探索,引导读者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智慧。佛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是生活的艺术,愿本书能成为您探寻智慧之光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任何一位真心想要探究佛学奥秘的求道者而言,词汇的障碍往往是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其中蕴含着大量独特的术语,这些术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不同经论中的具体含义,常常令人费解。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有一本工具书,能够像字典一样,将这些佛学词汇一一收录,并给出详尽准确的解释,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丁福保先生所编纂的《佛学大辞典》,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我曾听说,这部辞典汇集了历代以来佛教的重要概念,不仅包含了梵语、巴利语等古语的音译和意译,还对许多复杂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对于那些试图深入研读《大藏经》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这部辞典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我十分期待能够看到它在解释那些看似晦涩的术语时,是否能够兼顾历史的渊源和当下的语境,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佛学概念的完整认知体系。

评分

我一直对佛教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影响深感着迷,而这种影响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佛学思想本身的传播和演变。在我看来,《佛学大辞典》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解释,更可能是一部微缩的佛教思想史。丁福保先生,作为一位在佛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他对佛教的理解想必是宏大而全面的。我猜测,这部辞典在收录词条时,不仅会关注基本的教义,还会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的佛教宗派及其特色思想,甚至可能包含一些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历史、哲学等交叉领域的知识。对我而言,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基因库的大门。我希望通过这部辞典,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佛教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并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社会习俗等产生了多么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期待着,这部辞典能够成为我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桥梁。

评分

作为一名对佛教义理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理解经藏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市面上关于佛学的书籍繁多,但往往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要么太过艰深,令初学者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间翻阅一本朋友推荐的佛学入门读物,其中多次引用了一部名为《佛学大辞典》的著作,让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了解到这部辞典是由丁福保先生编纂,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虽然我尚未有机会亲手翻阅这部巨著,但从旁人的评价和其内容的介绍中,我已能想象到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我尤其期待的是,这部辞典是否能够以一种相对清晰易懂的方式,对佛教的核心概念、重要人物、经典著作以及各种宗派的思想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毕竟,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读者而言,缺乏一个权威且全面的参考工具,常常会在阅读佛经时感到迷失方向,如同在浩瀚的海洋中失去了航行的指南。我希望这部辞典能够成为我的“定海神针”,帮助我拨开云雾,直抵佛法的核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佛教的实践层面同样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常常在阅读佛经时,对其中描述的修行方法、次第和境界感到困惑。许多概念,如“禅定”、“神通”、“菩萨道”、“阿罗汉果”等等,其内涵的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常识所能理解。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阐述这些修行概念的著作。丁福保先生的《佛学大辞典》,在我看来,极有可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设想,这部辞典在解释这些修行术语时,会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会深入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次第、原理和目标。例如,对于“禅定”,它是否会解释不同层次的禅定,以及它们与智慧开发的关系?对于“菩萨道”,它是否会清晰地勾勒出其六度万行等具体内容?我期望,这部辞典能够为那些渴望在修行道路上有所精进的读者,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深刻的启发,帮助我们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工具书,其价值在于它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读者那里,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丁福保先生编纂的《佛学大辞典》,既然能够被江苏人民出版社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所出版,想必其内容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审慎的考量。我对这部辞典的期待,并不仅仅是它能否提供一个冷冰冰的术语列表,而是希望它能够传递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佛法智慧的深刻理解。我希望,在丁福保先生的笔下,那些古老而神圣的教义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又不失其庄严与深邃。对于我这样仍在佛学海洋中探索的普通读者来说,能够获得一部权威、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参考工具,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我解决阅读中的具体疑问,更能在我心中播下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仰的种子,引领我在这条充满智慧与慈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