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生活中学中医:手诊一学就会
定价:19.8元
作者:张清
出版社:天津科技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5308829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目录
掌部常见八种病理纹示意图
上篇 初识手诊
章 手诊的基础知识
手诊简介
手诊理论基础之一解剖学
手诊理论基础之二——经络学
手诊理论基础之三——生物全息学
指纹和掌纹都可作为诊病依据吗
指甲可以反映身体健康吗
掌纹诊病需要参考手指吗
九宫八卦与五行星丘的手掌划分法
乾位——月丘
坎位——地丘
艮位——金星丘
震位——火星丘
巽位——木星丘
离位——土星丘、太阳丘
坤位——水星丘
兑位——第二火星丘
明堂——火星平原
下篇 观手纹识病症
附录
内容提要
中国家庭健康工具书
内容全而方法实用操作简单随用随查
望手诊病来源于中医。中医诊病中很早就有通过观察手的形态、色泽、纹理、脉络变化来综合诊断疾病的方法。手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传统中医认为手是人体重要部位之一,是阴阳经脉气血交合联络的部位。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可知,人体的六大经络都循行经过手部,这些经脉与全身的脏腑相应、气血相通,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时就会在手的形态、色泽等变化中反映出来。
手诊是了解健康简单又实际的方法,从手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想由手探知健康的状况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经常细心,地观察手掌,不但能透彻地了解自己,更能从中预知各种变化,提早趋吉避凶,预防疾病,这是手诊奥妙的功用。通过手部的变化,我们能获知身体的疾病信号。通过对手掌的诊断和,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体质现状,了解自己的先天禀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防病于未然。
这本书就像一个中医入门的“万花筒”,虽然我才刚开始翻阅,但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实用性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一开始就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把你绕晕,而是从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比如,书中提到的观察指甲的颜色、形状,甚至指甲上的月牙,就能大致了解身体的一些基本状况,这感觉就像是解锁了一个身体的“秘密密码”。我试着对照了一下自己的指甲,虽然不能完全精确地说出什么病症,但确实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微变化,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且,它还融入了“每天学点”的概念,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压力不大,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能积少成多,慢慢积累中医的智慧,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我这种“零基础”的学习者。我特别期待后面关于面诊的部分,因为面部的变化往往更加直观,如果也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辨识方法,那真是太有成就感了。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中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实用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健康”。我一直以为“生病了才需要看医生”,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通过观察我们身体最细微的变化,比如手上的纹路、颜色,甚至是脸上的气色,就能在疾病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就有所警觉,甚至进行一些预防性的调整。这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书中关于“全息手诊”的讲解,让我惊叹于我们双手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它不再是简单的手相预测吉凶,而是将手部视为一个微型人体,通过观察手部的不同区域,可以了解对应脏器的健康状况。这种“以小见大”的智慧,真的让人茅塞顿开。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书中教授的技巧,尝试着去“阅读”自己和家人的手掌,希望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自身身体的关注和敬畏,让我们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我开始重视“未病先防”的概念。过去,我总是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才去就医,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对身体表象的细微观察,来提前预知健康风险。我特别被书中的“面诊”部分所吸引,它把脸部比作一面“健康镜子”,通过观察额头、眼周、鼻翼等部位的色泽、纹路变化,就能洞察出身体内部的很多问题。我尝试着对照自己的脸,发现书中提到的某些现象确实和我最近的身体感受吻合,这让我感到既惊讶又有些小小的担忧,但也正是这种担忧,促使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同时,书中的“手诊”内容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小小的手掌上竟然隐藏着身体各器官的“全息地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看似高深的医学知识,以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掌握,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门员”。
评分我之前对中医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看中医要切脉、开中药”的层面,觉得它非常神秘且难以接近。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把中医的智慧“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观察点,比如如何通过手掌上的纹理判断消化系统是否健康,如何通过面部特征看出肝脏的负担。这种“秘诀”式的分享,让我觉得中医的学习门槛瞬间降低了。书中的语言非常亲切,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例子和比喻,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内容,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面部和手部,虽然不能完全百分之百准确,但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八九不离十”的准确性,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面诊和手诊,其实是我们身体在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而这本书正是教我们如何“听懂”这些信号。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书名吓了一跳,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它并非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老师在聊天,她会耐心地告诉你,为什么你的手掌会有这样的纹路,又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你看起来脸色发黄,可能又是哪里出了问题。书中那些图文并茂的解析,让原本抽象的中医理论变得形象具体,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对着自己的手掌和镜子里的脸进行对照。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把“观病知健”这件事情搞得过于复杂,而是提炼出了一些关键的观察点和判断方法,让你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读懂”身体信号的能力。这种“一学就会”的承诺,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阅读下来,确实感受到了它的可行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经络的讲解,以往觉得经络是个非常神秘的概念,但这本书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它和身体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让我对身体的运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