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探索人类神秘现象/青少年探索发现之旅丛书 |
| 作者 | 秋石 |
| 定价 | 19.80元 |
| 出版社 | 中华地图 |
| ISBN | 9787800317507 |
| 出版日期 | 2013-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153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探索人类神秘现象》是“青少年探索发现之旅丛书”之一,由秋石编著。 《探索人类神秘现象》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那些神秘现象,主要包括人类诞生之谜、人类的未来去向、奇特一族、奇闻怪事、奇人超人、远逝的人类文明、的古建谜团等方面内容。让读者了解这些神秘现象,也给读者产生无尽的猜想和迷惑,且给读者休闲时光带来阅读快乐和增加知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人类诞生之谜 人类祖先探源/2 人类年龄之谜/11 人类原始诞生地/14 各种不同的语言/17 神秘的“时空隧道”/21 第二章 人类的未来去向 人类的终点/26 血型的秘密/30 人类未来相貌/32 第三章 奇特一族 美洲小人国/38 智慧的海底人,42 神秘的雪人/46 神奇的蓝色人/5l 恐怖的食人族/54 千年冰人的诅咒/58 复活节岛的“长耳人”/63 到处流浪的吉卜赛人/67 第四章 奇闻怪事 发光的人体/72 可怕的人体自燃/74 难以置信的“镜面人”/78 黑白连体婴儿/80 能“录像”的眼睛/82 第五章 奇人超人 飘浮在空中的人体/86 真实存在的“火眼金睛”/90 能和动物交谈的人/92 呼气即燃的奇人/94 可以吸附金属的身体/97 神奇的无脑智人/99 第六章 远逝的人类文明 耶稣的裹尸布/102 消失的莫奇卡文化/106 古印第安天文学/109 举世闻名的羊皮书/113 伊特拉斯坎人/117 无法破译的玛雅文明/120 通晓万年前地貌的“魔图”/123 第七章 的古建谜团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126 神秘的金字塔/130 狮身人面像/138 尼尼微古城/143 宙斯雕像/148 |
| 编辑推荐 | |
| 人类的眼光总是紧盯自然的神秘,其实人类本身就是世界上*难解的谜题。不说异于常人的神秘野人、雪人……仅人类生命的起源、人种演化的神奇奥秘就已让我们探索很久。 秋石编著的《探索人类神秘现象》介绍了人类历**的那些神秘现象,主要包括人类诞生之谜、人类的未来去向、奇特一族、奇闻怪事、奇人超人等。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太多科普书籍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图文分离,或者插图只是简单的示意,难以辅助理解复杂的概念。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采用了大量高清的全彩印刷,那些星云、星系或者古代遗迹的复原图,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到令人惊叹。更厉害的是,那些示意科学原理的流程图和结构图,线条流畅,逻辑清晰,很多我原本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理解的物理模型,仅凭一张精心设计的图表,便豁然开朗。比如,它对时间旅行悖论的图解,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多维空间折叠’模型,直观到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对视觉辅助阅读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提升读者体验的诚意。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几乎翻了一倍,它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种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探索’的乐趣。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般地介绍各个领域的热点概念。相反,它会深入挖掘某个特定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主要流派的争论点,以及目前前沿科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举个例子,书中专门用了一整章来探讨古代文明中流传下来的关于‘地平说’到‘球形说’的演变过程,不仅梳理了关键人物的贡献,还还原了当时的观测条件和逻辑推导,这种‘追本溯源’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厚度和可信度。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进行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学术漫步,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被引导着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发现’的过程,远比知道‘是什么’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美学’。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精确,避免了常识性错误,又成功地避开了艰深术语堆砌带来的阅读障碍。作者的叙事语气非常亲切、平实,像一位睿智的长辈在娓娓道来那些令人神往的奇观。比如,当解释某些难以捉摸的现象时,作者会偶尔插入一两句富有哲理的短句,或者一个恰到好处的幽默比喻,瞬间就能打破知识的壁垒,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喜欢它对“未知”的描述态度——不是傲慢地宣称一切皆可解释,而是谦逊地承认人类探索的边界,并鼓励读者保持永恒的好奇心。这种既令人信服又鼓舞人心的文风,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它成功地在知识的深度与阅读的愉悦感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捧在手里分量十足,光是封面那充满科技感又带着一丝古朴的插图,就足以把我牢牢吸引住。我记得当初翻开第一页时,映入眼帘的是对宇宙起源的恢弘叙事,文字如同涓涓细流,却又蕴含着磅礴的力量。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每一个理论的阐述都力求严谨而不失趣味性。特别是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抛出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仿佛带领我们亲身进入了那些宏大的时空尺度去观察。我尤其欣赏它叙事上的节奏感,时而深入微观粒子,时而又拉回到宏观宇宙的图景,这种张弛有度,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丝毫不会感到疲惫或知识的堆砌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为考究,字体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这对于沉浸式阅读体验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与意义。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纸张触感和装帧的坚固度也值得称赞。这可能听起来有些挑剔,但对于经常需要翻阅和携带的读者来说,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这本书的纸张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反光纸,而是略带磨砂质感的,这样无论在强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台灯下阅读,都不会有刺眼的眩光,对眼睛非常友好。书脊的处理也很到位,即便是像我这样喜欢把书本完全摊开阅读的人,也不会感觉到书脊有太大的压力,可以平稳地停留在任何一页,这保证了在查阅资料时,页码不会乱跳。而且,我留意到,书的侧边对齐得非常整齐,没有出现那种新书拆封后页边不齐的毛病。这种对物理品质的精益求精,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可以长久收藏、反复研读的珍贵典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