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号码:9787040292633
书名:大学德语4(第三版)(附MP3光盘)
作者:顾士渊 黄崇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03-01
页数 :
版次 :版
开本 :
语种 :汉语
定价 :36.00
目录
Lektion 1 Schicksal und Glaube
TEXT A: Sterne, Geld und blinder Glaube
TEXT H: Lotto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Globales Lesen und Gedankengang
LESETEXT: Der Untergang der Titan
Lektion 2 Einwanderung und Auswanderung
TEXT A: Passagiere
TEXT B: Deutsche Auswanderer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Selektives Lesen und Totales Lesen
LESETEXT: Gastarbeiter gestern und heute
Lektion 3 Zwischen zwei Kulturen
TEXT A: Geschichte eines Halbdrachen
TEXT B: ,,Nein, danke
HOREN UNO SCHREIBEN
LESETECHNIK: Fachsprache
LESETEXT: Kommentar fiber das chinesische Liicheln
Lektion 4 Erziehung
TEXT A: Tabus
TEXT B: Familie in der deutschen und franz6sischen Gesellschaft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Proformen
LESETEXT: Erziehung in der Sfidsee
Lektion 5 GroBe Wissenschaftler
TEXT A: Albert Einstein: das ,,dumme Genie
TEXT B: Aus ,,Leben des Galilei
HOREN UND SCHRE1BEN
LESETECHNIK: Internationalismen
LESETEXT: Alexander von Humboldt in Amerika
Lektion 6 Typisch deutsch
TEXT A: Spart nicht so viel!
TEXT B: Was ist ,,typisch deutsch?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Uberschriften
LESETEXT: Wie soil das enden?
Lektion 7 Hoflichkeit und Distanz
TEXT A: Warum sich die Menschen griifien
TEXT B: Die Stachelschweine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Erschliefiung unbekannter W6rter
LESETEXT: H6flichkeit als grofie Insel-Tugend
Lektion 8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
TEXT A: Biologische Folgen der globalen Erwarmung des Klimas
TEXT B Das Zeitalter der Technik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Nominalisierung
LESETEXT: Erfindungen und Innovationen in Deutschland
Lektion 9 Schlaf
TEXT A: Lernen im Schlaf
TEXT B Freuds Traumdeutung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Deflnitionen
LESETEXT Ein Mann iibedebte fiinfJahre ohne Schlaf
Lektion 10 Die zukunftige Welt
TEXT A:Mehr Arbeit fiir mehr Bequemlichkeit
TEXT B: Zukunftsstadt
HOREN UND SCHREIBEN
LESETECHNIK: Fallen
LESETEXT:Zukunft sichern - erneuerbare Energie
词汇总表
强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动词表(第四册)
Quellenangaben
内容简介
《大学德语(第4册)(第3版)》自2001年出版问世后,得到了德语教师的好评,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2005年,又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弹指之间七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材亦应与时俱进,适应情况变化,做相应的修订。2006年《大学德语》(第三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规划。为了使教材进一步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发展,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编者广泛征求了读者对原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又对第三版教材如何修订进行了多次研讨。
序言
为了使教材进一步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发展,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编者广泛征求了读者对原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又对第三版教材如何修订进行了多次研讨。
修订后的《大学德语》(第三版)具有如下特点:
1.原教材语法体系的结构合理,讲解详尽,受到使用者的充分肯定,因此第三版依然保持原有语法框架基本不变,适当减少了内容,增加了应用性练习。
2.保持原书题材体裁多样化前提下,对部分课文做了更换或重新编写,使之更切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
3.在练习的编写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上的练习,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语表达能力。练习形式多样,力求便于操作,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语言技能。
我购买这本教材纯粹是因为专业要求,我们系的课程大纲直接指定了这套教材的第三版。说实话,第一次翻开时,内心是有点抗拒的,毕竟“规划教材”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学术腔调,我更偏爱那些更侧重实际交流和生活场景的应用型读物。然而,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我的偏见被打破了不少。这套书的编排体系非常严谨,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流行的口语教材那样只教你怎么“点菜”和“问路”,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德语的骨架——语法和词汇的深度构建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很多课文选材不仅仅是语言练习,更是对德国社会、历史、哲学思潮的探讨,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虽然初期阅读起来会有些吃力,需要频繁查阅注释,但一旦理解了某个单元背后的文化逻辑,再回过头看那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就会豁然开朗。我记得有一篇关于魏玛共和国历史的文章,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配上的德语原文本地道到让我感觉不是在学习,而是在阅读一篇严肃的德语期刊。对我这种有志于未来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种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快餐式语言学习材料都无法比拟的,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是一种用德语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
评分这本《大学德语》第四册,拿到手的感觉就是“扎实”。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学习效率的人,不希望在教材的选择上浪费时间,所以特意对比了几个版本,最终选择了张书良主编的这一版。我的使用场景主要是自学和巩固,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恶补德语。坦白说,这本书的配套学习资源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那个附带的光盘,我反反复复用了好几遍,尤其是听力部分,它并非简单的对话录音,而是包含了大量的场景模拟,比如模拟大学讲座、学术讨论,甚至是一些比较正式的会议场景。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商务沟通的职场人士来说,比学日常口语重要得多。再者,教材本身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虽然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出版社风格,但重点词汇和难点解析都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区分开来,清晰明了,即便是厚厚的一本书,翻起来也不会感到混乱。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语言运用与拓展”部分,它鼓励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课文本身,而是要尝试用新学的语法点和词汇去创作属于自己的句子或短文,这种主动输出的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式,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
评分这本《大学德语》第四册第三版,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正为期末考试焦头烂额,急需一本靠谱的参考书来梳理一下之前学过的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我本来对德语的听说能力还算有点自信,但一到语法和书面表达这一块,就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从句结构和虚拟语气,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比较简洁,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一看就知道内容不会太水。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核心概念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逻辑推导,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比如,它在讲解格的变化时,会结合大量的实际例句,甚至会用一些对比的方式来强化记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看见”知识点是如何运作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随书附带的光盘内容,不仅仅是课文朗读,更包含了大量的练习题和听力材料,质量非常高,尤其是听力部分,语速和发音都非常地道,很有代入感,感觉像是直接在德国的课堂上听讲一样。那段时间,我几乎是抱着这本书啃下来的,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考试的时候面对那些平时最头疼的题目,也敢于下笔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把我从德语学习的迷雾中拉了出来。
评分说实话,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第四册可能会显得有些难度,毕竟它面对的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我第一次接触它时,确实被里面的长难句吓到过。然而,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高标准”和“专业性”。它并不刻意去迎合初学者的“舒适区”,而是把学习者推向一个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我的目标是考取德福(TestDaF),所以我在选择教材时,必须瞄准那些能够真正提升我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材料。这套教材的选文往往来自于真实的德语学术语境,语篇的复杂度和正式程度都非常高,这对于训练我的“学术耐受力”至关重要。特别是那附带的光盘,其中的录音材料,其清晰度和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发音者语速适中偏快,这恰好模拟了未来在德国大学听课的真实环境。虽然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精读和查阅工作,但这恰恰是系统提升语言水平的必经之路。它不提供捷径,但它提供了一条通往精通的、最坚实可靠的道路。
评分我曾尝试过其他一些时髦的德语学习App和网络课程,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本实体教材上来。不同于那些强调即时反馈和碎片化学习的工具,这套《大学德语》提供的是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学习路径。我用了它的大约半年时间,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从“知道一些德语单词”进化到了“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逻辑表达”。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平滑,它不会突然抛出一个你完全无法理解的语法点,而是在前几课中潜移默化地埋下伏笔,然后在第四册这个阶段进行集中和深入的讲解。例如,对于情态动词的复杂用法和虚拟式的精妙之处,书中的讲解步骤细致入微,每一个转折点都有详尽的分析和多角度的对比论证。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理解一个特定的时态用法,我翻阅了书中的三个不同章节进行交叉验证,最终才彻底弄明白。这种需要深度钻研的学习过程虽然耗时,但一旦掌握,那种牢固感是其他任何学习方式都无法给予的。它培养的不是那种“能应付考试”的浅层知识,而是“可以信赖”的语言内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