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
定价:38.00元
作者:汤佳
出版社:龙门书局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88367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主人公行骑行过的路线: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甘肃-青海(玉树-可可西里)—甘肃(敦煌)—新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喀纳斯)—吉木乃(9000km)
国外: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莫斯科-圣彼得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柏林-汉堡-鲁尔区)—荷兰—德国(浪漫莱茵-黑森林-巴伐利亚)—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梵蒂冈—意大利(那不勒斯-西西里岛-撒丁岛)—法国(科西嘉岛)—意大利(比萨-米兰)—瑞士—列支敦士敦—德国(巴伐利亚-黑森林)—法国—德国(科隆-汉堡(总行程共26320km)
内容提要
《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由汤佳所著,81年德国汉堡小伙和84年湖南长沙妹子,仅凭着一股对梦想的坚持和追寻,骑一辆雅马哈YBR125摩托车展开他们为期4个半月的蜜月旅行。一路上,汤佳和托马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冒险,遇到过美丽的人,听到过动人的故事……仅花费4万元,跨越两大洲,游历15个国家,骑行26320公里,完成一段不一般的旅行。《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不仅仅是讲述了汤佳和托马斯的穷游之旅,本书还在于通过这一段行程发现旅行的价值和意义,出发的快乐及生活的相处之道。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不仅仅是眼里看到的风景,也不仅仅是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而是一路上看风景的心情以及探索未知旅程的乐趣!
目录
Chapter 1 遇见爱情遇到骑摩托车来的德国人冲动的爱情意外的求婚Chapter 2 摩托车上的蜜月Trip plan——出发的计划和准备About visa——签证这些破事就这样出发,Let's go!长沙,辞别父母大自然与污染之间的矛盾托马斯和他的麦当劳我们的风景和故事这才真正开始乌托邦里的郎木寺和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的“浪漫雨夜”和甘加草原的万里晴空藏教圣地——活佛故乡风雨同舟的玉树征途唐蕃古道上永远的玉树曲麻莱,万里江河县!从昆仑山到柴达木沙漠里的双彩虹和海市蜃楼大柴旦事件风沙敦煌路哈密瓜季节里到了新疆伊吾的浪漫日全食吐鲁番,葡萄和温度爱恨并存着乌鲁木齐的酸甜苦辣阿勒泰历险 ——白哈巴阿勒泰历险 —— 双湖湖光山色——喀纳斯吉木乃出境Chapter 3 用肢体语言和心灵去旅行哈萨克斯坦——入境哈萨克斯坦印象——诡秘墓群与美味冰淇淋Semey的马蜂和奶酪摩登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俄罗斯——入境欧洲的开始——叶卡捷琳堡热情奔放的俄罗斯摩友在喀山找旅馆找到崩溃高尔基的故乡纸醉金迷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的浪漫天空圣彼得堡的沙发主后的圣战——出境俄罗斯Chapter 4 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不得不爱——爱沙尼亚在拉脱维亚杀风景的吵架立陶宛震撼人心的十字架山波兰,马祖里湖的白天鹅波兰人的幸福生活到达德国德国电子音乐节德国东部的水城堡托马斯的外婆托马斯到家了我的男人Chapter 5 继续旅行,欧洲一直向南德国式的自由去荷兰的烟馆开眼界黑森林里的舅舅家和童话中的巴伐利亚迷人的奥地利阿尔卑斯风景五光十色的昂贵威尼斯美轮美奂——佛罗伦萨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不勒斯里的小美国——美国军事基地体验行走在苍凉悲壮的庞贝古城不一样的西西里风情撒丁岛,我累了科西嘉的古堡公主梦昂贵的意大利北部非法进瑞士后记26320公里,我的蜜月宣告结束
作者介绍
汤佳,湖南长沙人,海外专栏作家,中国个人摩托车出境人。2008年,汤佳和丈夫托马斯(德国汉堡人)骑行一辆湘A7H620的摩托车开始环游世界,他们的摩托上过阿里,穿过敦煌,去过科西嘉岛,到过巴伐利亚……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BTV《北京客》、《户外》、《户外探险》等全国重要媒体纷纷对汤佳托马斯的摩托车环游世界之旅进行报道,与此同时,汤佳托马斯也是新浪微博转发百万的浙江卫视微电影《摩托日记》的主人公。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米白色纸张,配合着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低调的质感。我特意去书店摸了摸实物,那种触感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快餐读物,而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收藏品。封面上的插画,是那种略带手绘风格的风景速写,笔触随意却又充满了故事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这趟旅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境。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带着一种复古的优雅,行距和边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实体感受,很多时候,一本好书的魅力,一半来自于文字,另一半则来自于它作为“物品”的温度和设计感。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宁静而深邃的气息。装帧的细微之处,比如扉页上的那段引言,用了一种非常古典的字体印刷,仿佛是在邀请读者进入一个精心布置的私人世界,这种仪式感,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令人感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用“富有诗意的克制”来形容。它不是那种华丽堆砌辞藻的文字,而是恰到好处的,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带着一种洗尽铅华后的清澈感。你会发现,作者在描述情感的时候,常常使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但这些比喻绝不故作高深,反而让人感到无比贴切和自然。例如,她用“时间像琥珀一样凝固”来形容某个瞬间的永恒感,那种画面感瞬间就跳跃了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表达个人情绪时,保持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真诚。没有过度的自我剖析或矫揉造作的感伤,有的只是旅途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对世界的好奇、对相遇的珍惜,以及对告别的坦然。这种坦诚,构建了一种极强的信赖感,让读者愿意毫无保留地跟随她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所经历的那些起伏和沉静。这种文字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它背后一定凝结了作者长久以来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与体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在于重新定义了“收获”的含义。很多人旅行回来,带回的是纪念品和照片,而这本书的作者,带回来的是一种更深层的认知:关于自我与周遭环境如何和解、如何共存。在那些异域的、陌生的环境中,那些平日里困扰我们的琐碎烦恼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的成长弧线与旅途的风景交织在一起,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通过场景的转换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心境的转变。比如,当她描述在面对一个无法理解的文化习俗时的困惑,以及最终如何通过耐心观察找到理解的切入点,这其实也映射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人际难题的方式。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地图”,它指引的不是具体的地理坐标,而是如何通过行走和观察,重新校准自己内心的指南针。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收获不是带走了什么,而是放下了什么,以及由此获得了一种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慢下来”的视角。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用碎片化的方式去接收世界,而这本书却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者,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真正“观察”和“感受”旅途中的每一个细微瞬间。作者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她似乎并不急于展示宏大的景观,而是将笔墨聚焦于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路边一株不知名的小花,一家老旧咖啡馆里拉花师傅专注的侧脸,或是清晨薄雾中远山轮廓的变幻。这种叙述方式,让我的思绪也跟着被拉回到了那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中。我常常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作者描述的场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带着好奇心和敬畏心行走在路上的旅人。这种能够引发深度共鸣和冥想体验的文字,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次出行,更像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让人思考“旅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对“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描摹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旅行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作者捕捉到的那些萍水相逢的瞬间,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她笔下的“陌生人”,都不是扁平的背景板,而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完整故事和独特光芒的个体。无论是那位在古镇修补旧家具的老匠人,还是在异国街角遇到的热衷于收集老唱片的年轻人,作者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想象空间。她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在一两句对话中,就勾勒出对方生活的轮廓和内心的风景。这种对“他者”的尊重和理解,让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温暖和人文关怀。它提醒着我们,世界的广阔不仅仅在于地理上的距离,更在于人与人之间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和探索的心灵空间。读完后,我都有点冲动想立刻收拾行李,不是为了去看壮丽山河,而是想去和更多陌生人进行一次真诚的、有深度的交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