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影响价值计量及后续政策研究(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王立群 | 页数: | |
| 定价: | 68 | 出版时间: | 2018-01-01 |
| ISBN号: | 9787511549822 | 印刷时间: | 2018-01-01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王立群 女,1963年生于黑龙江。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2009年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研究方向:林业经济预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与发展、发展经济学。主持完成**社会科学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多项课题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计委、**林业局、**合作课题、校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完成的**计委课题获**计委199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合作课题获1996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独著或参编专著与教材十余部,其中参编专著《农业预警概论》获199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独立或合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篇。说实话,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有点望而却步,感觉“价值计量”这种词汇过于专业。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的人,我知道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意义非凡,它关系到北方人民的呼吸、国家的生态安全。这本书的名字又冠以“人民日报学术文库”,这至少说明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有现实基础和学术深度的。我最想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将复杂的生态影响转化为具体的经济、社会价值的。比如,当我们说“治理风沙源”时,它背后有多少是直接的经济投入,又有多少是间接的、难以量化的生态效益?书中会不会给出具体的计算模型和案例分析?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清晰的视角,让我们普通读者也能理解,那些投入在生态保护上的资金,是如何最终惠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同时,“后续政策研究”的提法,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这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环境治理的普及性读物,它们往往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和治理措施的介绍,而这本书的标题却直指“价值计量”和“后续政策研究”,这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尤其关注“价值计量”这一部分。风沙源治理,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但这份希望究竟蕴含着多少经济、社会、生态的价值?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体系?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量化这些无形资产,比如,它会如何计算改善空气质量对人们健康带来的益处,如何评估增加的植被对涵养水源、降低洪涝风险的作用,又如何去量化生物多样性增加所带来的生态韧性提升?而“后续政策研究”,则更是直击问题的核心。治理之后,如何巩固成果,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未来的生态建设。
评分手捧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生态叙事之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林木栽种,它背后牵涉到地理、气候、生物、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复杂互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价值计量”的论述充满了期待。想象一下,一本能够将“治理一片荒漠”转化为“增加多少碳汇”、“改善多少空气质量”、“保护多少珍稀物种”、“提升多少生态旅游潜力”等等具体数值的书籍,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态治理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是否能让我们更理性、更科学地认识到这些工程的真实价值?同时,“后续政策研究”这一部分,对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任何一项宏大的工程,如果缺乏可持续的政策支撑,都可能功亏一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让治理成果长久持续的智慧,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如何 incentivise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如何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等等。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背后更深层思考的大门。我一直对这项巨大的生态工程充满敬意,但对于其“生态影响价值计量”的具体方法论,以及“后续政策研究”的深度和方向,始终感到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它是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科学的评估体系,来量化那些抽象的生态效益?比如,它会如何衡量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壤涵养能力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我更期待的是,“后续政策研究”部分能够带来真知灼见。治理的成功,离不开后续的政策保障和持续的投入。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例如,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如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而让生态治理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份关乎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评分初拿到这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影响价值计量及后续政策研究(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我便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标题所吸引。虽然我本身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对于京津冀地区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风沙问题,以及国家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一直怀揣着浓厚的兴趣。翻阅目录,一些诸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碳汇价值”等专业术语扑面而来,这无疑预示着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它试图用量化的方式去解读那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生态效益。读着这些标题,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小时候在北京看到的漫天黄沙,以及后来政府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的景象,这些改变是如此真切。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够解答我对这些生态治理工程背后科学依据的好奇,更能让我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价值计量”是如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深度体检报告,并附带了一份详尽的“治疗方案”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