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
定价:320元
作者: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92180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信、周云龙主编的《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第 3卷2015版)》为《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2015版》丛书的第三卷,本书收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鉴定评价及保存相关标准75项。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种质资源描述标准;第二部分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第三部分为种质资源保存标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在理解“好种子”这个问题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过去,我们可能会凭经验或者简单的外观来判断种子的优劣,而《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种子活力和抗逆性的检测方法,虽然很多技术细节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但我能感受到,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种子的最佳表现,减少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我深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本汇编的价值,就在于它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了一套可操作的标准。这对于整个种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推动。我能够想象,对于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农民,以及那些在实验室里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这本汇编都能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引。
评分对于我而言,《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是一本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并非种子行业的专业人士,但我对农业的方方面面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书中对农作物种子的各项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种子纯度、发芽率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都给出了明确的判定依据。 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不同作物种类所适用的不同标准。这让我意识到,种子质量的评估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种类、生长习性以及用途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背后一定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的心血。对于那些在种子生产、质量检测、品种选育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助手,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更规范地开展工作。
评分作为一个对农业发展脉络和政策走向感兴趣的旁观者,我一直认为,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推动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正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承载着国家对种子产业的规范和引导。我从中可以了解到,在2015年,农业部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于农作物种子有着怎样的期待和要求。 我尝试着去解读其中关于某些特定农作物种子指标的定义,虽然很多术语对我来说颇为陌生,但透过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这本汇编的出现,无疑为整个种子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和“标尺”,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行为,最终提升我国农作物种子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指其核心内容——“标准汇编”。这意味着它并非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也非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以一种极为客观、冷静的态度,梳理和归纳一系列关于农作物种子的规范和要求。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某个特定作物种子等级划分的章节,那里面详细列举了各项指标的范围和检测方法,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描述,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优质农产品,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监管部门在默默工作,确保种子质量的源头得到严格控制。 我常常在想,一粒好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而这本书,就是为“好种子”定义了一个清晰、可量化的标准。从外观形态到内在品质,从实验室检测到田间表现,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作物种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各项检测标准产生了好奇,这背后一定凝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虽然我无法完全掌握这些专业的知识,但能窥见其冰山一角,也足以让我对农业科技的进步感到震撼。
评分当我翻开《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专业的气息。这本书不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消遣读物,而是真正为那些需要掌握精细、准确的种子质量评估和管理信息的人们而设计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种子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例如种子纯度的鉴定方法、发芽率的测定流程、以及杂质的界定标准等等。 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杂草种子和非作物种子的分类与识别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即使是很小的杂质,也可能对种子的纯度和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这些看似细微之处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整理成标准化的条目,为从事种子生产、检验、流通等环节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坚实的操作指南。我能够想象,一本这样的汇编,对于保证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所传递的信息是关于“严谨”和“规范”。这本汇编并非一本引人入胜的叙事性读物,而是以一种极为专业的姿态,展现了国家在种子质量控制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我试图去理解书中关于种子检验的技术要求,例如关于杂质种子的界定,或者关于特定指标的检测限度。 我越是深入阅读,越能体会到,每一个标准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科学研究、田间试验以及行业内的反复讨论。这本汇编的存在,为整个种子行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照系,确保了种子质量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我深信,这样一份权威的汇编,对于保障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科技的发展非常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指导实际生产的专业书籍。这次有幸拜读了《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我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专业分量。这本书并非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面向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对种子行业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的。我特别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条目所吸引。每一个标准的制定都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数据、科学论证以及行业内的共识,而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 作为一名对农业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常常在阅读新闻报道或科普文章时,对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例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净度”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却有着极其复杂的衡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阅读《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的过程中,我仿佛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但通过阅读,我对种子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能想象,对于那些在一线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或是种子公司的研发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手中的“圣经”,能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我一直认为,推动一个行业进步的关键在于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正是这样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它系统地汇集了2015年国家在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方面的最新要求和规定。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农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关注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了解当时种子行业的规范水平和发展方向。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某些特定农作物种子在贮藏、运输等环节的标准产生了兴趣。这让我意识到,种子质量的保障并非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这本汇编的价值,就在于它为所有与种子打交道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清晰、权威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有力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健康发展。
评分我是一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平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种子,以及如何评估种子质量。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们更多依赖的是过往的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的到来,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它系统地、权威地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种子质量评判体系,让我们在面对各种不同种源时,能够有据可依,做出最科学、最专业的判断。 书中的每一个标准,都经过了层层审核和实践检验,这保证了其科学性和可靠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蔬菜种子的一些标准,比如番茄、黄瓜等,里面对纯度、发芽率、抗病性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我们帮助农民筛选出优质、高产的种子,减少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深刻体会到,一本好的标准汇编,不仅能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更能直接转化为服务农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力量。
评分在我眼中,《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第三卷》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所汇集的,是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2015年对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标准性规范。对于我这样对农业产业的标准化进程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我从中可以看到,在那个时期,我国在种子质量控制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和努力方向。 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某一类特定作物的种子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标准,虽然很多细节对我来说较为晦涩,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科学严谨性和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这本汇编的出版,不仅是对行业内相关人员的赋能,更是对整个种子市场的一次重要的规范和引导。它帮助统一了行业认知,提高了种子质量的透明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