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管理经验与启示 |
| 作者 | 谭鹏 |
| 定价 | 46.00元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856907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全书由导论和正文(四章)、结语等几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章首先介绍了战后初期西欧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社会民主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党四个主要的西欧社会民主党战后执政情况。 第三章系统介绍了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政策调整、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内容。 第四章对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的现实意义、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立足中国党当前的实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到中国党自身执政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要科学借鉴社会民主党的有益经验,通过与时俱进的调整、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
| 作者简介 | |
| 谭鹏,男,湖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已发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 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主持省级社科基金课题2项,参与著作撰写5部。 |
| 目录 | |
|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战后西欧政治生态变迁和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 节 战前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战后西欧政治生态的变迁 第三节 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积极调整和上台执政 第三章 战后主要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 节 英国工党 第二节 法国社会党 第三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四节 瑞典社会民主党 第四章 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经验 节 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调整 第二节 政党组织的开放性转型 第三节 福利政策的适应性调整 第五章 对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评析和借鉴 节 西欧社会民主党治国理政经验评析 第二节 合理借鉴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治国理政经验 第六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虽然谈不上多么现代新潮,但那种规整的字体和清晰的章节划分,倒是很符合阅读严肃政治论著的习惯。我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现代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老牌的社会民主党是如何调整其阶级基础和政治议程的。过去,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但如今,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他们的支持群体是否正在流失?如果发生了流失,他们又采取了哪些策略来重新构建自己的政治联盟?我希望看到关于“第三条道路”辩论的详细梳理,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与新出现的环保主义、身份政治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当代欧洲政治光谱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坦白说,很多研究往往在描述了问题之后就戛然而止了,我更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趋势的审慎推断,尽管历史研究的严谨性要求我们避免过度预测,但基于既有经验的合理推测,总能给予读者更多思考的支点。
评分从书的整体感觉来看,作者似乎并没有试图去美化或过度批判这些执政经验,而是力求以一种近乎田野调查般的冷静视角去记录和分析。我个人对“启示”这个词特别敏感。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道路而言,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但这借鉴绝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看似成功的经验,其背后的“代价”是什么?比如,高福利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高税收的持续压力?或者,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是否在某些关键的经济改革上采取了过于保守的立场,从而错失了某些发展机遇?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必然会是“两面派”的,既看到阳光,也关注阴影。如果这本书能将这种辩证的眼光贯穿始终,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政治史叙事,上升到了治理哲学的高度。我希望在读完之后,能对“进步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边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充满了信心。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对“跨国合作”和“主权让渡”在这些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剖析。毕竟,西欧的社会民主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嵌入在欧盟这个庞大的治理框架之中的。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选择,必然会受到来自布鲁塞尔的外部约束和影响。那么,这些社会民主党是如何在维护本国社会契约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去的?他们如何处理国内民众对权力上移的疑虑,与推动更深层次区域合作之间的张力?这涉及到国家与超国家组织关系的经典难题。如果书中能对此有细致的描述,结合具体的案例,比如对某项欧盟指令在特定成员国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微调分析,那将是非常精彩的阅读体验,能让读者真正感受到政治现实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抽象概念中。
评分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那种学术著作特有的那种信息密度,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洪流感,让人感到需要静下心来,像对待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那样去研读。我个人对这类研究的兴趣点,往往聚焦于“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的。例如,某个看似进步的福利政策,其推行的基础是否建立在特定的工会力量和历史妥协之上?如果这些社会基础发生了动摇,那么这个政策还能维持多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否深入探讨了这些社会结构层面的深层驱动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政策表面介绍。我总觉得,离开了社会土壤去谈论政治制度的成败,就像是空中楼阁。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就很扎实,这给了我一个不错的预期,希望它能提供那种能让人“嚼得动”的深度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概述。那种需要反复阅读、甚至在边上做批注才能完全消化的内容,才真正算得上是称手的“好书”。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卷摆在桌上,光是书脊就透着一股子严谨的气息,那种带着历史沉淀感的油墨味儿,让我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它,一探究竟。我最近对欧洲政治格局,尤其是北欧那几个国家如何巧妙地平衡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的精妙设计深感兴趣。我总觉得,观察一个社会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这两个永恒的对立面,是最能体现其政治智慧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内敛,没有花哨的宣传语,就是端端正正地把书名和作者信息摆在那里,这种低调反而更像是一种自信,仿佛它无需多言,内容自会说话。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政策演变脉络,毕竟,从战后重建到冷战结束,再到如今面对全球化和移民挑战,这些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然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与调整。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政策的罗列,更是决策背后的思想交锋,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拉锯的真实写照,毕竟,理论上的完美与实践中的艰难,往往是两码事。那种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治理模式,其内在逻辑一定有着深刻的共鸣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