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
定价:29.00元
作者:李雪飞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3022460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10章,首先介绍了经典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然后介绍数字系统的EDA设计技术。具体的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VHDL语言基础、VHDL在数字单元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另外,附录部分还简要介绍了EDA工具软件MAX plusⅡ的使用方法。书中还有相关例题,每章后附有大量的习题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以作为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社会上的相关专业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逻辑代数基础
1.1概述
1.1.1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1.1.2数字信号与逻辑电平
1.1.3脉冲波形与数字波形
1.2数制和码制
1.2.1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
1.2.2码制
1.3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
1.3.1逻辑与
1.3.2逻辑或
1.3.3逻辑非
1.3.4复合逻辑
1.4逻辑代数中的公式
1.4.1基本公式
1.4.2若干常用的公式
1.5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理
1.5.1代入定理
1.5.2反演定理
1.5.3对偶定理
1.6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6.1逻辑函数
1.6.2逻辑真值表
1.6.3逻辑函数式
1.6.4卡诺图
1.6.5逻辑图
1.6.6各种表示方法间的互相转换
1.7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1.7.1逻辑函数的种类及简形式
1.7.2公式法化简
1.7.3卡诺图法化简
1.7.4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
第2章门电路
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4章触发器
第5章时序逻辑电路
第6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第7章数/模和模/数转换
第8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9章VHDL语言基础
第10章VHDL在数字单元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附录AMAX plusⅡ使用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与其他工具书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可能在于它的“可信赖度”。在电子技术领域,信息的准确性是生命线。我对比了其他几本同类书籍,发现这本书在关键参数和公式推导上,似乎遵循了更严格的标准和更权威的来源。例如,在描述集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时,它提供的参数表格和阈值电压的界定,都显得非常规范化,这对于日后进行实际电路仿真和调试至关重要。我曾遇到一个复杂的时序逻辑问题,通过回顾这本书中关于竞争与冒险的分析章节,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那里的图解和文字描述完美地契合了实际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时序延迟现象。这种经得起推敲的严谨性,让我在使用这本书作为参考资料时,内心非常踏实,不用担心因为教材本身的问题而误导了对电路行为的判断。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靠的工程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手感简直了,拿到手上就感觉非常扎实可靠,不像有些教材拿到手轻飘飘的,让人心里没底。封面设计虽然谈不上惊艳,但那种工整、偏学术的风格,倒是让人一下子就明白这是本正经的教材。我个人对这种朴实无华的设计反而更青睐,因为它传递出一种“内容为王”的态度。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字体大小适中,图表的清晰度非常高,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逻辑电路图,即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线条和标注迅速抓住重点。光是翻阅目录和章节结构,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严谨性,从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讲起,层层递进到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再到存储器和基本运算单元的设计,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这对于自学或者课堂学习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便利。这种扎实的物理质量和清晰的内部结构,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至少在阅读体验上,我已经给高分了。
评分这本书在案例分析和习题设置上的用心程度,绝对是超出了我预期的。很多教材的习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就是直接照搬例题换个数字,缺乏真正的思考深度。然而,这本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计算和化简题来巩固基本运算,更重要的是,它设置了不少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点的设计性问题。比如,要求你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计数器,并分析其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潜在问题,这就迫使读者必须跳出单个知识点的局限,去考虑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章节后面附带的“思考与探索”部分,这些问题往往更贴近现代数字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虽然难度略高,但确实能激发人主动去查阅更深入的资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这种强调实践和系统思维的习题体系,是它区别于普通教材的关键所在。
评分从内容更新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具有前瞻性,即便它是一本规划教材,但它对现代数字系统的核心脉络把握得非常到位。虽然它必然要覆盖TTL和CMOS等经典逻辑系列,但作者并没有将大量的篇幅停留在这些已经逐渐淡出主流应用的技术上,而是迅速过渡到对系统级功能的探讨,比如如何高效地实现数据同步、如何利用寄存器组构建简单处理器结构的基本模块,以及对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初步介绍。这种取舍的艺术非常高明,它确保了读者在掌握了坚实的“硬核”基础之后,能快速理解当前电子行业的主流方向。对于非电子信息专业,但需要了解数字系统工作原理的学生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知识入口,避免了陷入早期技术细节的泥潭,让人感觉这套教材是真正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培养而编写的。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阐释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很多其他教材在讲解诸如“PN结特性”、“MOS管工作区划分”这些核心概念时,往往只停留在公式的堆砌上,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但这本书非常注重从物理层面上给读者建立直观的图像。比如讲到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时,它不仅给出了转移特性曲线,还非常细致地配有分段解析,告诉你当输入电压在哪个区间,哪个管子导通或截止,以及输出电压是如何被“拉高”或“拉低”的,这种步步为营的讲解方式,让那些抽象的电子学原理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更绝的是,它对“噪声容限”和“扇出”这些实际电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例进行了说明,而不是仅仅丢出一个冷冰冰的定义。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畏惧感,让我觉得原来掌握这些复杂的开关系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