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6.60元
作者:张会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040313949
字数:570000
页码:3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力法。《通信原理》共12章:绪论、*信号与噪声分析、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数字信号的*接收、同步原理、现代通信系统介绍。章后设有思考题和习题。书后有4个附录:常用三角函数公式、Q函数和误差函数、傅里叶变换、部分习题答案。全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叙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适于学生自学。
《通信原理》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通信、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IT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
1.3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1 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
1.3.2 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
1.3.3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1.3.4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与通信方式
1.4.1 通信系统的分类
1.4.2 通信方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5.2 信息及其度量
1.5.3 有效性指标的具体描述
1.5.4 可靠性指标的具体描述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信号与噪声分析
2.1 引言
2.2 过程的基本概念
2.2 ,1过程的概念
2.2.2 过程的统计描述
2.3 平稳过程
2.3.1 平稳过程的概念
2.3.2 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2.3.3 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2.3.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4 高斯过程
2.4.1 高斯过程的定义
2.4.2 高斯过程的性质
2.4.3 高斯变量
2.5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1 输出过程的表达式
2.5.2 输出过程的统计特性
2.6 窄带过程
2.6.1 窄带过程的概念
2.6.2 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2.6.3 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2.7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2.7.1 合成波的表达式
2.7.2 合成包络和合成相位的统计特性
2.8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2.8.1 白噪声
2.8.2 高斯白噪声
2.8.3 带限白噪声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信道与噪声
3.1 引言
3.2 信道的基本概念
3.2.1 信道的定义
3.2.2 信道的分类
3.2.3 信道的数学模型
3.3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3.3.1 信号不失真传输条件
3.3.2 幅度-频率畸变
3.3.3 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畸变)
3.3.4 减小畸变的措施
3.4 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3.4.1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4.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
3.5.1 噪声来源及其分类
3.5.2 起伏噪声的统计特性
3.5.3 等效噪声带宽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4.2.1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4.2.2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4.2.3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SC)
4.2.4 单边带调制(SSB)
4.2.5 残留边带调制(VSB)
4.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3.1 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模型
4.3.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3.3 常规调幅包络检波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4 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
4.4.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4.4.2 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
4.4.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5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7 频分复用(FDM)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
5.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
5.2.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5.2.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系统的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
5.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5.3.2 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串扰
5.3.3 码间串扰的消除
5.4 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5.4.1 间串扰的时域条件
5.4.2 间串扰的频域条件
5.4.3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
5.4.4 实用的间串扰基带传输特性
5.5 间串扰基带传榆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 部分响应系统
5.6.1 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
5.6.2 一种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
5.6.3 一般形式的部分响应系统
5.7 眼图
5.7.1 眼图的概念
5.7.2 眼图形成原理及模型
5.8 时域均衡原理
5.8.1 均衡的概念
5.8.2 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5.8.3 有限长横向滤波器
5.8.4 时域均衡算法及实现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6.1 引言
6.2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6.2.1 一般原理与实现方法
6.2.2 2ASK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6.2.3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3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6.3.1 2FSK调制原理与实现方法
6.3.2 2FSK信号的解调
……
第7章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第8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0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1章 同步原理
2章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
附录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但消化需要时间”。它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几乎涵盖了通信原理的核心知识点,从信号的表示、变换,到各种传输模型,再到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等关键问题,都有深入的阐述。每一章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过的砖石,为整个通信理论大厦添砖加瓦。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复杂概念时,虽然篇幅不长,但逻辑链条非常紧密,往往是经过一番严谨的数学推导,然后直接给出结论,让你感受到一种“数学之美”。不过,正是这种严谨,也让它成为了一本“不好惹”的书。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有时候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理解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一个定理的应用场景。书中的例子并不算多,更多的是理论的阐述,这也就意味着,读者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通信系统联系起来。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画图,去尝试用更简单的语言解释书中的概念,然后再回过头来对照书本,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这本教材更适合那些有一定基础,想要系统梳理通信原理知识体系的学生或从业者。它像是一位沉默的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提供最权威的知识,等待你去挖掘和吸收。
评分坦白讲,《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硬核”。它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等待着有决心和毅力的人去攀登。书中的内容,几乎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严谨的论证。我常常在阅读时,需要反复咀嚼那些数学推导,试图从中找出隐藏的逻辑链条,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涵盖了通信理论最基础的部分,还触及了一些当时(十一五期间)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我曾经在学习某个特定的通信技术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其原理的来龙去脉,直到翻阅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它深深地根植于书中的某个基本原理。这种“溯本求源”的感觉,让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这本书也绝非易读之物。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正式,公式和符号是它的主导语言,对读者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经常需要一边看书,一边在草稿纸上推导,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这种“磨砺”,让我在这本书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独立思考,如何去深入钻研,如何在海量的知识中寻找关键的脉络。这本书,绝对是通信领域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老实说,刚拿到《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时候,我被它的厚度吓到了。但当我真正开始翻阅,并且逐章深入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通信领域的“百科全书”,当然,是那种精炼版的,只包含核心要点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理论深度”。它不会给你灌输“怎么做”,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讲到信道容量的时候,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从信息熵、互信息的角度出发,一步步推导出香农-哈特利定理,让你真正理解信道容量的物理意义和数学本质。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方式,对于那些想要真正理解通信系统底层逻辑的人来说,是无价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个关于信道编码的项目,遇到了一些瓶颈,当时翻看了这本书的相应章节,虽然它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但通过对纠错码原理的深入剖析,让我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它的语言风格偏向学术化,公式和符号的应用非常普遍,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很难驾驭。但正是这种挑战,也让我在这本书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知识和启发,它让我在面对各种通信难题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评分一本令人头疼的教科书,但又不得不读。翻开《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我脑海里最先涌现的就是这个矛盾的感受。说是头疼,是因为它真的非常厚重,每一章都像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山,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理论,有时候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其中的概念,从香农定理的精妙到信道编码的复杂,每一次深入都像是在迷宫里探索。尤其是那些证明过程,有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思路断了,需要反复回看前面的内容,甚至翻阅其他参考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但同时,它又是如此的不可或缺。作为一本“十一五规划教材”,它代表了那个时期国内通信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主流方向,很多基础性的知识点都涵盖其中,是构建扎实通信理论基础的基石。没有它,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根的浮萍,无法真正理解更前沿的通信技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的时候去查阅,去啃读,去钻研,而不是轻松阅读的休闲读物。对于初学者来说,挑战确实不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但如果能够克服初期的困难,我相信它会为你在通信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你在面对更复杂的通信系统时,能够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就像一位严厉却又不失博学的老师,它不给你提供捷径,而是用最严谨、最系统的方式,一步步引导你走进通信的殿堂。翻阅《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每一页,我都能感受到编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内容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的,从最基本的信号与系统,到信息论、信道编码、调制解调等等,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它不像市面上一些“速成”的书籍,充斥着大量的图表和浅显的比喻,而是扎根于数学和物理原理,让你去理解“为什么”。我记得在学习差错控制编码的部分,起初觉得非常抽象,那些冗余位、检错纠错的原理,在脑海中只是一团模糊的概念。但随着深入阅读,作者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逻辑解释,让我逐渐拨开了迷雾,理解了纠错编码的奥秘,也让我对通信的可靠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快速掌握某个具体的通信设备操作,而在于它为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让你能够从本质上理解通信的原理,从而在面对各种通信技术时,都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当然,阅读的门槛确实不低,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工科背景,但如果你真的想在通信领域有所建树,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精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