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水麵艦艇編隊作戰運籌分析
定價:42.00元
作者:譚安勝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118061383
字數:5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部關於水麵艦艇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專著。全書以水麵艦艇編隊作戰過程決策問題為主綫,從係統視角應用運籌分析方法,把戰術、技術分析與運籌方法應用有機結閤,從全局高度考慮局部問題,使運籌與戰術協調統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本書前六章討論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共性問題,包括作戰環境分析、編成模式、防禦隊形配置、作戰指揮、作戰協同等的運籌分析;後四章深入討論編隊對海作戰、對空防禦作戰、對潛作戰和對岸作戰的各類運籌分析問題。
本書可作為軍事運籌學、兵種戰術學、作戰指揮學、軍事裝備學、武器係統分析、武器係統作戰使用、軍事決策、軍事係統工程等學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院校教師、部隊指揮員或科研工作者的參考書。
目錄
章 緒論
1.1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及其基本特徵
1.1.1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內涵
1.1.2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基本特徵
1.2 係統與編隊係統
1.2.1 係統
1.2.2 編隊係統
1.2.3 編隊係統的描述
1.3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基本方法
1.3.1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的一般程序
1.3.2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定量描述方法
1.3.3 模型、建模與仿真
1.3.4 探索性分析方法
1.4 編隊作戰運籌分析與編隊作戰使用研究
1.5 編隊作戰使用研究的架構體係
1.5.1 架構體係構建的原則
1.5.2 編隊作戰使用研究基本架構
1.5.3 編隊作戰使用的研究方法
1.6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水麵艦艇編隊作戰環境運籌分析
2.1 作戰環境的概念與內涵
2.1.1 環境與戰場環境
2.1.2 海戰場環境與水麵艦艇戰場環境
2.1.3 水麵艦艇作戰環境
2.2 水麵艦艇作戰環境影響分析
2.2.1 戰場地理環境影響分析
2.2.2 戰場水文氣象環境影響分析
2.2.3 戰場電磁環境影響分析
2.2.4 主要作戰對象對編隊威脅分析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水麵艦艇編隊編成模式運籌分析
3.1 編隊編成基本原則
3.1.1 編隊係統分析
3.1.2 編隊編成的基本原則
3.1.3 編隊編成原則的論證
3.2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的理論模型
3.2.1 編隊編成模式的定義
3.2.2 目標函數
3.2.3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理論模型建立
3.3 編隊編成模式機理分析
3.3.1 單艦作戰係統作戰能力指數的層次
3.3.2 編隊作戰係統作戰能力指數的層次
3.3.3 編隊作戰係統整體湧現性的度量
3.3.4 編隊整體能力與編隊規模的關係
3.3.5 可融性指數的模糊聚閤分析
3.4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工程優化模型
3.5 編隊編成模型仿真
3.5.1 可選兵力單元空間的確定
3.5.2 仿真結果及分析
3.6 編隊編成研究結論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水麵艦艇編隊防禦隊形配置運籌分析
4.1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係統特性分析
4.1.1 編隊防禦隊形係統的封閉性與開放性
4.1.2 編隊防禦隊形係統的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係
4.1.3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係統要求
4.1.4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遞階封閉圈”原理
4.2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
4.2.1 對目標流的判斷
4.2.2 編隊防空武器係統的作用邊界
4.2.3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的定性分析
4.2.4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的定量描述
4.2.5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方法
4.3 編隊對潛防禦隊形配詈
第三章 水麵艦艇編隊編成模式運籌分析
3.1 編隊編成基本原則
3.1.1 編隊係統分析
3.1.2 編隊編成的基本原則
3.1.3 編隊編成原則的論證
3.2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的理論模型
3.2.1 編隊編成模式的定義
3.2.2 目標函數
3.2.3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理論模型建立
3.3 編隊編成模式機理分析
3.3.1 單艦作戰係統作戰能力指數的層次
3.3.2 編隊作戰係統作戰能力指數的層次
3.3.3 編隊作戰係統整體湧現性的度量
3.3.4 編隊整體能力與編隊規模的關係
3.3.5 可融性指數的模糊聚閤分析
3.4 編隊編成模式生成工程優化模型
3.5 編隊編成模型仿真
3.5.1 可選兵力單元空間的確定
3.5.2 仿真結果及分析
3.6 編隊編成研究結論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水麵艦艇編隊防禦隊形配置運籌分析
4.1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係統特性分析
4.1.1 編隊防禦隊形係統的封閉性與開放性
4.1.2 編隊防禦隊形係統的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係
4.1.3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係統要求
4.1.4 編隊防禦隊形配置的“遞階封閉圈”原理
4.2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
4.2.1 對目標流的判斷
4.2.2 編隊防空武器係統的作用邊界
4.2.3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的定性分析
4.2.4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的定量描述
4.2.5 編隊對空防禦隊形配置方法
4.3 編隊對潛防禦隊形配詈
……
第五章 水麵艦艇編隊作戰協同運籌分析
第六章 水麵艦艇編隊作戰指揮運籌分析
第七章 水麵艦艇編隊對海作戰運籌分析
第八章 水麵艦艇編隊對潛作戰運籌分析
第九章 水麵艦艇編隊對空防禦作戰運籌分析
第十章 水麵艦艇編隊對岸作戰運籌分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譚安勝,山東榮成人,軍事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海軍專業技術大校軍街。 長期從事軍事運籌學與兵種戰術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軍事運籌分析、水麵艦艇編隊作戰使用、艦載武器係統作戰使用、作戰模擬與仿真、聯閤作戰海軍兵力運用等方麵有較深入的研究。發錶學術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軍事理論發展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在於它將現代運籌學的工具箱幾乎全麵地搬到瞭水麵艦艇編隊的實際運行場景中。它超越瞭以往許多書籍中對“戰術動作”的描述性工作,轉而深入到“資源配置”和“效能最大化”的底層邏輯。例如,書中對於多批次導彈飽和攻擊下的攔截資源時序分配模型,考慮瞭攔截彈的再裝填時間、目標識彆的延遲以及不同威脅源的優先級排序,這些細節的捕捉精準而深刻。這種對“時間-空間-能量”三大核心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正是現代海上平颱作戰效能的關鍵所在。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獲得瞭一把解鎖復雜係統優化問題的萬能鑰匙,它不僅適用於傳統的編隊協作,其方法論的普適性甚至可以推廣到更廣闊的聯閤行動領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瞭從“經驗驅動”嚮“數據驅動”轉型的清晰路徑。
評分初翻此書,最直觀的感受是其對“動態”和“協同”這兩個核心要素的執著探討。在當前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任何固化的作戰條令都可能迅速過時。這本書巧妙地規避瞭這種陷阱,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框架,一套應對不確定性的工具箱。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篇幅在闡釋如何在高對抗、高乾擾環境下,維持編隊信息鏈的魯棒性,以及如何實時調整火力分配和航嚮以應對突發威脅。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多目標、多約束”優化算法的論述,它不再將雷達搜索、反潛巡邏和防空警戒視為孤立任務,而是將其置於一個統一的資源約束下進行綜閤權衡。這不僅僅是工程上的優化,更是對指揮藝術的深刻提煉。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讓一群艦艇像一個有機體一樣思考和行動”有瞭更具象化的理解,這比單純背誦戰術手冊要來得更有價值和長遠意義。
評分這本新作的問世,無疑為海事研究領域注入瞭一股清新的血液。作者在組織和構建內容時,展現齣瞭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對實踐的深刻洞察。從宏觀的戰略布局到微觀的戰術協同,書中的論述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尤其是對於復雜決策情境下的優化模型構建,我深感佩服。作者似乎不滿足於傳統的綫性分析,而是引入瞭大量非綫性、動態的視角來審視現代海戰的復雜性。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書中一些精妙的數學工具和計算方法所吸引,它們將原本抽象的作戰概念具象化、可量化,為後續的模擬推演和評估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雖然部分章節涉及較為高深的運籌學知識,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使得即便是跨學科的讀者也能在清晰的框架指引下,逐步領會其核心思想。這種兼顧學術深度與可讀性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足見作者在教學和研究上的雙重積纍。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為巧妙,它沒有急於展示最終的作戰方案,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定義問題、建立模型和選擇閤適的數學工具。這種“由內而外”的構建方式,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追蹤每一個結論的來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環境不確定性”時所采取的方法論。例如,書中對於海況、電磁環境以及敵方意圖的概率建模,非常細緻入微。它不是簡單地假設“最壞情況”,而是量化瞭不同概率區間對編隊效能的影響。這使得最終的“最優解”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適應性更強的區間範圍。讀到後麵,我意識到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可能不在於提供“最佳答案”,而在於教會讀者如何係統性地、科學地去“問正確的問題”,並在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下,快速收斂到一個“足夠好”的行動路徑。這種思維上的提升,是任何單一的案例分析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偏嚮於嚴謹的學術論證,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可能需要更高的專注度。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嚴謹,保證瞭其論述的可靠性和前沿性。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分布式決策”的部分,它探討瞭在C4ISR係統遭受部分癱瘓時,如何依賴本地信息和預設規則實現快速反應。書中給齣的若乾場景推演,非常貼近現代高科技戰爭中可能齣現的“信息黑洞”情景。這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從其引用的各種建模標準和測試案例來看,背後支撐的是大量仿真實驗和數據驗證。我能從中體會到作者試圖突破傳統集中指揮模式的束縛,探索一種更具韌性的、分布式的作戰模式。對於從事戰術推演和係統集成工作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指南,它提供的分析工具可以直接應用於現有係統的性能評估和未來架構的設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