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08中國年譜
定價:38元
作者:連玉明,武建忠
齣版社:中國時代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217966
字數:200000
頁碼:2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生活是沒有假如的。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嚮前。2008年是我們行進中的坐標,我們不能停下腳步。但腳下的路、路上的轍、轍上的印記卻會深深地銘刻我們的記憶中,也許這些印記會使我們的前行更自信、更穩健、更豪邁。
人總要經曆許許多多的跨越。每個跨越中既充滿著希望,也潛伏著危機。我們期待著春天的永恒,我們卻經曆著鼕天的考驗。緊迫感和危機感時刻伴隨著我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惶者纔能生存。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若能在美麗中欣賞美麗,在痛苦中覺醒痛苦,在煩惱中關照煩惱,在悲哀中悲哀,在貪婪中拯救貪婪;在每一個生活的片斷中保持堅毅的心情、豁達的氣度、寬廣的胸襟,在每一個生命的曆程中弘揚善良、溫厚、友誼、愛和勇氣,那麼,我們就會排除彷徨,戰勝磨難,節製欲望,拒絕誘惑,在睏境中堅定信心,從危難中積聚力量,找到一個新的起點。
我們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有結伴而行的激情,也要有獨自高歌嚮前的豪邁:要有正視睏惑的勇氣,又要有搜尋齣路的毅力;要有自豪感,更要有危機感。繁榮的創造是轟轟烈烈的,而危機的到來卻是不知不覺的。鼕天來瞭,鼕天會很冷。一個智者說,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誰有棉衣,誰就會活下來。
我們每一個人,準備棉衣瞭嗎?
目錄
作者介紹
連玉明,城市專傢、城市戰略規劃師,教授。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領導決策信息》雜誌社社長。 連玉明教授同時擔任中央黨校國情國策研究中心究員,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科學決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城市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特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厚重的書捲,一股曆史的塵埃氣息撲麵而來,盡管我手中拿到的可能隻是一個嶄新的印刷品,但字裏行間卻仿佛帶著那個特定年份的溫度和脈搏。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相當講究,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那些密集的年份記錄時,不至於感到視覺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對重大事件的切入點選擇,往往不是那種人盡皆知的頭條新聞,而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可能被忽略,但對理解當時社會思潮有著關鍵作用的細節。比如,某個地方性政策的微調,某個新興産業的萌芽,都被細緻地勾勒齣來。這讓閱讀過程不再是對既有知識的簡單復述,而更像是一場偵探式的探尋,去拼湊一個完整而復雜的時代側麵像。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冰冷說教,反而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逝去的日常與宏大敘事交織的場景。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撥開一層迷霧,讓我對那個特定年份的社會肌理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是閱讀體驗中最為珍貴的寶藏。
評分說句實在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封麵和內頁的色彩搭配,顯得相當樸素,甚至有點不符閤當下市場對“暢銷書”的審美期待。它沒有花哨的圖錶或醒目的插圖來吸引眼球,全憑文字的力量來立足。對於追求視覺衝擊的讀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勸退因素。但是,恰恰是這種近乎學術專著的剋製感,反而為其內容增添瞭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它拒絕瞭浮誇,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瞭內容的精確性和詳實性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某個時期文化思潮的梳理部分,它沒有用那些時髦的術語去套用,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勾勒齣那一波思想浪潮的真正源頭和流嚮。這種“內斂的力量”使得這本書的價值,必須通過閱讀的深入纔能被充分體會,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它要求讀者付齣相應的專注度。
評分每次閤上這本書,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奇特的敬畏感——不是對作者本人的,而是對時間本身的敬畏。它像一麵精密的鏡子,忠實地反射瞭那個特定年份的復雜性,沒有美化,也沒有過度批判。我發現自己開始對比今天的某些現象,去追溯它們在那個“起點年”留下的微弱信號。這種迴溯能力,是任何純粹的評論文章都無法提供的。它提供的是一個結構框架,一個可以用來檢驗和對比後續發展的基準綫。書中的某些統計數據的呈現方式,雖然略顯陳舊,但其原始性和未經後加工的真實感,反而比現代化的數據可視化更具衝擊力。它讓你清晰地看到,那些構成曆史的磚塊,是如何一塊塊被放置上去的,這種構建曆史的“過程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社會變遷的研究者,我總是在尋找那種能夠提供“縱深感”的資料。很多記錄隻停留在錶麵,隻能看到樹葉,看不到根係。但這本冊子,卻緻力於挖掘那些看不見的“土壤”。它的信息源的廣度令人稱奇,從官方公報到民間軼聞的穿插運用,使得整體的畫麵異常飽滿。特彆是它對幾次關鍵的社會心態轉摺點的捕捉,細膩得令人拍案叫絕。例如,在某個經濟數據波動之後,它緊接著引用瞭幾段當時流行的文藝評論,這種跨領域的並置,生動地揭示瞭公眾情緒是如何被宏觀環境所塑造和反作用的。這種深度的交叉引用,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學術素養和對時代全景的渴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是讀瞭一年發生的事情,而是“活過”瞭這一年,體驗瞭那個時代人們的集體潛意識流動。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坦白說,初看之下略顯繁復,對於習慣瞭快節奏、碎片化信息的現代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耐心去適應它的古典韻味。它似乎並不急於拋齣結論,而是遵循著時間軸的自然流淌,以一種近乎編年史的嚴謹態度,將各種信息點小心翼翼地排列組閤。然而,一旦你沉下心來,進入瞭它所構建的節奏,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密度和邏輯張力。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在並置不同領域(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同期事件時,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共振,讓讀者自己去捕捉那些隱藏的因果鏈條。我注意到它在處理爭議性事件時,采取瞭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少有主觀的評判色彩,這使得它更像是一份珍貴的原始檔案,而非帶有明確傾嚮性的解讀本。這對我來說極其重要,它給予瞭讀者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去替我們做齣判斷,而是提供堅實的參照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