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9787040288148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长与环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9787040288148 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良栋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生长
  • 环境因素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生物学
  • 农业
  • 园艺
  • 植物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88148
商品编码:2941924248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植物生长与环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29.90元

作者:邹良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40288148

字数:

页码:2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与养分环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概述
篇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章 植物细胞
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训1-1-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识别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催化系统
实训l-3-1 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节 植物的组织
附: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植物的根
第三节 植物的茎
第四节 植物的叶
第五节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
实训2-5-1 植物组织和器官结构的观察比较
技能一 植物形态的调查与识别
技能二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节 太阳辐射与光
第二节 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
实训3-2-1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生产潜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节 呼吸作用的类型及生化过程
实训4-1-1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
第二节 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应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本章小结

第二篇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
节 植物的生长物质
附:表生产上常用的各种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第二节 种子生理
实训6-2-1 植物种子生活力测定
实训6-2-2 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节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二节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三节 植物的衰老与脱落
本章小结
第三篇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
第八章 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
节 土壤的固相组成
实训8-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实训8-1-2 土壤样品的制备
实训8-1-3 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实训8-2-1 土壤容重的测定
实训8-2-2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实训8-2-3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法)
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调控
实训8-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植物生长与水分环境
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实训9-2-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第三节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实训9-3-1 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钴纸法)
第四节 土壤水分
实训9-4-1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第五节 大气中的水分
实训9-5-1 空气湿度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温度环境
节 土壤空气与温度
实训10-1-1 土壤温度的测定
第二节 空气温度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
节 大气与风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
实训11-3-1 光照度的测定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环境
节 植物生长与营养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土壤养分
实训12-3-1 土壤水解氮的测定
实训12-3-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实训12-3-3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第四节化学肥料
实训12-4-1 常用化肥的系统鉴定
第五节 有机肥和生物肥
第六节 作物施肥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生命的律动:探寻绿色王国的奥秘 在浩瀚的自然界,植物以其沉默而强大的生命力,构筑起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屏障。它们根植大地,沐浴阳光,吸纳雨露,以一种令人敬畏的方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生命,维系着地球的生机与活力。本书《生命的律动:探寻绿色王国的奥秘》并非一本冰冷的科学报告,而是一次深入植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之旅。我们将一同揭开这层层绿色的帷幕,感受植物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错综复杂而又默契交融的对话,理解它们如何以顽强的姿态,应对外界的瞬息万变,并以独有的方式,谱写生命的壮丽诗篇。 第一章:孕育新生——种子萌发与幼苗成长 一切生命的起点,往往都蕴藏在微小的种子之中。当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悄然降临,沉睡的生命便被唤醒,开始了它破土而出的艰难跋涉。本章将详细剖析种子内部的精巧结构,以及在萌发过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我们将追溯水分如何渗透进坚硬的种皮,激活休眠的胚,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被酶解,转化为可供幼苗生长的能量。 从微不足道的胚根、胚芽,到初具形态的幼叶,幼苗的诞生是生命力最直接的展现。我们将深入探讨幼苗在早期发育阶段,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的依赖性。阳光,这颗恒星慷慨的馈赠,如何被幼叶捕捉,转化为生长的动力;土壤中的水分,如何通过根系的伸展被吸取,滋养着娇嫩的生命;而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尽管以微弱的浓度存在,却如何成为幼苗建造自身组织的基石。我们将借助科学的视角,展现这一过程的精密与高效,理解每一次新生的不易,以及生命最初蓬勃的力量。 第二章:向上生长——光合作用与植物的能量工厂 当幼苗长成挺拔的植株,它便开启了向阳而生的伟大征程。而这场征程的核心,便是那被誉为“生命之源”的光合作用。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植物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我们将详细解析色素分子如何捕捉光能,水分子如何在光照下裂解产生氧气和电子,以及ATP和NADPH这两种高能化合物的合成。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暗反应,即卡尔文循环。在这个精巧的生物化学途径中,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并与已有的有机物结合,最终合成出葡萄糖等糖类。我们将探讨光合作用的效率如何受到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植物为最大化光合效率所演化出的各种适应性策略,例如叶片形态、气孔的开闭机制等。理解光合作用,就是理解植物如何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是理解整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 第三章:根植大地——水分吸收与矿质营养 支撑起植物宏伟身躯的,是它们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的根系。根系不仅是固着植物的锚,更是它们汲取生命之水的生命线,以及吸收维持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的门户。本章将深入探究根系发达的奥秘。我们将解析根毛的结构及其在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根部细胞膜上各种转运蛋白的工作原理,它们如何精确地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离子选择性地泵入细胞。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堪称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我们将详细阐述蒸腾拉力、根压和毛细现象等协同作用,如何驱动水分从根部一路向上,抵达最顶端的叶片。同时,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矿质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酶活性的激活剂?我们将逐一揭示它们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某种元素时,植物可能出现的典型症状,从而理解土壤健康与植物生长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四章:呼吸作用——能量的释放与循环 虽然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了“食物”,但这些“食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转化为植物自身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才能驱动其各项生命活动。这个过程便是呼吸作用。本章将详尽介绍植物的呼吸作用,包括其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发生的三个主要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也称三羧酸循环)以及电子传递链。 我们将揭示葡萄糖等有机物如何被逐步氧化,释放出能量,并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以供植物生长、发育、运动以及修复等一切生命活动之用。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它们在植物生命过程中的去向。值得注意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虽然在某些反应上有交叉,但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各自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发生,共同维持着植物的生命节律。我们将分析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植物如何通过调控呼吸作用,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第五章:形态万千——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从参天古木到纤弱野草,植物的世界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形态多样性。这些形态的差异,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美感,而是植物为了适应各自特定的生存环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将结构与功能完美结合的体现。本章将带领读者系统地了解植物的结构组成。 我们将首先解析植物的基本组织系统:保护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我们将深入了解叶片表皮细胞、保卫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调控气孔的开闭,实现气体交换与水分蒸腾的平衡。我们将探讨叶肉细胞中丰富的叶绿体,以及它们如何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随后,我们将聚焦于茎和根的维管束结构,了解木质部和韧皮部各自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它们如何协同完成水分和有机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长途运输。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更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们将解析花朵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以及它们在吸引传粉者和完成授粉、受精过程中的精妙设计。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则是生命延续的希望。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果实,以及它们在种子传播过程中的多样化策略,从风力传播到动物传播,无不体现着生命的智慧。 第六章:生命周期——生长、发育与衰老 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植物也不例外。从一颗种子到繁茂的植株,再到最终的衰老和死亡,植物的一生经历着复杂的生长和发育调控。本章将深入探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我们将介绍植物激素的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这些化学信使如何在植物体内传递信号,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以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休眠、开花、衰老和脱落等各种生命现象。 我们将解析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植物如何感知环境信号,如光周期、温度等,并以此来决定何时进入生殖生长,何时开花结果。而衰老,则是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环节。我们将探讨植物衰老的原因,以及植物体内如何进行物质的再分配,以最大限度地为下一代提供支持。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不仅是认识生命的完整过程,更是理解植物如何繁衍生息,将生命之火代代相传。 第七章:环境的呼唤——植物对光、温、水的响应 植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深刻的互动。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本章将集中探讨植物如何感知和响应这些环境变化。 我们将解析植物如何感知光照的强度、光谱和时长,以及这些光信号如何通过光敏色素等光受体传递,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和开花时间。我们将探讨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从酶的活性到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植物如何通过休眠、抗寒、耐热等机制来适应季节性温度变化。而水分,则是生命之源。我们将深入分析植物如何应对干旱和洪涝等水分胁迫,例如通过关闭气孔、根系生长、积累渗透调节物质等方式来维持生存。 第八章:土壤的馈赠——养分吸收与胁迫 土壤,作为植物赖以生存的基质,为它们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但土壤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存在养分缺乏、过量,甚至受到盐碱、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胁迫。本章将进一步探讨植物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我们将回顾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并深入分析它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以及植物的吸收机制。我们将探讨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我们将关注土壤胁迫对植物造成的生理损伤,例如盐胁迫如何影响水分吸收和离子平衡,重金属毒害如何干扰酶活性和代谢途径。我们将了解植物为应对这些胁迫所演化出的防御机制,以及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品种选育和土壤改良来减轻这些不利影响。 第九章:大气的影响——气体交换与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不仅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必要过程,也对维持大气成分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将聚焦于植物与大气的互动。 我们将详细解析气孔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受到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开闭。我们将探讨植物如何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这一过程的效率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空气质量对植物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如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影响光合作用,甚至导致叶片损伤。我们将了解这些污染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植物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 第十章:生物的交织——植物与生物环境 植物并非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中,它们与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环境,并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本章将探索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将首先关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例如,土壤中的固氮菌如何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真菌菌根如何帮助植物提高对磷等养分的吸收能力。这些互惠互利的合作,是植物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重要保障。随后,我们将探讨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粉者(如昆虫、鸟类)在植物繁殖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植物如何通过花朵的颜色、气味和蜜腺来吸引传粉者。我们也将审视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为各种食草动物提供营养,并通过自身的存在,支撑起整个食物网。 然而,并非所有的生物互动都是积极的。植物也可能面临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的侵染,以及食草动物的啃食。我们将了解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例如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来抵御病虫害,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形态结构来规避捕食。 第十一章:环境变化与植物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都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将放眼未来,探讨环境变化对植物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分析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强风暴)对植物分布、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我们将探讨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等,如何改变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境破碎化和物种灭绝。我们将审视生物多样性下降对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潜在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植物的适应能力有多强?它们能否演化出新的策略来应对剧烈的环境变化?作为地球上最基础的生命形式,植物的未来,也与我们人类自身的未来紧密相连。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植物的适应性演化,以及探索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将是关乎地球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 《生命的律动:探寻绿色王国的奥秘》,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去感受植物生命的顽强与智慧,去理解它们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这场深入的探索,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认识植物,也能更深刻地认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更敬畏和负责任的态度,与这个绿色王国和谐共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系统性地了解植物生长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相关知识,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些零散的植物学知识点,而是将植物的生长过程置于一个动态的、互动的框架下来审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生态位和物种竞争的章节,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植物会占据不同的生长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通过竞争或共生来维持生态平衡。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何尝不是在不断地寻找和优化自己的“生态位”,并在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互动中求得发展。书中对于环境因素变化对植物种群动态影响的分析,也让我对气候变化等宏观议题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改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道,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学教材,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环境与演化的深刻解读。

评分

一本内容详实的植物学入门读物,对于我这样一位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身边那些默默生长的绿植充满了兴趣,但总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真正理解它们的神奇。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植物结构讲起,比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每个部分的功能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我尤其喜欢关于植物生长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光照、水分、温度、养分等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发育的,甚至还谈到了激素的作用。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夏天长得特别快,有些冬天也能开花,这本书就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它让我了解到,原来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妙的过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背后有其科学的道理。更棒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案例分析,比如如何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来调整浇水和施肥的频率,这对我这个新手园丁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阳台花园里,期待看到我的植物们因为我的悉心照料而茁壮成长。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从它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是最好的方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从植物的进化历程出发,追溯了植物是如何一步步适应陆地环境,并发展出今天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书中对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例如沙漠植物如何节约用水,水生植物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等等。这让我意识到,植物的生长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因素紧密联系、相互塑造的结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环境因子综合效应”的论述,它强调了多种环境因素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会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一点让我对“大环境”与“个体”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在娓娓道来,他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却又不失生动的描绘,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生命系统展现在我面前。它让我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也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植物生长相关的核心概念。它并没有一开始就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普遍的现象入手,比如植物为何需要阳光,为何需要水分,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书中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关键过程时,将复杂的生化反应简化成了易于理解的步骤,并且强调了光照强度、光谱等因素对光合效率的影响。对于“植物为何会向光生长”这个大家都会观察到的现象,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激素调控机制的解读,让我对植物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关于水分吸收和运输的章节,也让我理解了蒸腾作用在植物体内水分循环中的重要性。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土壤酸碱度来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这对于我以后在不同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非常有帮助。虽然我并不是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植物细节,也更加敬畏生命的顽强与奥妙。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探讨非常深入,虽然我是非专业背景,但依然被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论证所吸引。书中对于植物生理过程的阐述,例如渗透压调节、气孔开闭机制、养分吸收与转运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关于环境胁迫的章节印象深刻,比如高温、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下,植物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响应来适应和生存的。作者引用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使得论证过程非常有说服力。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植物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让我对这个学科的前沿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需要借助字典才能完全理解,但这反而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看到植物不仅是自然界中美丽的风景,更是充满复杂生理机制和强大适应能力的生命体。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下,植物的生存智慧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