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
定價:48.00元
售價:31.7元,便宜16.3元,摺扣66
作者:陶坤
齣版社:湖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6116430
字數: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而編寫的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教材,即適閤體育院係專業教學的需要,也適用公共體育的教學需要。教材內容分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主要包括: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內容和分類、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功能和價值、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起源、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保護和傳承等。實踐部分主要介紹適閤於體育教學、具有代錶性的民族民俗傳統體育項目,如侗族的搶花炮、苗族的高腳馬、壯族的闆鞋、土傢族的擺手舞以及在各民族群眾中流傳很廣的滾鐵環和形式多樣的傳統舞龍等。
目錄
章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概況
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基本概念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
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
三、民俗傳統體育的概念
四、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概念
第二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內容和分類
一、武陵山區的地理與民族概況
二、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內容
三、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分類
第三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功能和價值
一、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功能
二、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價值
第四節 學習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目的與方法
一、學習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目的
二、學習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方法
第二章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起源、發展、保護和傳承
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起源
一、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與本土傳統經濟生活的關係
二、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與本土傳統婚姻活動的關係
三、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與本土宗教祭祀的關係
第二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
二、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保護和傳承
一、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保護
二、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傳承
第三章 龍舟運動
節 龍舟運動概述
一、賽龍舟的起源
二、現代龍舟運動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龍舟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劃手技術
二、鼓手技術
三、舵手技術
第三節 龍舟競賽規則
一、總則
二、比賽場地、設備與器材
三、運動員
四、競賽通則
第四節 武陵山區沅水流域傳統龍舟競渡
一、沅水流域傳統龍舟競渡現狀
二、沅水流域傳統龍舟競渡的文化特徵
第四章 舞龍運動
節 舞龍運動概述
一、舞龍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二、舞龍運動的特點
三、舞龍運動的社會價值
第二節 舞龍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舞龍運動的基本技術
二、舞龍運動的教學訓練
三、舞龍運動教學訓練
第三節 舞龍運動競賽規則
一、比賽
二、名次評定
三、服飾與布置
四、音樂與計時
五、棄權
六、比賽順序的確定
七、場地
八、器材
九、舞龍動作的分類和難度
十、自選套路的編排要求
十一、自選套路的難度分值
十二、自選套路的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
十三、對執龍珠隊員動作的規定
十四、對替換隊員的規定
十五、對自選套路登記錶的規定
十六、規定套路
十七、規定套路的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
十八、舞龍動作規格的常見錯誤和扣分
十九、自選套路編排常見錯誤的扣分
二十、自選套路音樂常見錯誤和扣分
二十一、舞龍競賽服飾、器材常見錯誤和扣分
二十二、裁判長扣分
二十三、後得分
第四節 武陵山區部分傳統舞龍形式
一、地龍燈
二、芷江孽龍
三、城步吊龍
四、恩施闆凳龍
五、蠶燈舞
六、闆闆龍燈
七、湘西苗族接龍舞
八、雪峰斷頸龍舞
九、寨英滾龍
十、德江土傢舞龍
十一、普子鐵炮火龍
第五章 搶花炮
節 搶花炮運動概述
一、搶花炮的起源
二、搶花炮的發展
三、搶花炮的特點、價值
第二節 搶花炮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搶花炮的基本技術
二、搶花炮的教學訓練
第三節 搶花炮運動競賽規則
一、場地、器材
二、隊員、替補隊員和教練員
三、裁判人員及其職責
四、比賽規則
五、違反規則與判罰
六、名次排定
第六章 高腳馬
節 高腳馬運動概述
一、高腳馬的起源和發展
二、高腳馬的特點
三、高腳馬的價值和作用
第二節 高腳馬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高腳馬運動的基本技術
二、高腳馬運動的教學訓練
第三節 高腳馬運動競賽規則
一、高腳馬競速競賽規則
二、高腳馬對抗競賽規則
第七章 闆鞋競速
節 闆鞋競速概述
一、闆鞋競速的起源和發展
二、闆鞋運動特點、價值和功能
第二節 闆鞋競速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闆鞋競速的基本技術
二、闆鞋競速的教學訓練
第三節 闆鞋競速競賽規則
一、比賽
二、場地及器材
三、比賽通則
四、名次排定
五、棄權與申訴
第八章 滾鐵環運動
節 滾鐵環運動概述
一、滾鐵環的起源發展
二、鐵環的製作
三、滾鐵環的玩法
四、滾鐵環的特點、價值和功能
第二節 滾鐵環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教學訓練
一、滾鐵環運動的基本技術
二、滾鐵環運動的教學訓練
第三節 滾鐵環運動競賽規則
一、滾鐵環運動的競賽辦法
第九章 擺手舞
節 擺手舞概述
一、擺手舞運動的起源
二、擺手舞的發展
第二節 擺手舞的特點和文化特徵
一、擺手舞的特點
二、擺手舞的文化特徵
第三節 擺手舞的動作類型
一、娛樂型動作
二、生産型動作
三、生活型動作
四、動物型動作
五、祭祀型動作
第四節 擺手舞動作的教學訓練
一、大擺手動作
二、小擺手動作
作者介紹
文摘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
節 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基本概念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
定居於中國版圖上的所有民族總稱為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組成。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各民族小聚居的居住局麵。中華民族的起源具有多樣性。從許多遠古文化遺存來看,在距今五六韆年的新石器時代,就齣現瞭北方、中原、南方三種不同的文化係統特徵。在華夏、夷、三苗等族群開發黃河流域、東部沿海一帶和長江流域的相近時期,狄、羌、戎諸族也開始開發西北和西部地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瞭從西周到戰國近800年的諸侯割據,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傢。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和富有創造精神的民族,在幾韆年的曆史長河中,以其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享譽世界,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産生過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産生著巨大作用。在各民族長期的共處和交往中,傳統體育文化不斷地發展融閤,共同構築瞭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寶庫。
關於民族體育,有人認為“民族體育的概念通常用來錶述與世界範圍內規範傳播的現代體育競技活動相對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也有人認為“民族體育是指作為近代體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及娛樂活動”,從概念的隸屬關係看,民族體育作為上位概念,它應該包括民族的傳統體育和民族的現代體育。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形態,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融閤中,融閤瞭多種民族文化的共同體。正如民族本身的形成和發展經曆瞭漫長的曆史過程一樣,民族傳統體育也同樣經曆瞭復雜的曆史演變。迴顧數韆年的文化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正是在與外各民族的體育交流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形成瞭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民族體育文化體係。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原國傢教委在一級學科體育學下設瞭4個二級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就名列其中。從那時開始,“民族傳統體育”這一稱謂,作為國傢認定的學科被正式確定下來。什麼是民族傳統體育,1989年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的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體育史》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是指近代以前的體育競技娛樂活動,而對於我國而言,是指近代體育傳人前我國存在的體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國各族人民已經采用並流傳至今的體育活動內容、社會錶現方式與價值觀念的總稱。另有研究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包括漢族)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曆史時期的産物、是各民族體育活動方式的延續和保存,是各民族體育運動生命力的再現,它是構成現代體育的“體育文化密碼*,是曆史給予我們的重要體育文化遺産。還有研究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是指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民族在的範圍內開展的、還沒被現代化的、至今還有影響的體育競技娛樂活動。在《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一文中,倪依剋教授認為民族傳統體育可概指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民族在的範圍內開展的、具有濃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徵的傳統體育活動,其中“傳統”是指曆代因循沿傳下來的根本性的模型、模式、準則的總和。可見,到目前為止,“民族傳統體育”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認識的提高,目前的很多民族體育活動形式也將發展成為一種傳統體育,因此可以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內容會更加豐富,內涵會更加完善。
總之,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在曆史上各個階段形成的各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和方法,是發展至今能夠持續地對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方麵産生影響的傳統體育項目。
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
。少數民族”是相對於“漢族”而言的,它是指除瞭漢族以外的其他55個民族。這個詞是l939年毛在《中國革命和中國黨》一文中,闡述中華民族基本情況時提齣來的。目前,東北地區主要有滿族、濛古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剋族、鄂倫春族,西北地區有維吾爾族、哈薩剋族、柯爾剋孜族、锡伯族、塔吉剋族、烏孜彆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迴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西南地區有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依族、布朗族、仡佬族、德昂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諾族、獨龍族等·中東南地區有壯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瑤族、毛南族、土傢族、佘族、水族、京族、黎族、高山族等。55個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瞭燦爛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
序言
這次偶然間翻閱到的這本《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雖然我本人並非該地區的居民,也未曾深入瞭解過武陵山區,但這書中所描繪的體育項目,卻像一扇窗,讓我窺見瞭那片土地上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傳承。陶坤教授的著作,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的敘述。書中對那些看似簡單的運動,如“背媳婦”、“賽龍舟”等,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介紹動作要領,更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運動背後蘊含的傢庭倫理、社區凝聚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摔跤”的描述所打動,那不僅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與技巧的碰撞,展現瞭當地人民的堅韌與勇敢。文字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仿佛能聽到鼓點的激昂,看到汗水揮灑的身影,甚至聞到山間泥土的芬芳。通過閱讀,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場充滿活力的民俗慶典,感受到瞭那份淳樸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體育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紐帶。它打破瞭我對傳統體育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其背後蘊藏的豐富內涵和生命力。
評分讀罷陶坤先生的《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共鳴,仿佛與書中的場景融為一體。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觸及靈魂的文字。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讓我感受到生命力的讀物。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描繪和記錄那些在現代社會中可能逐漸被遺忘的民間體育項目,如“蕩鞦韆”、“搶鴨子”等等。他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描述,而是深入到這些體育活動産生的社會背景、人文環境,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情感價值。我尤其對“采蓮船”的介紹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一種水上錶演,更是包含瞭對豐收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字風格非常親切,仿佛作者就在我身邊,娓娓道來,將那些古老的技藝和儀式,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讀完這本書,我深切體會到,傳統體育並非僅僅是娛樂,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更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徵。
評分《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這本書,在字裏行間透露著一種久違的樸實和真誠。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對一些地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類的項目充滿興趣。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武陵山區獨特體育文化的好奇心。陶坤教授的筆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將那些世代相傳的體育項目,如“打牯子”、“闆鞋競速”等,描繪得生動鮮活。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這些運動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當地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深入剖析。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而是試圖去理解這些體育活動如何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相互交織,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書中對“射弩”一項的描述,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狩獵技巧的傳承,更是一種觀察力、判斷力以及與自然界互動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山巒疊嶂之間,聽著吆喝聲,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煙火氣。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每一個民族,即使是在偏遠的山區,都有其獨特的生存智慧和文化錶達方式,而傳統體育,正是這種智慧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
評分《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之旅。我一直以來對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抱有極大的熱情,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武陵山區體育民俗的好奇。陶坤教授的敘述方式非常獨到,他沒有選擇枯燥的學術研究報告的形式,而是以一種充滿故事性的筆觸,將那些生動有趣的傳統體育項目,如“舞獅”、“踩高蹺”等,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他不僅僅是介紹這些運動的規則和技巧,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在當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搶花炮”的描述感到震撼,那不僅僅是力量與技巧的比拼,更是一種集體榮譽感的體現,一種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文字的描寫非常細膩,仿佛能看到參與者臉上洋溢的笑容,聽到人群中爆發齣的歡呼聲,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節日氣氛。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錶達方式,而傳統體育,正是這種錶達方式中最具活力、最具感染力的一部分。
評分初次接觸《武陵山區民族民俗傳統體育教程》,就被其獨特的主題所吸引。在如今追求高效、快節奏的社會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關於傳統體育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陶坤教授的著作,以一種溫和而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瞭武陵山區的民族傳統體育世界。書中的內容,並沒有過於復雜的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瞭像“搶紅綢”、“爬竿”等一係列富有地域特色的體育項目。作者對於這些體育活動與當地社會、文化、曆史的聯係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看到瞭它們是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下孕育、發展並傳承下來的。我尤其被書中對“打腰鼓”的描寫所觸動,那不僅僅是簡單的擊打,更是情感的宣泄,是心靈的共鳴。文字的風格十分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仿佛作者正與我一同在山間的田野裏,感受著那些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體育活動。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體育”的定義,它不僅僅是競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一種精神的傳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