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

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昕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父母成長
  • 兒童心理
  • 教養方法
  • 自我修養
  • 情緒管理
  • 溝通技巧
  • 正麵教育
  • 性格培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電子工業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86438
商品編碼:29506416737
包裝:平塑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

如今中國社會越富裕,消費力越來越強,但常常給人"富而不貴”的印象。他們不排隊,爭先恐後;他們在博物館美術館大聲喧嘩;他們在凱鏇門大聲議論"香榭麗捨也不過如此”;他們聽任小孩在外國地鐵車廂裏麵拉屎;對機場工作人員呼來喝去,花瞭錢就好象就是大爺;在愛琴海的郵輪上,所有的外國孩子都安安靜靜看書聊天,獨獨中國孩子不停去買冰淇淋蛋糕,而最後又剩一大堆在桌子上不收拾……我們可以語言不同,我們可以文化不同,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膚色和傳統,但是,無論我們生在哪裏,都要擁有最基本的公共素養。也是我們傢長最應該進行傢庭教育的一部分,是我們未來國民素質的一部分。本書j將這些公共素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做人的底限,也是行為規範的全世界都通行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的任何行為,以不影響他人為基本準則,這是對人的起碼要求;第二部分是自我形象,談孩子們的穿衣吃飯等行為禮儀;第三部分是"落落大方,與人為善”,這是紳士淑女的一部分,做到這些,需要孩子們付齣更多額外的努力。

 

 

 

 

目    錄

寫在前麵:有些事情,父母要比孩子先知道

你屬於哪種類型的父母 /2

選對傢庭教養方式,讓孩子帶著好傢教齣門 /4

 

PART1 公共素養的基礎——教養孩子從最低限度開始

Lesson 1 在公共場閤做到這些,讓孩子可以更自信地走齣傢門

01 小聲一點,在公共場閤不喧嘩 /8

0 2 想拍照,先問一問是否允許 /12

03 忍一忍,在公共空間不吃東西 /15

0 4 注意自己的口氣,彆噴到彆人臉上 /19

0 5 觀看影視錶演時彆突然起身、大聲交談 /22

0 6 在公共場閤時讓手機安靜一會兒 /26

0 7 排好隊,沒有什麼值得爭搶的 /29

0 8 “紅燈停,綠燈行”要說到做到 /32

0 9 關門時順便看一看身後 /35

10 羞羞的事情要避開公眾,比如大小便 /38

 

Lesson 2 在眾人麵前做到這些,讓孩子走到哪兒都受歡迎

11 做客、聚會時,彆總是玩手機 /41

12 不在他人麵前說悄悄話 /44

13 彆太沉默,也不要喋喋不休 /47

14 有時候,聆聽比發言更重要 /50

15 邊吃邊說有些失禮 /53

16 指指點點不是好習慣 /56

17 停,不要再抖腿瞭 /59

18 彆在眾人麵前下蹲,尤其是女孩子 /62

19 無論做什麼都不作弊 /65

20 收到不喜歡的禮物 /69

 

PART2 孩子有個好形象——怎麼吃、怎麼穿、怎麼做,“禮”遇好習慣

Lesson 3 吃飯、穿衣有講究,讓孩子乾淨又有禮貌

21 再餓、再好吃都要細嚼慢咽 /74

22 彆在餐桌上敲敲打打 /77

23 在餐桌上不要俯身夠食物 /80

24 吃飯期間避免去洗手間 /83

25 可以吃得很高級,但一定不要浪費 /86

26 讓衣物保持整潔,尤其是領口、袖口 /89

27 讓服飾尊重當下的場閤 /92

28 盡可能穿閤身的衣服 /95

29 女孩彆穿得太暴露 /98

30 穿裙子要注意這些細節 /101

31 注意自己的口氣,彆噴到彆人臉上 /104

32 戴什麼還要看衣服,飾品彆太多 /107

 

Lesson 4 儀容、行為很得體,孩子乖巧又可愛

33 有一雙乾淨的手 /110

34 讓頭發和身體保持乾淨 /113

35 打噴嚏、咳嗽要避人 /116

36 當眾挖鼻孔、擦眼屎一點也不可愛 /119

37 吃完飯記得漱漱口 /122

38 站姿也是有情緒的 /125

39 坐下時放好雙腿 /128

40 先下後上、先齣後進、長輩先行 /131

 

PART3 氣質修養源自內心——男孩紳士、女孩優雅

Lesson 5 隻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讓人傢稱贊“好貼心的孩子”

41 這樣打招呼更惹人愛 /136

42 接受幫助後,真誠地說“謝謝” /140

43 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143

44 體恤他人,不要隻顧自己 /146

45 乘坐電梯時,樂意為他人按鍵 /150

46 乘扶手電梯,留齣左邊的位置 /153

47 盡量往裏走,把入口留給後來者 /156

 

Lesson 6 隻是一句簡單的話,孩子的情商指數就能明顯提升

48 紳士、淑女常把這些詞掛嘴邊 /159

49 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

待他人、他物 /163

50 愛撒嬌不代錶可愛 /166

51 去做客,不要喧賓奪主 /169

52 吃飯時的忌口問題 /172

53 彆成為傳遞壞消息的人 /175

54 學會退一步,等一會兒沒什麼 /178

55 像尊重傢人一樣尊重服務業人員 /181

56 人過無痕,不留簽名和垃圾 /184

 

 


前     言

在世界上,一提及中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然而隨著經濟日趨發達,如今中國社會越來越富裕,國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但整體的國民素質卻令人堪憂。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博物館、美術館內,孩子們大聲喧嘩、隨意照相;在公共場閤,父母任憑孩子在眾人麵前撒潑打滾、隨地大小便;在餐廳、機場,小孩子對工作人員吆三喝四;在豪華的遊輪上,一些中國孩子旁若無人地追逐喧鬧,留下一大堆食物垃圾……每當遇到這種事情,作為同胞的我都會感覺十分尷尬。

    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瞭?

    世界正在逐步走嚮大融閤,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我們不難預見,未來的世界將會跨越國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整體,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應該具備一個基本的交往方式。我們的孩子若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如何尊重他人,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東西,是傢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作為世界公民的基本素養,是我們未來國民素質的基礎。

許多時候,孩子的言行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為此,我專門編寫瞭這本書。

本書從公共素養最主要的三大方麵入手,分彆對公共素養的基礎、讓孩子有個好形象、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做瞭全麵、細緻的講解。書中的內容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受大眾關注的問題,包括孩子在公共場閤的一些行為規範、在大眾麵前的行為禮儀、日常吃穿與儀容儀錶的細節問題、人際交往的言行舉止等。我將自己的傢庭教育經驗與心得全部寫在瞭這本書中,希望它能幫助每一位傢長朋友解決具體的教養問題。

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討厭,被人說“沒教養”。我衷心地希望,從我們手中走齣去的孩子,能夠成為受大眾歡迎的人,成為國傢新一代的希望。願每一個孩子,以後無論走到哪裏,都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作者介紹
陳昕 長期緻力於兒童成長教育、傢庭教育等方麵的研究。著有《兒童安全120》《兒童職業啓濛120》《兒童成長120》《注意力!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嘿!寶貝兒,彆這樣》等暢銷書。

關聯推薦
本書雖然以培養兒童公共素養為主,但完全適閤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閱讀.
目錄
寫在前麵:有些事情,父母要比孩子先知道 你屬於哪種類型的父母 /2 選對傢庭教養方式,讓孩子帶著好傢教齣門 /4 PART1 公共素養的基礎——教養孩子從最低限度開始 Lesson 1 在公共場閤做到這些,讓孩子可以更自信地走齣傢門 01 小聲一點,在公共場閤不喧嘩 /8 0 2 想拍照,先問一問是否允許 /12 03 忍一忍,在公共空間不吃東西 /15 0 4 注意自己的口氣,彆噴到彆人臉上 /19 0 5 觀看影視錶演時彆突然起身、大聲交談 /22 0 6 在公共場閤時讓手機安靜一會兒 /26 0 7 排好隊,沒有什麼值得爭搶的 /29 0 8 “紅燈停,綠燈行”要說到做到 /32 0 9 關門時順便看一看身後 /35 10 羞羞的事情要避開公眾,比如大小便 /38 Lesson 2 在眾人麵前做到這些,讓孩子走到哪兒都受歡迎 11 做客、聚會時,彆總是玩手機 /41 12 不在他人麵前說悄悄話 /44 13 彆太沉默,也不要喋喋不休 /47 14 有時候,聆聽比發言更重要 /50 15 邊吃邊說有些失禮 /53 16 指指點點不是好習慣 /56 17 停,不要再抖腿瞭 /59 18 彆在眾人麵前下蹲,尤其是女孩子 /62 19 無論做什麼都不作弊 /65 20 收到不喜歡的禮物 /69 PART2 孩子有個好形象——怎麼吃、怎麼穿、怎麼做,“禮”遇好習慣 Lesson 3 吃飯、穿衣有講究,讓孩子乾淨又有禮貌 21 再餓、再好吃都要細嚼慢咽 /74 22 彆在餐桌上敲敲打打 /77 23 在餐桌上不要俯身夠食物 /80 24 吃飯期間避免去洗手間 /83 25 可以吃得很高級,但一定不要浪費 /86 26 讓衣物保持整潔,尤其是領口、袖口 /89 27 讓服飾尊重當下的場閤 /92 28 盡可能穿閤身的衣服 /95 29 女孩彆穿得太暴露 /98 30 穿裙子要注意這些細節 /101 31 注意自己的口氣,彆噴到彆人臉上 /104 32 戴什麼還要看衣服,飾品彆太多 /107 Lesson 4 儀容、行為很得體,孩子乖巧又可愛 33 有一雙乾淨的手 /110 34 讓頭發和身體保持乾淨 /113 35 打噴嚏、咳嗽要避人 /116 36 當眾挖鼻孔、擦眼屎一點也不可愛 /119 37 吃完飯記得漱漱口 /122 38 站姿也是有情緒的 /125 39 坐下時放好雙腿 /128 40 先下後上、先齣後進、長輩先行 /131 PART3 氣質修養源自內心——男孩紳士、女孩優雅 Lesson 5 隻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讓人傢稱贊“好貼心的孩子” 41 這樣打招呼更惹人愛 /136 42 接受幫助後,真誠地說“謝謝” /140 43 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143 44 體恤他人,不要隻顧自己 /146 45 乘坐電梯時,樂意為他人按鍵 /150 46 乘扶手電梯,留齣左邊的位置 /153 47 盡量往裏走,把入口留給後來者 /156 Lesson 6 隻是一句簡單的話,孩子的情商指數就能明顯提升 48 紳士、淑女常把這些詞掛嘴邊 /159 49 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 待他人、他物 /163 50 愛撒嬌不代錶可愛 /166 51 去做客,不要喧賓奪主 /169 52 吃飯時的忌口問題 /172 53 彆成為傳遞壞消息的人 /175 54 學會退一步,等一會兒沒什麼 /178 55 像尊重傢人一樣尊重服務業人員 /181 56 人過無痕,不留簽名和垃圾 /184

《靜水流深:品味為人父母的修煉之道》 在人生的浩瀚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角色,而“父母”這一身份,無疑是最為深刻、也最具挑戰性的一個。它不僅僅意味著繁衍後代,更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種生命的傳承,一種靈魂的契閤。當我們呱呱墜地,成為父母的父母,一個新的旅程便悄然開啓。然而,有多少人在踏上這條充滿未知與驚喜的道路時,能夠清晰地看見前方的風景?又有多少人在一路摸索前行中,不曾感到迷茫與無助? 《靜水流深:品味為人父母的修煉之道》並非一本簡單照搬理論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位智慧長者,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的真誠分享。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也不販賣焦慮的錦囊,而是邀請您一同走進一段關於“成為父母”的內心探索之旅。這本書將帶您深入審視那些隱藏在日常育兒瑣事背後的真正力量,那些影響孩子一生軌跡的隱秘源泉。 第一章:反觀內照——認識那個站在孩子麵前的自己 我們常常將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分析他們的行為,診斷他們的不足,卻很少將這份審視的目光轉嚮自己。然而,教育的起點,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這第一章,我們將深入剖析“父母”這一身份的內在意涵,探尋我們為何會成為今天的樣子,以及這些內在的特質將如何投射到我們的育兒方式上。 “我”是誰?——傢庭背景與成長經曆的烙印: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原生傢庭的烙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童年經曆、父母的教育方式,甚至傢庭中的互動模式,都在不經意間塑造瞭我們對親子關係的認知和期待。我們會一起迴顧那些影響我們至深的童年記憶,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如何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埋下瞭情感的種子。這並非是為瞭追溯過去的錯誤,而是為瞭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和行為習慣,從而在新的人生篇章中做齣更覺知的選擇。 情緒的漩渦——理解並管理我們的情緒: 育兒是一場情緒的馬拉鬆。當孩子哭鬧不止,當叛逆期的孩子挑戰我們的底綫,當我們疲憊不堪時,情緒的巨浪隨時可能將我們吞噬。這一章節將深入探討父母常見的情緒睏擾,如焦慮、恐懼、憤怒、內疚等,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識彆、接納和管理這些情緒。我們將學習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如何避免將負麵情緒傳遞給孩子,以及如何通過自我關懷來重建內心的力量。 價值觀的基石——我們傳遞給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無聲地嚮孩子傳遞著我們的價值觀。然而,我們是否真正清楚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是什麼?它們又是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決策中的?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思考如何將這些積極、健康、充滿力量的價值觀,以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遞下去。這包括對誠實、善良、責任、尊重、獨立等基本品質的理解與實踐。 自我認知的盲點——挑戰那些限製我們的信念: 許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局限性渾然不知,這些“盲點”像無形的牆壁,阻礙著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可能是“我這樣做是為瞭你好”的自我辯護,可能是“我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的習慣性思維,也可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或過度放任的矛盾心理。我們將學會如何辨識和挑戰這些限製性的信念,打破思維的藩籬,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育兒的挑戰。 第二章:靜默的力量——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呼喚 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急於“教導”和“糾正”,卻忽略瞭傾聽。孩子並非一張白紙,他們自帶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各種各樣的需求、感受和想法。這一章節,我們將放下說教的姿態,學會真正地“聽”,聽孩子未說齣口的話,聽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聆聽的藝術——不隻是聽見,更是聽懂: 真正的傾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積極傾聽的技巧,如眼神交流、點頭迴應、復述確認、不打斷等,來營造一個安全、信任的溝通氛圍。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學會如何去理解孩子話語背後的情緒,例如,當孩子說“我討厭學校”時,是厭倦瞭學習內容,還是遇到瞭社交睏難,抑或是感覺不被理解? 看見背後的需求——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無論多麼不符閤我們的預期,背後都有其原因。哭鬧可能是因為疲憊、飢餓、不安,發脾氣可能是因為受到挫摺、感到被忽視,甚至是對成人世界的不解。我們將學習如何像偵探一樣,去探尋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並將重心從“糾正行為”轉移到“滿足需求”上。 共情的溫度——與孩子一同感受世界: 共情,是與孩子建立深刻情感連接的橋梁。當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們的睏惑與痛苦時,我們纔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將學習如何錶達共情,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尊重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 許多父母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殊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天賦和個性。我們將學會如何去欣賞和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尊重他們的差異,並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夠充分發展自身潛能的環境。 第三章:潤物無聲——營造一個滋養孩子成長的土壤 教育並非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而更像是一場細雨,默默地滋養著生命。本章將著眼於如何創造一個積極、健康、富有愛的傢庭環境,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成長為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人。 愛的語言——不止是“我愛你”: 愛是育兒的核心,但愛的錶達方式多種多樣。除瞭口頭上的“我愛你”,我們還需要學習用行動去錶達,例如,花時間陪伴、認真傾聽、給予支持、肯定鼓勵。我們將一起探索適閤不同年齡段孩子愛的語言,讓愛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 規則與界限——自由與約束的平衡: 規則和界限並非是為瞭限製孩子,而是為瞭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和責任感。我們將學習如何製定清晰、閤理、可執行的傢庭規則,並以一緻性的方式執行。同時,我們也將強調規則背後的邏輯和重要性,讓孩子理解遵守規則是為瞭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 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直觀的榜樣,我們所展現齣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將深深地影響孩子。我們將探討如何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樣”,例如,如何處理衝突、如何麵對失敗、如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何尊重他人等。 獨立成長的空間——放手,也是一種愛: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需要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我們將學習如何適時放手,給予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他們去挑戰自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第四章:時間的饋贈——品味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育兒不是一場急於求成的比賽,而是一段充滿驚喜和感動的生命旅程。當我們將目光從“結果”轉嚮“過程”,我們纔能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珍貴。 看見孩子的進步——每一個小小的裏程碑: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和驚喜。我們將學習如何去發現和欣賞孩子每一個細微的進步,例如,學會瞭新的技能、掌握瞭新的知識、展現瞭新的品格。這些小小的裏程碑,是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父母付齣的最好迴報。 享受當下——不讓遺憾成為未來的“過去式”: 許多父母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忽略瞭與孩子共處的當下。我們將鼓勵大傢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中,去感受他們的童真,去聆聽他們的故事,去創造屬於彼此的美好迴憶。 從錯誤中學習——不止是孩子,父母也一樣: 育兒的路上,沒有人能做到完美。我們會犯錯,孩子也會犯錯。重要的是,我們能否以開放的心態,從錯誤中學習,不斷調整和成長。我們將學習如何麵對自己的不足,如何與孩子一同反思,並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親子關係的深化——在理解與尊重中走嚮成熟: 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關係也在不斷演變。我們將探討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理解和尊重,讓親子關係成為彼此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以及最溫暖的港灣。 《靜水流深:品味為人父母的修煉之道》是一本邀請您與自己對話、與孩子對話、與生命對話的書。它倡導的是一種內在的覺醒,一種深刻的體悟。它相信,當父母的內在得以滋養,當父母的心靈得以修養,孩子自然會在靜默中汲取養分,在愛的土壤中茁壯成長。這本書,獻給所有正在這條充滿愛與責任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學習的父母們。願您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力量,並在與孩子的相伴中,品味到生命最深沉的幸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教養”一詞的理解。過去,我總以為教養是孩子需要學習的一套規則和行為規範,是外在的約束。但這本書卻告訴我,真正的教養,其實是孩子內心深處的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的源泉,恰恰在於父母自身的品格和修養。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並非在“教”孩子,而是在“養”孩子,而“養”的根本,在於父母自身的“涵養”。書中的論述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宏觀的理念到具體的實踐,都給瞭我非常深刻的觸動。我開始反思,我是否在無意中將自己的焦慮、急躁甚至是不成熟的一麵傳遞給瞭孩子?我是否真正做到瞭在孩子麵前保持一個平和、包容、有原則的態度?這本書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去修煉自己的內心,去提升自己的格局。這種“內求”的方式,讓我覺得更加踏實和有效。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的指南。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真誠的語氣,與我進行瞭一場關於親子關係的深度對話。書中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現實生活觀察和深刻理解之上。它讓我明白,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將孩子的“問題”歸咎於孩子本身,卻忽略瞭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埋藏在我們自己身上。作者並非否定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而是強調父母的“內在力量”纔是孩子成長的“定海神針”。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它們真實而 relatable,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也看到瞭身邊其他傢庭的縮影。這種共鳴感,讓我感到不再孤單,也更有勇氣去麵對自己在教養上的不足。這本書沒有提供一蹴而就的“秘籍”,但它教會瞭我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看待親子關係和自身修養的全新視角。它更像是一盞引路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讓我知道,要成為孩子更好的榜樣,首先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以讓人深思,"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光是這個書名,就仿佛在我心中投下瞭一顆石子,蕩漾起層層漣漪。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是一項復雜而充滿挑戰的工程,需要耐心、智慧,甚至是無窮的愛。然而,這本書卻將焦點從孩子本身,巧妙地轉移到瞭父母身上。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不禁開始審視自己,審視我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我是否真的做到瞭“修養”?我的言行舉止,我的情緒控製,我的待人處事,這些點點滴滴是否都在無形中塑造著我的孩子?我開始想象,如果父母自身能夠擁有更高的修養,是否就能更自然、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走嚮正途?這種“以身作則”的教育理念,聽起來如此深刻,又如此貼近生活。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具體地闡述父母修養的重要性,又會提供哪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從而更好地教育我們的孩子。這種對未知內容的期待,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和渴望。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中隻有一個詞在迴響:“覺醒”。它就像一股清流,衝刷瞭我長期以來對親子關係的一些固有認知。我一直以為,教育孩子是一場“攻堅戰”,需要不斷地去“糾正”、“引導”、“塑造”。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更溫和、更具智慧的方式,將我引嚮瞭另一個方嚮——從父母的“修養”齣發。它讓我意識到,孩子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最真實的狀態。我們的焦慮、我們的不耐煩、我們的狹隘,都可能在孩子身上顯現。而當我們開始注重提升自身的修養,當我們學會內觀、自省、成長,我們自然而然地就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更積極、更健康、更充滿愛的成長環境。這本書沒有給我具體的“操作手冊”,但它給瞭我一種“心法”,一種讓我從“管”到“養”,從“外求”到“內求”的轉變。它讓我明白,最好的教養,源於父母自身最美好的品格。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坐下來,靜靜思考瞭很久的書。它的文字並不華麗,但每一個字都飽含力量,直擊人心。書名《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看似簡單,卻道齣瞭一個極其深刻的道理。我曾經也花瞭很多精力去研究各種育兒方法,希望找到最有效的“招式”來應對孩子成長中的種種挑戰。然而,這本書卻提醒我,外在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內在的根基纔是決定一切的關鍵。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為人處世,父母的情緒穩定性,這些無形的東西,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價值觀。我意識到,我可能一直在忙於“管理”孩子,卻忽略瞭“經營”自己。這本書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要努力成為那樣的人。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