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道引:形体牵引篇 |
| 作者 | 徐海朋 |
| 定价 | 49.8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70269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20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在介绍道引养生原理基础上,详细讲解练习前的准备,练习姿势,针对头部、颈项、胸胁、腹部、腰背、四肢以及全身的49种技术动作等,同时对练习后的放松和常见问题进行解答,从有形的机体锻炼入手,对肩紧张、颈椎病、腰背肌肉紧张、失眠等具有非常好的康复效果。 |
| 作者简介 | |
| 徐海朋,上海理工大学,讲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养生学专业;2008-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外聘为教师。现为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教师,从事道引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历时十年,潜心实践中国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记载导引法,受邀在《健身气功》杂志进行多年连载。至2015年以导引法技术为原型,融合中医学知识,完成道引重构,开辟了一条主动养生保健的古法新路。 |
| 目录 | |
| 壹 道引·中国古老的健康手段 一 道引,迷失千年的健康手段 2 二 道引的健康功效 5 三 道引练习的注意事项 6 四 道引课程设计 8 五 道引课堂感悟 10 六 道引常见疑惑解答 11 贰 道引·练习前的准备 道引装备 16 身心准备 17 叁 道引·练习姿势 站立 20 端坐 21 正坐 22 箕坐 23 箕踞坐 24 偏跏 25 蹲坐 26 蹲踞 27 偃卧 28 覆卧 29 直跪 30 平跪 31 胡跪 32 肆 道引·初体验 躯体式 36 头颈式 38 手臂式 40 脊柱式 44 腿脚式 46 伍 道引·健康金手段 头部练习 四角 53 闭目倾头 56 戾头 58 挪头 60 天仰 62 颈项练习 摇肩 65 大形 68 引颈 70 引项 72 捉颏 74 胸胁练习 引胁 77 虎按 80 承胁 82 单举 84 顿手 86 四周 88 折阴 92 振乳 94 腹部练习 胡床 97 践足 100 捻胁 102 引腹 104 引踵 106 振腹 108 腰背练习抑头却背 111 低头捉趾 114 偏跏努膝 116 挽解溪 118 细捩 120 仰引 122 欹身转腰 124 捉足伸脚 126 四肢练习 挽犊鼻 129 决足 132 空捺 134 立踵 136 搂肘 138 振肘 140 挽肘 143 仰肘 146 引胫痹 148 展足 150 踵勾 152 全身练习 摇身 155 端展手足 158 反指 160 飞仙式 162 燕飞 164 正坐调息 166 陆 道引·练习后的放松调理 |
| 编辑推荐 | |
| (1)养生古方法,健康金手段——道引位列中国五大养生医疗手段(道引、推拿、针灸、砭石、汤药)之首,属于主动养生法,作者团队历时十年潜心发掘研发,还原道引技术,重架道引结构,对于康复亚健康人士和众多慢性疾患人群大有裨益。 (2)专业杂志,全年连载——道引技术简单,习练时间地点方便,针对各种慢性病疾和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健身气功》杂志全年连载讲解道引文化和技术。 (3)专业养生,受众收益者多——习练道引,从形体到气血、脏腑的由外及内的养生保健,是健康愉悦的有效健身养生法,更是一种自然美好的生活方式。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但一旦跨越了最初的认知障碍,随之而来的回报是惊人的。它不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致力于提供一种思考的“支架”。我最欣赏的是它如何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哲学中关于“气”的概念与现代认知科学对“神经可塑性”的探索。作者在这两者之间架设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使得那些看似飘渺的道家思想,有了一个可以被现代科学语境所理解的载体。这种跨学科的对话,使得整本书的论证结构显得异常饱满且富有张力。书中对形体如何被“引导”而非简单地“构建”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它暗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主动性和顺应性之间的平衡艺术。如果说许多同类书籍只是描述了现状,那么《道引:形体牵引篇》则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册,指导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生命形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
评分读完《道引:形体牵引篇》,我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来自于书中的宏大叙事,而是源于作者对微观世界——个体生命细节的精妙捕捉与解析。书中对“牵引力”的描述,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它细腻地描绘了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头是如何在无形中牵动着周围的能量场,进而影响到我们身体形态的塑造过程。这种叙事手法极其高明,它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的一些微小技巧,比如调整呼吸的节奏,观察身体的细微反应,每一次实践都印证了作者观察的精确性。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如同高明的匠人打磨玉石,字句之间都透露着打磨的痕迹,绝不容许丝毫的含糊或敷衍。它要求读者不仅用眼睛阅读,更要用心灵去感受、用身体去印证,这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阅读体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重新校准了自己与世界的连接端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刻意追求晦涩难懂来彰显深度,反而采用了大量富有画面感的比喻,让复杂的主题变得生动起来。例如,作者描述“形体牵引”时,将其比喻为潮汐对海岸线的塑形,这种强烈的意象感,让我对“持续性的微小影响如何导致巨大结构性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曾以为我对身体的感知已经足够敏锐,但在阅读了关于“潜意识的牵引蓝图”一章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被忽略的身体信号。这本书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时而深入到哲学思辨的幽深之处,时而又回归到对日常生活具体实践的指导,这种节奏感使得长篇阅读过程也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丝毫不会感到疲惫或枯燥。
评分这本《道引:形体牵引篇》的描摹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哲思的盛宴,它以一种极其古朴却又充满现代洞察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一个关于生命能量与物质形态相互纠缠的奇妙领域。书中对“形体牵引”的探讨,远超出了单纯的生物学或物理学范畴,它深入到了一种近乎玄学的层面,探讨着万物如何在无形的力量指引下,构建出我们所见的客观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其理论框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与浪漫并存的笔触。阅读过程中,我不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关于“意念与物质共振”的论述,那种感觉就像是忽然瞥见了宇宙运行的某个隐藏的底层代码。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充满了启发性的对话,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循循善诱地为你揭示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生命奥秘。对于那些对身心合一、能量流转抱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地图,指引我们穿越迷雾,去重新理解我们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复杂关系。它迫使你放下固有的观念,去接纳一种更宏大、更具动态性的存在图景。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著作,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领悟浮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塑造身体”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然法则和谐共振”的指南。作者在书中对“牵引力场”的描述,打破了我对“固定实体”的僵化认知,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具流动性和可塑性的眼光看待自己。最让我赞叹的是,作者似乎完全没有“布道”的企图心,他只是平静地陈述着他所观察到的规律,将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完全交给了读者。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使得书中的理论更具说服力,因为它不是强加的教条,而是等待被验证的真理片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硬科学”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拥抱生命中那些更微妙、更强大的非线性力量。它确实配得上“引”这个字,因为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深远的自我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