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引:形體牽引篇

道引:形體牽引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海朋 著
圖書標籤:
  • 道引
  • 形體
  • 養生
  • 傳統文化
  • 中醫
  • 健身
  • 運動
  • 健康
  • 養護
  • 功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智博天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0269
商品編碼:2951573581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道引:形體牽引篇
作者 徐海朋
定價 49.80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2270269
齣版日期 2017-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20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在介紹道引養生原理基礎上,詳細講解練習前的準備,練習姿勢,針對頭部、頸項、胸脅、腹部、腰背、四肢以及全身的49種技術動作等,同時對練習後的放鬆和常見問題進行解答,從有形的機體鍛煉入手,對肩緊張、頸椎病、腰背肌肉緊張、失眠等具有非常好的康復效果。

   作者簡介
徐海朋,上海理工大學,講師,2009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體育養生學專業;2008-2009年被中國人民大學外聘為教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體育部教師,從事道引研究、教學和推廣工作。參與省部級課題1項,主持廳局級課題4項,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曆時十年,潛心實踐中國證候學專著《諸病源候論》記載導引法,受邀在《健身氣功》雜誌進行多年連載。至2015年以導引法技術為原型,融閤中醫學知識,完成道引重構,開闢瞭一條主動養生保健的古法新路。

   目錄
壹 道引·中國古老的健康手段
一 道引,迷失韆年的健康手段 2
二 道引的健康功效 5
三 道引練習的注意事項 6
四 道引課程設計 8
五 道引課堂感悟 10
六 道引常見疑惑解答 11


貳 道引·練習前的準備
道引裝備 16
身心準備 17


叁 道引·練習姿勢
站立 20
端坐 21
正坐 22
箕坐 23
箕踞坐 24
偏跏 25
蹲坐 26
蹲踞 27
偃臥 28
覆臥 29
直跪 30
平跪 31
鬍跪 32


肆 道引·初體驗
軀體式 36
頭頸式 38
手臂式 40
脊柱式 44
腿腳式 46


伍 道引·健康金手段
頭部練習
四角 53
閉目傾頭 56
戾頭 58
挪頭 60
天仰 62
頸項練習
搖肩 65
大形 68
引頸 70
引項 72
捉頦 74
胸脅練習
引脅 77
虎按 80
承脅 82
單舉 84
頓手 86
四周 88
摺陰 92
振乳 94
腹部練習
鬍床 97
踐足 100
撚脅 102
引腹 104
引踵 106
振腹 108
腰背練習抑頭卻背 111
低頭捉趾 114
偏跏努膝 116
挽解溪 118
細捩 120
仰引 122
欹身轉腰 124
捉足伸腳 126
四肢練習
挽犢鼻 129
決足 132
空捺 134
立踵 136
摟肘 138
振肘 140
挽肘 143
仰肘 146
引脛痹 148
展足 150
踵勾 152
全身練習
搖身 155
端展手足 158
反指 160
飛仙式 162
燕飛 164
正坐調息 166


陸 道引·練習後的放鬆調理



   編輯推薦
(1)養生古方法,健康金手段——道引位列中國五大養生醫療手段(道引、推拿、針灸、砭石、湯藥)之首,屬於主動養生法,作者團隊曆時十年潛心發掘研發,還原道引技術,重架道引結構,對於康復亞健康人士和眾多慢性疾患人群大有裨益。
(2)專業雜誌,全年連載——道引技術簡單,習練時間地點方便,針對各種慢性病疾和亞健康狀態效果顯著。《健身氣功》雜誌全年連載講解道引文化和技術。
(3)專業養生,受眾收益者多——習練道引,從形體到氣血、髒腑的由外及內的養生保健,是健康愉悅的有效健身養生法,更是一種自然美好的生活方式。

   文摘








   序言

道引:形體牽引篇 序言 宇宙浩瀚,萬物皆有其道。吾輩求道,曆經韆載,參悟天地之理,體悟生生不息之玄妙。本書《道引:形體牽引篇》,非以辭藻之華麗,非以奇技之炫目,乃以精微之道,探究形體之奧秘,尋覓生命之本源。 第一章:形體之源流——精氣神之初探 萬物始於混沌,混沌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乃宇宙演化之大道,亦是萬物形體之根基。人身雖渺小,亦蘊含此宇宙之道。 精: 乃形體之基石,萬物之靈動。人之生,始於父母之精氣,孕育於母體,得以成形。此精,非僅指肉體之液體,更包含生命最初的能量與潛能。孩童之體,精力充沛,成長迅速,乃精氣旺盛之象。隨著年歲增長,精氣逐漸消耗,形體亦隨之衰老。故而,養精蓄銳,乃延年益壽之根本。 氣: 乃形體之動力,生命之活力。氣,流行於身體內外,維係著各髒腑之正常運轉。呼吸吐納,便是與天地之氣相交融。氣之充盈,則體魄強健,精神飽滿;氣之虛弱,則百病叢生,形體羸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雲:“氣者,人之根本也。” 氣之運行,亦有經絡之循行,穴位之節點。牽引形體,離不開氣的引導與推動。 神: 乃形體之主宰,意識之靈魂。神,藏於心,發於眼,寓於情。人之所以為人,區彆於草木走獸,在於其靈性與意識。神之清明,則思維敏捷,判斷準確;神之昏沉,則呆滯愚鈍,反應遲緩。神與形體,形影不離,相互影響。形體衰敗,神亦難安;神誌不清,形體亦會失控。 《道引:形體牽引篇》將從精氣神的相互關係齣發,闡釋它們如何構成人體的基本運動規律,以及如何在形體活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特定的方法,滋養精氣,安撫神誌,從而達到形體上的和諧與平衡。 第二章:牽引之始——形體之感知與反應 形體並非靜止之物,而是一個動態的、時刻感知外界並作齣反應的係統。牽引,即是對這種感知與反應的引導與利用。 感知之網: 我們的身體布滿瞭感知之網。皮膚觸覺,感受到溫度、壓力、疼痛;內髒感官,感知身體內部的飢渴、疲勞、疼痛;還有我們的五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時刻收集著外界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神經係統傳導至大腦,形成感知。 反應之鏈: 感知之後,便是反應。或主動,如伸臂取物;或被動,如受驚彈開。這些反應,往往是條件反射、無意識行為與有意識控製的結閤。牽引術,便是要深入理解這些反應的內在機製,找到可以乾預和引導的節點。 潛能之掘: 人體潛能遠超我們想象。許多時候,我們的形體錶現,受到意識的限製。當我們專注於某一個動作,或者在極端壓力下,形體常常能爆發齣驚人的力量與柔韌性。牽引術,正是要幫助修行者,突破意識的束縛,喚醒形體深處的潛能。 本篇將詳細解析形體感知的生理機製,並深入研究各種反應模式。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特定的感知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敏度,以及如何有意識地引導身體的反應,使之更加精準、高效。 第三章:氣之引導——形體之形塑與調控 氣,是牽引形體的關鍵媒介。氣的流轉,直接影響著形體的姿態、力量和速度。 經絡與穴位: 氣,沿著體內的經絡運行,如同江河之水。經絡不通,則氣滯血瘀,形體僵硬,疼痛難忍。穴位,則是經絡上的重要節點,是氣的匯聚與釋放之地。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以調控氣的流轉,進而影響形體的狀態。 呼吸之妙: 呼吸是氣的主要來源與齣口。深長、均勻的呼吸,能夠促進氣的充盈與暢通。腹式呼吸,能夠調動全身的氣機,達到養生健體的效果。呼吸的節奏與深度,直接影響著牽引動作的力度與穩定性。 意念之助: 意念,是氣的嚮導。古人雲:“意到氣到。” 強大的意念,能夠引導氣流嚮指定的位置,從而實現對形體的精確控製。在牽引過程中,將意念集中於動作的要領,能夠事半功倍。 本章將深入剖析人體經絡的運行規律,介紹常見的關鍵穴位及其在牽引中的作用。我們將學習不同的呼吸技巧,以及如何將意念與呼吸、動作融為一體,從而實現對形體的精妙掌控。 第四章:形體牽引之法——動靜相宜的實踐 形體牽引,並非一味地追求力量或速度,而是追求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動與靜,是形體牽引的兩個重要維度。 柔韌之引: 形體的柔韌性,是牽引的基礎。通過拉伸、舒展等方法,可以放鬆筋骨,拓展關節的活動範圍。柔韌的形體,能夠更好地承受牽引的力量,減少受傷的風險。 力量之發: 力量並非肌肉的蠻力,而是氣的運用與形體結構的配閤。通過特定的樁功、功法,可以鍛煉內勁,將氣的力量轉化為形體的爆發力。 平衡之守: 平衡,是牽引的靈魂。無論是靜態的站樁,還是動態的動作,都需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平衡的形體,能夠更加穩固,應對各種變化。 放鬆之功: 牽引後的放鬆,與牽引本身同等重要。通過調息、靜坐等方法,可以舒緩疲勞,促進身體的恢復,為下一次的牽引做好準備。 本篇將詳細介紹各種形體牽引的實踐方法,包括但不限於: 基礎樁功: 如馬步、虛步、弓步等,它們是培養身體根基、調動全身氣機的基石。 舒展功法: 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它們能夠有效地拉伸筋骨,疏通經絡,增強身體的柔韌性。 內勁訓練: 介紹如何通過特定的導引方法,培養身體的內勁,將氣的力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形體力量。 平衡技巧: 講解如何在各種姿勢下保持身體的平衡,以及如何利用重心轉移來完成復雜的動作。 放鬆與恢復: 提供有效的放鬆方法,幫助修行者在每次練習後迅速恢復,避免過度疲勞。 第五章:牽引之境——身心閤一的升華 形體牽引,不僅僅是對形體的鍛煉,更是對心性的磨礪。當形體達到一定境界時,便能進一步體悟道的真諦。 感知之敏銳: 隨著牽引的深入,修行者的形體感知能力會大大增強。能夠細微地察覺到身體內部氣血的流動,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 意識之清晰: 牽引過程中的專注與寜靜,能夠幫助淨化心靈,提高意識的清晰度。雜念減少,思緒變得更加明朗。 身心之和諧: 當形體與意識達到和諧統一時,便能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舒暢與自在。這種狀態,是身心閤一的真實寫照。 道之體悟: 形體牽引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對自身形體的深入探索,來體悟宇宙萬物的運行之道。當形體能夠自由地錶達其內在的能量與意念時,便離道更近一步。 結語 《道引:形體牽引篇》並非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部引導修行者深入探索自身形體奧秘的入門之書。道之修煉,貴在持之以恒,貴在用心體悟。願本書能夠為您打開一扇通往形體智慧之門,助您在追求身心和諧、生命圓滿的道路上,行得更遠,悟得更深。 注: 本書內容純屬理論探討,旨在引導讀者思考形體與內在能量的關聯,任何實際的身體練習,請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道引:形體牽引篇》,我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於書中的宏大敘事,而是源於作者對微觀世界——個體生命細節的精妙捕捉與解析。書中對“牽引力”的描述,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它細膩地描繪瞭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頭是如何在無形中牽動著周圍的能量場,進而影響到我們身體形態的塑造過程。這種敘事手法極其高明,它將晦澀的理論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書中的一些微小技巧,比如調整呼吸的節奏,觀察身體的細微反應,每一次實踐都印證瞭作者觀察的精確性。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如同高明的匠人打磨玉石,字句之間都透露著打磨的痕跡,絕不容許絲毫的含糊或敷衍。它要求讀者不僅用眼睛閱讀,更要用心靈去感受、用身體去印證,這是一種極具互動性的閱讀體驗,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重新校準瞭自己與世界的連接端口。

評分

這本《道引:形體牽引篇》的描摹簡直是一場視覺與哲思的盛宴,它以一種極其古樸卻又充滿現代洞察力的方式,將我們帶入一個關於生命能量與物質形態相互糾纏的奇妙領域。書中對“形體牽引”的探討,遠超齣瞭單純的生物學或物理學範疇,它深入到瞭一種近乎玄學的層麵,探討著萬物如何在無形的力量指引下,構建齣我們所見的客觀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構建其理論框架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與浪漫並存的筆觸。閱讀過程中,我不時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於“意念與物質共振”的論述,那種感覺就像是忽然瞥見瞭宇宙運行的某個隱藏的底層代碼。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著,而是充滿瞭啓發性的對話,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對麵,循循善誘地為你揭示那些常人難以察覺的生命奧秘。對於那些對身心閤一、能量流轉抱有濃厚興趣的探索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其珍貴的地圖,指引我們穿越迷霧,去重新理解我們自身與周遭環境的復雜關係。它迫使你放下固有的觀念,去接納一種更宏大、更具動態性的存在圖景。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但一旦跨越瞭最初的認知障礙,隨之而來的迴報是驚人的。它不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緻力於提供一種思考的“支架”。我最欣賞的是它如何巧妙地融閤瞭東方哲學中關於“氣”的概念與現代認知科學對“神經可塑性”的探索。作者在這兩者之間架設瞭一座堅實的橋梁,使得那些看似飄渺的道傢思想,有瞭一個可以被現代科學語境所理解的載體。這種跨學科的對話,使得整本書的論證結構顯得異常飽滿且富有張力。書中對形體如何被“引導”而非簡單地“構建”的論述,尤其發人深省。它暗示瞭一種更高層次的主動性和順應性之間的平衡藝術。如果說許多同類書籍隻是描述瞭現狀,那麼《道引:形體牽引篇》則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冊,指導我們如何成為自己生命形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者。

評分

這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的著作,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領悟浮現。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塑造身體”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如何與自然法則和諧共振”的指南。作者在書中對“牽引力場”的描述,打破瞭我對“固定實體”的僵化認知,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具流動性和可塑性的眼光看待自己。最讓我贊嘆的是,作者似乎完全沒有“布道”的企圖心,他隻是平靜地陳述著他所觀察到的規律,將判斷和選擇的權利完全交給瞭讀者。這種尊重讀者的態度,使得書中的理論更具說服力,因為它不是強加的教條,而是等待被驗證的真理片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從“硬科學”的束縛中掙脫齣來,去擁抱生命中那些更微妙、更強大的非綫性力量。它確實配得上“引”這個字,因為它引導著我們走嚮更深遠的自我認知。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某些專業書籍那樣刻意追求晦澀難懂來彰顯深度,反而采用瞭大量富有畫麵感的比喻,讓復雜的主題變得生動起來。例如,作者描述“形體牽引”時,將其比喻為潮汐對海岸綫的塑形,這種強烈的意象感,讓我對“持續性的微小影響如何導緻巨大結構性變化”有瞭更深刻的體悟。我曾以為我對身體的感知已經足夠敏銳,但在閱讀瞭關於“潛意識的牽引藍圖”一章後,我纔意識到自己錯過瞭多少被忽略的身體信號。這本書的敘述節奏張弛有度,高潮迭起,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注意力,時而深入到哲學思辨的幽深之處,時而又迴歸到對日常生活具體實踐的指導,這種節奏感使得長篇閱讀過程也充滿瞭探索的樂趣,絲毫不會感到疲憊或枯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