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奥林匹克回忆录
定价:45.00元
作者:(法)皮埃尔·德·顾拜旦,刘汉全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11007473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的大量相关著作,不断付梓出版。但是过多阅读诠释性著作,有时会使人忘记作者本人在其原著中所表达的初衷和本意。有多少人读过那位与千年的传统连在一起的、创建了新奥运会的人物的《奥林匹克回忆录》?1931年,皮埃尔·德·顾拜旦69岁,出版了这部《奥林匹克回忆录》。他可以在充分长久的时间之后,高屋建瓴地回首他单枪匹马、排除万难、艰苦创业的初阶段了。正如他在本书结束部分所写的那样,他力图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物的相应价值和自然发展的结果。
内容提要
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的大量相关著作,不断付梓出版。但是过多阅读诠释性著作,有时会使人忘记作者本人在其原著中所表达的初衷和本意。有多少人读过那位与千年的传统连在一起的、创建了新奥运会的人物的《奥林匹克回忆录》?1931年,皮埃尔·德·顾拜旦69岁,出版了这部《奥林匹克回忆录》。他可以在充分长久的时间之后,高屋建瓴地回首他单枪匹马、排除万难、艰苦创业的初阶段了。正如他在本书结束部分所写的那样,他力图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物的相应价值和自然发展的结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跨越国界和时代的优雅与力量感。即便经过翻译的转译,那种法式的严谨逻辑和对精准表达的追求依然清晰可见,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知识分子的风度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关怀。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教育”和“青年发展”的论述,那些句子像是有节奏感的鼓点,不断敲击着现代社会中那些被功利主义裹挟的心灵。他很少使用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周密的论证,来阐述体育运动如何成为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国际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读起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份历史记录,而是在接受一次高规格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育,语言的精炼度和思想的深度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见之下,便给人一种沉稳而又蕴含力量的感觉,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触感,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捧读。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克制的色彩运用,没有过分花哨的装饰,而是用一种近乎古典的图腾或者简洁的字体排版,暗示着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与不朽精神。拿到手中,分量感也恰到好处,既不至于轻飘得让人觉得内容空泛,也绝不笨重得让人望而却步,这或许正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具象化表达——既要轻盈矫健,又要根基稳固。内页的纸质也值得称赞,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猜想,作者在选择出版形式时,一定也参考了如何最好地承载这份跨越时代的智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收藏价值,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文字的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视的艺术品。整体来看,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对体育、对人类理想的由衷敬意。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大概是“召唤”。它唤醒了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越自我的渴望,那种不为奖牌和名利,只为挑战极限、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纯粹动力。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重置”,让人暂时抽离日常琐碎的烦恼,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伴与对手。这本书的价值,绝不局限于体育史爱好者,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哲学指南。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回顾历史进程,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火种,并赋予其持久燃烧的信念。这份深远的启示意义,远超出了纸张本身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老实说,并非那种一蹴而就、情节跌宕起伏的快餐式读物。相反,它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智者,缓缓展开他记忆的画卷,每一个段落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需要读者静下心来,仔细摩挲才能品味出其内在的光泽。开篇部分,我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自省与对时代背景的细致勾勒,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展示辉煌的成就,而是首先搭建起一个宏大的思想框架,将个人的抱负与整个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叙事手法,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历史语境的理解力,但一旦你适应了这种沉稳的步调,就会发现,每一个看似平淡的描述背后,都隐藏着推动历史前行的巨大张力。它不是在讲述一场场比赛的胜负,而是在剖析一种信念是如何在混沌中诞生、成长并最终影响世界的,这种娓娓道来的力量,远比直接的呐喊来得更为持久和震撼人心。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留意到作者对于“理想主义”的探讨,简直是入木三分,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光辉。他没有将“奥林匹克”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概念,而是坦诚地展现了构建这样一个国际性理想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阻碍、政治角力乃至人性中的弱点。这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张力的坦率揭示,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尤为可信和深刻。它不像某些颂歌式文献那样一味歌颂,反而更像是一份充满血泪的建设蓝图,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这种审慎的乐观主义,让我对作者本人的历史角色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他不仅是构想者,更是那个时代最坚韧的实践者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