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内容介绍
这本书虽然厚厚一本,但阅读起来却没有丝毫的枯燥感,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着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每当我遇到一个稍微有点难理解的概念时,它总能在下一页或者下一段给出更形象的比喻,或者通过一个有趣的练习来加深我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记号”和“表情”的那一部分。之前我总觉得,音乐的表情都是由演奏者自己去“悟”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表情其实都写在谱子里。那些各种各样的记号,像是音符的“表情符号”,指示着音乐的喜怒哀乐,快慢急缓。我尝试着去解读一些简单的乐谱,以前看到那些小小的记号就头疼,现在却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密码,等待我去破解。当我按照书里讲解的,去感受一个“crescendo”带来的音量渐强,或者一个“ritardando”带来的速度渐慢时,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与音乐进行一场“对话”,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收。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乐谱一窍不通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简谱有了基本认识,甚至能够尝试读懂简单旋律的“音乐初学者”,这种转变,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记号!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头疼,我一直以为音乐里各种各样的记号是专门给专业人士看的,什么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还有各种表情记号,简直是天书。但这本书让我觉得,这些记号其实都是音乐的“小助手”,它们是为了让音乐表达得更清晰、更丰富。它把每一个记号都拆解开来,详细解释它的作用,比如升记号会让音升高半个音,降记号会让音降低半个音,还原记号就是把之前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原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还专门讲了力度记号和速度记号,比如“p”代表轻柔,“f”代表强有力,还有“andante”、“allegro”这些速度词,都配了相应的声音感受描述,甚至还引用了一些经典乐曲的片段来举例,让我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些记号对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我之前听一首激昂的曲子,只觉得“哇,好热闹”,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很多“f”和快的速度记号在起作用。它甚至还教我怎么根据这些记号来“读懂”一首曲子的情绪,这种感觉就像是解锁了一项新技能,看待音乐的视角都变得不一样了,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听”音乐的普通听众,而是开始能“理解”音乐的语言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像我这样对音乐怀揣梦想,却又深感技术门槛而望而却步的“小白”们送来的及时雨!我一直都很喜欢听歌,总觉得那些优美的旋律背后一定隐藏着一套神奇的语言,而简谱,就是这套语言中最容易被我这样的初学者理解和入门的。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零基础”承诺真的做到了。从最基本的乐理概念,比如音符的名字、唱名,到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虽然这本书主打简谱,但提及相关的基础乐理知识也能帮助建立更全面的理解),都讲解得极其细致,生怕读者漏掉任何一个环节。特别是关于音程的部分,我之前觉得这部分一定很抽象,但书里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这个音痴也能大概理解不同音程听起来会有什么感觉。而且,它并没有一股脑地灌输知识,而是循序渐进,每讲解一个概念,都会立刻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让你动手去试,去感受,去记忆。这比单纯看书本要有效得多!我最怕的就是那种讲一大堆理论,然后就没有然后的书,这本书完全不是,它真的把“学以致用”贯彻到底。我最近正在尝试用它教我五岁的孩子认识音符,连他都能跟着书上的图画和简单的讲解模仿,这就更说明了这本书的易懂性和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节奏和节拍的讲解方式。我之前总觉得音乐里的“快慢”和“强弱”是凭感觉来的,完全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拍子打不对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这本书用了非常直观的图示和口诀,把复杂的节奏型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然后一步步组合。比如,它解释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时,不仅仅是告诉大家它们代表多长的时值,还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来模拟,并且用不同的图形大小来直观对比,让我一下就明白了它们之间的时长关系。关于节拍,无论是二四拍、三四拍还是四四拍,书里都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比如像行走的步伐,或者像心跳的规律,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节奏感。最关键的是,它还配有很多节奏练习的小片段,而且是循序渐进的,从最简单的四四拍开始,慢慢加入切分音、附点音符等等,我跟着书上的指示,跟着节拍器,慢慢地就能打准拍子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甚至开始尝试跟着书里的节奏练习,边打拍子边唱简单的旋律,虽然还有点磕磕绊绊,但感觉自己真的在“玩”音乐,而不是被音乐“折磨”。
评分音程,这个概念我之前听过,但一直没搞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感觉很玄乎。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音程,而且用了我完全没想到的方式。它不是直接给我一堆数字和公式,而是从“听觉”的角度入手,让我在理解音程之前,先去感受不同音程的声音。比如,它让我听一个音,然后想象另一个音,并告诉我这个“距离”就叫做音程。它把不同的音程,像“大二度”、“小三度”等等,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比喻,比如“小星星”的第一个音程,还有像“啊——”拉长音时,同一个音唱两次,虽然听起来一样,但如果唱高一点,那种感觉就很不一样。最妙的是,它还鼓励我们自己去弹奏或者哼唱,去体会不同音程的“距离感”和“色彩感”。我之前弹钢琴,只知道要按下哪个键,但从来不知道按下这个键和那个键形成的“关系”是什么。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原来音与音之间是有“关系”的,这种关系决定了音乐的和谐与不和谐,也构成了旋律的起伏和情感的色彩。虽然我还没完全掌握所有音程的名称和对应的听感,但至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些音程的精妙组合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