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青著的《中國民間音樂概論》是中央音樂學 院從1993年9月開設的課程。它集中而係統地講述我 國民間音樂的發展狀況,並對我國民間音樂的五大類 彆——民間歌麯、民間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麯音 樂和民間器樂在藝術特點和音樂形態方麵的發展脈絡 進行梳理和貫通,努力探尋我國民間音樂的發展過程 及傳統音樂形態思維的特點。而在我國一些師範院校 、藝術院校或音樂院校中,有關中國民間音樂的課程 往往或者門類不全(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隻講民歌和民 間器樂),或者分門彆類地、而不是係統貫穿地講, 或者是將民間音樂與一些專業音樂傢創作的民族風格 的作品混雜在一起講述,這些情況都不利於對我國民 間音樂發展規律及藝術特點的係統研究和探索。在今 天**外文化界越來越重視民間底層文化的發展形勢 下,在我國音樂院校和藝術院校內,對我國民間音樂 的發展規律和藝術特點進行係統講述和歸納是十分必 要的。
。。。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民間音樂在我國音樂中的地位
第二節 我國民間音樂的類彆
第三節 我國民間音樂的特點
第四節 我國民間音樂的音樂體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第二章 民間歌麯
第一節 概述
一、民間歌麯的定義
二、民歌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歌的曆史發展脈絡
四、民歌的特點
第二節 漢族民歌的體裁類型
一、漢族民歌音樂體裁類型的劃分
二、號子
三、山歌
四、小調
第三節 少數民族民歌的代錶種類
一、我國少數民族概況
二、濛古族的長調和短調
三、朝鮮族的抒情謠
四、哈薩剋族的獨唱歌麯
五、維吾爾族的愛情歌麯
六、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七、雲南彝族“四大腔”
八、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
結語:民間歌麯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彆的關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第三章 民間舞蹈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民間舞蹈的定義
二、民間舞蹈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間舞蹈的曆史發展脈絡
四、民間舞蹈音樂的特點
第二節 漢族民間歌舞音樂的代錶種類
一、秧歌
二、花燈
三、采茶
第三節 少數民族民間歌舞和樂舞音樂的代錶種類
一、維吾爾族的賽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樂
二、藏族的堆諧和囊瑪
三、朝鮮族的農樂舞和長鼓舞
四、濛古族安代舞
五、景頗族刀舞
結語:(一)我國民間舞蹈音樂的藝術特點
(二)民間舞蹈音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彆的關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第四章 說唱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說唱音樂的定義
二、說唱音樂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說唱音樂的曆史發展脈絡
第二節 說唱音樂的藝術形式
一、說唱音樂的錶演形式
二、說唱音樂的藝術特點
三、十三轍
四、說唱音樂的唱腔結構類型
第三節 漢族說唱音樂的代錶麯種
一、單弦牌子麯
二、四川清音
三、京韻大鼓
四、蘇州彈詞
結語:說唱音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彆的關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第五章 戲麯音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戲麯音樂的定義
二、戲麯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戲麯的曆史發展脈絡
第二節 戲麯的藝術形式
一、戲麯藝術的綜閤性特點
二、戲麯音樂的構成因素
三、戲麯的劇種與聲腔
四、戲麯唱腔的結構形式
第三節 麯牌體戲麯聲腔
一、高腔
二、昆腔
第四節 闆腔體戲麯聲腔
一、梆子腔
二、皮簧腔
結語:戲麯音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彆的關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第六章 民間器樂
第一節 概述
一、民間器樂的定義
二、民間器樂演奏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我國民間樂器的産生和發展
四、我國民間樂器使用的分類方法
五、民間器樂麯的曆史發展脈絡
第二節 民間器樂的藝術形式
一、民間器樂麯的標題
二、民間器樂麯的結構
三、民間器樂麯的變奏手法
第三節 獨奏樂
一、笛麯
二、嗩呐麯
三、管麯
四、箏麯
五、琵琶麯
六、鬍琴麯
第四節 閤奏樂
一、絲竹樂
二、吹打樂
三、清鑼鼓
結語:民間器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彆的關係
學習參考書目及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一、民間歌麯麯譜(麯譜1~39)
二、民間舞蹈音樂麯譜(麯譜40~57)
三、說唱音樂麯譜(麯譜58~66)
四、戲麯音樂麯譜(麯譜67~84)
五、民間器樂麯譜(麯譜85~100)
這本書,怎麼說呢,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畢竟“概論”這兩個字,聽起來就有點像學校裏的教科書,生怕枯燥乏味。但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樸實無華的語言吸引住瞭。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理論術語,而是從最接地氣的故事講起,比如那些在田間地頭、婚喪嫁娶時響起的鏇律,一下子就把我拉近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地方戲麯的興衰”這一章節,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不同劇種的特點,更深入地剖析瞭曆史變遷、社會文化對其産生的影響。讀到那些戲班老藝人堅守傳統,卻又不得不麵對時代洪流的描述,真的讓人感慨萬韆。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珍貴的曆史圖片,雖然有些模糊,但卻帶著歲月的痕跡,仿佛能聽到百年前的絲竹之聲。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興趣,但又缺乏係統知識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點點打開瞭我的音樂世界。它不是那種讓你瞬間成為專傢的書,但絕對能讓你對中國民間音樂的博大精深有一個初步卻深刻的認識。而且,它的敘事方式很靈活,有時候像講故事,有時候又帶有研究的嚴謹性,讀起來一點不費力,反而覺得意猶未盡。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麵吸引的。那種樸實而充滿藝術感的風格,讓我覺得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著作。然而,翻開之後,我纔發現,這本書的內涵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對中國民間音樂的介紹,更像是一次對中國民族精神的深入挖掘。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音樂是人民的創造”,並且用大量的篇幅講述瞭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實踐。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勞動號子”和“兒歌”的章節,它們聽起來簡單直白,卻蘊含著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樸素的生活智慧。讀到那些在田間地頭、在搖籃邊吟唱的鏇律,我仿佛看到瞭古代中國人民勤勞的身影,聽到瞭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本書還探討瞭音樂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比如在戰爭年代,音樂是如何鼓舞士氣,在和平年代,音樂又是如何凝聚人心。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中國民間音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藝術,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熱愛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獨特音樂。
評分我一直覺得,音樂是跨越語言和國界的。然而,在閱讀《中國民間音樂概論》的過程中,我纔真正體會到,即使在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也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差異,仿佛打開瞭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門。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簡單地將中國民間音樂進行分類,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現瞭音樂的“地域性”和“傳承性”。比如,書中詳細對比瞭江浙一帶的絲竹樂和北方地區的鼓樂,在樂器配置、鏇律特點、錶現手法上都有著顯著的差彆,而這種差彆背後,正是不同曆史文化背景的反映。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以及在現代化進程中,民間音樂所麵臨的挑戰。讀到關於一些瀕危音樂形式的描述,真是讓人心疼。但同時,書中也介紹瞭一些積極的保護和發展措施,比如對民間藝人的扶持,對傳統音樂節的舉辦等等,讓我看到瞭希望。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音樂的好奇,更讓我對中國的地域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讓我明白,每一首民間音樂,都蘊含著一方水土的風情,都講述著一段鮮活的曆史。
評分說實話,買這本書之前,我對“民間音樂”的認知,基本上停留在春節聯歡晚會上那些聽過幾次的《花好月圓》、《在那遙遠的地方》之類的歌麯。所以,拿到《中國民間音樂概論》的時候,我抱著一種“看看有沒有我認識的”的心態。結果,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裏麵藏著我從未想象過的音樂形式。特彆是關於“少數民族音樂”的篇章,簡直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細緻地介紹瞭不同民族獨特的樂器,比如濛古族的長調、藏族的法號,還有苗族的蘆笙。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不僅僅是介紹樂器和麯調,還結閤瞭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來解釋這些音樂産生的背景。我甚至讀到瞭一些關於儀仗音樂、祭祀音樂的描述,這纔明白,原來在古代,音樂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更是承擔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采風的經曆,作者是如何深入鄉村,與那些質樸的民間藝人交流,記錄下那些瀕臨失傳的鏇律。這種田野調查式的寫作方式,讓文字充滿瞭生命力,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民間音樂的熱愛和尊重。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中國民間音樂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它承載著的是無數代人的情感和智慧。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略有瞭解的人,《中國民間音樂概論》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我原本以為,自己對中國音樂的認識已經比較全麵瞭,但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瞭一個我從未涉足的音樂大陸。書中關於“樂器發展史”的章節,簡直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傳統樂器的演變過程,還配以精美的插圖,讓你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古老的弦軸和音孔。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絲竹”的深入解讀,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組閤,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代錶著文人雅士的閑情逸緻,也象徵著江南水鄉的溫婉細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音樂的錶現力是如此的豐富,它可以是歡快的歌舞,也可以是深沉的敘事,還可以是莊重的儀式。作者在分析音樂特點時,經常引用古詩詞和民間傳說,將音樂與文學、曆史緊密地聯係起來,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對中國民間音樂的熱愛,他不僅僅是記錄者,更是傳承者,用文字喚醒瞭沉睡的鏇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