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青著的《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是中央音乐学 院从1993年9月开设的课程。它集中而系统地讲述我 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 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 乐和民间器乐在艺术特点和音乐形态方面的发展脉络 进行梳理和贯通,努力探寻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 及传统音乐形态思维的特点。而在我国一些师范院校 、艺术院校或音乐院校中,有关中国民间音乐的课程 往往或者门类不全(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只讲民歌和民 间器乐),或者分门别类地、而不是系统贯穿地讲, 或者是将民间音乐与一些专业音乐家创作的民族风格 的作品混杂在一起讲述,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对我国民 间音乐发展规律及艺术特点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在今 天**外文化界越来越重视民间底层文化的发展形势 下,在我国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内,对我国民间音乐 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点进行系统讲述和归纳是十分必 要的。
。。。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第二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
第三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二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歌曲的定义
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四、民歌的特点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
二、号子
三、山歌
四、小调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
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三、朝鲜族的抒情谣
四、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五、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六、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七、云南彝族“四大腔”
八、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结语:民间歌曲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秧歌
二、花灯
三、采茶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三、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四、蒙古族安代舞
五、景颇族刀舞
结语:(一)我国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特点
(二)民间舞蹈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说唱音乐的定义
二、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一、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
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三、十三辙
四、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
第三节 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
一、单弦牌子曲
二、四川清音
三、京韵大鼓
四、苏州弹词
结语:说唱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五章 戏曲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节 戏曲的艺术形式
一、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特点
二、戏曲音乐的构成因素
三、戏曲的剧种与声腔
四、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
第三节 曲牌体戏曲声腔
一、高腔
二、昆腔
第四节 板腔体戏曲声腔
一、梆子腔
二、皮簧腔
结语:戏曲音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第六章 民间器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器乐的定义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
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
五、民间器乐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节 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三、民间器乐曲的变奏手法
第三节 独奏乐
一、笛曲
二、唢呐曲
三、管曲
四、筝曲
五、琵琶曲
六、胡琴曲
第四节 合奏乐
一、丝竹乐
二、吹打乐
三、清锣鼓
结语:民间器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学习参考书目及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民间歌曲曲谱(曲谱1~39)
二、民间舞蹈音乐曲谱(曲谱40~57)
三、说唱音乐曲谱(曲谱58~66)
四、戏曲音乐曲谱(曲谱67~84)
五、民间器乐曲谱(曲谱85~100)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了解的人,《中国民间音乐概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原本以为,自己对中国音乐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了,但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一个我从未涉足的音乐大陆。书中关于“乐器发展史”的章节,简直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变过程,还配以精美的插图,让你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古老的弦轴和音孔。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丝竹”的深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也象征着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的表现力是如此的丰富,它可以是欢快的歌舞,也可以是深沉的叙事,还可以是庄重的仪式。作者在分析音乐特点时,经常引用古诗词和民间传说,将音乐与文学、历史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民间音乐的热爱,他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传承者,用文字唤醒了沉睡的旋律。
评分我一直觉得,音乐是跨越语言和国界的。然而,在阅读《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即使在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也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仿佛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中国民间音乐进行分类,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音乐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比如,书中详细对比了江浙一带的丝竹乐和北方地区的鼓乐,在乐器配置、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别,而这种差别背后,正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反映。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音乐所面临的挑战。读到关于一些濒危音乐形式的描述,真是让人心疼。但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积极的保护和发展措施,比如对民间艺人的扶持,对传统音乐节的举办等等,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音乐的好奇,更让我对中国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每一首民间音乐,都蕴含着一方水土的风情,都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面吸引的。那种朴实而充满艺术感的风格,让我觉得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然而,翻开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介绍,更像是一次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深入挖掘。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音乐是人民的创造”,并且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实践。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劳动号子”和“儿歌”的章节,它们听起来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智慧。读到那些在田间地头、在摇篮边吟唱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勤劳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还探讨了音乐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比如在战争年代,音乐是如何鼓舞士气,在和平年代,音乐又是如何凝聚人心。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中国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热爱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音乐。
评分说实话,买这本书之前,我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些听过几次的《花好月圆》、《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类的歌曲。所以,拿到《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的时候,我抱着一种“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的心态。结果,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藏着我从未想象过的音乐形式。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篇章,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细致地介绍了不同民族独特的乐器,比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法号,还有苗族的芦笙。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乐器和曲调,还结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来解释这些音乐产生的背景。我甚至读到了一些关于仪仗音乐、祭祀音乐的描述,这才明白,原来在古代,音乐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更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书中还提到了很多采风的经历,作者是如何深入乡村,与那些质朴的民间艺人交流,记录下那些濒临失传的旋律。这种田野调查式的写作方式,让文字充满了生命力,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承载着的是无数代人的情感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概论”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像学校里的教科书,生怕枯燥乏味。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理论术语,而是从最接地气的故事讲起,比如那些在田间地头、婚丧嫁娶时响起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拉近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地方戏曲的兴衰”这一章节,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不同剧种的特点,更深入地剖析了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读到那些戏班老艺人坚守传统,却又不得不面对时代洪流的描述,真的让人感慨万千。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虽然有些模糊,但却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能听到百年前的丝竹之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打开了我的音乐世界。它不是那种让你瞬间成为专家的书,但绝对能让你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初步却深刻的认识。而且,它的叙事方式很灵活,有时候像讲故事,有时候又带有研究的严谨性,读起来一点不费力,反而觉得意犹未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