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
定价:69.80元
作者:【美】拉里·格林(Larry Greene)、鲁斯·佩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54357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用于越野跑、场地跑和公路跑的青少年跑步实战计划!
内容提要
作为外国畅销的体育书籍之一,《青少年长跑训练》已经帮助了无数跑者达到了缩短跑步用时、避免运动伤害和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表现的效果。通过进一步更新、扩展和加强,《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已成为越野跑、场地跑和公路跑运动员和教练的读物。在《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一书中,跑步专家拉里·格林和鲁斯·佩特从世界上卓有成效的高中和大学跑步课程中汲取经验,并结合从中发现的关于训练、发展和体能训练的新研究结果,帮助使用者通过优化跑步节奏、间歇训练和技术动作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提供给使用者在专项训练中避免运动损伤和克服挫折方面的专业化建议和策略。《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不仅提供了系统的每日、每月和每赛季训练计划,还涵盖了包括营养供给,赤脚跑步和极简跑鞋以及男性和女性跑者特殊的训练需求等内容,是跑步运动方面内容体系化、前沿的书籍,也是跑步教练、青少年跑者及其家长的实用读物,《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涵盖了读者所需的一切知识并帮助运动员名列前茅!
目录
部分 跑步的基本原则
1 发育 3
发育原则1:在青春期前限制训练量 3
发育原则2:考虑个体差异 9
发育原则3:重视新手的一般身体素质10
发育原则4:逐步增加训练负荷 13
发育原则5:逐步增加比赛距离 14
发育原则6:强调心理素质训练14
发育原则7:强调正确的跑步技术 15
发育原则8:重视自我完善 16
发育原则9:永远不要在健康上作出妥协 16
发育原则10:让它变得有趣18
大步向前18
2 青少年生理学 19
为打破纪录的梦想而奔跑 20
有ATP 吗 20
用磷酸肌酸补充ATP 22
来自食物和氧气的能量 23
能量转换途径的作用 26
有氧能力关系重大 27
提高大有氧能力 30
有助于提高耐力和速度的肌纤维32
无氧能力同样也很重要 34
恢复和睡眠:提高体适能的关键 35
通过扎实的跑步技术节省能量 36
后一圈生理学 38
大步向前 39
3 均衡营养 ................................................................................... 41
营养、膳食和成绩 ........................................................................... 42
每日卡路里需求43
碳水化合物摄入 44
脂肪摄入 49
蛋白质摄入 53
其他关键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56
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56
女员三联征 59
保持补水60
用于比赛的能量:比赛前和比赛后进食 61
大步向前 63
4 冠军心智65
强大的身心联系 65
提高动力和意志力 66
建立信心 67
设置训练目标 69
提高专注度 70
带着积极的心态进行准备 72
视觉化成功 72
研究比赛 73
遵循相似的套路74
比赛策略 74
以时间为比赛目标76
以名次为比赛目标 79
以名为比赛目标81
大步向前81
5 跑步姿势基础 83
良好的跑步姿势= 好成绩 83
技术和伤病预防85
分解跨步周期86
技术秘诀88
大步向前98
第2 部分 训练和比赛计划
6 一般性训练 101
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102
动态和静态拉伸103
提高灵活性的练习和游戏 118
提高力量耐力118
循环训练 119
负重训练 133
山坡跑 149
神经肌肉功能以及技术技巧 150
技术训练150
发展心肺功能155
大步向前160
7 比赛专项训练161
发展有氧功率162
发展无氧能力169
发展比赛专项能力:全面发展171
发展比赛专项心理素质176
大步向前178
8 制订计划181
步:评估初始体能水平并回顾历史181
第二步:为比赛和训练设定目标192
大步向前199
9 训练计划 201
第三步:制订大训练周期202
第四步:计划每日和每周训练课210
大步向前223
10 应对挫折225
评估训练和比赛成果225
修改训练计划229
应对伤病 236
为了多样性和乐趣暂时离开跑道240
大步向前242
参考文献243
关于作者245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拉里·格林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动作科学硕士,南卡罗来纳大学运动科学博士;先后指导青少年、大学和职业级别长跑选手,曾担任卡罗来纳青少年马拉松越野跑步协会总监;高中时赢得佛罗里达州越野跑和2 英里跑冠军, 获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奖学金;1984 年创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1 小时01 分27 秒),并在美国田径锦标赛的10000 米比赛中获得第四名;1987 年在美国奥林匹克节上获得半程马拉松季军。
鲁斯·佩特
俄勒冈大学运动生理学博士,南卡罗来纳大学运动科学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美国促进体育活动联盟以及美国体育活动计划联盟的主席;曾多次受到美国医疗、体育教育、娱乐和舞蹈联盟、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健身领导协会以及美国总统健康和体育委员会的表彰;曾担任两届美国女子马拉松奥运选拔赛的总监。
译者介绍
沈兆喆
跑步爱好者,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方向硕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能训练师,助理研究员,备战伦敦与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成员;美国体能协会认证体能训练师(CSCS),美国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NSCA—CPT);长期为花样游泳、游泳、乒乓球、赛艇和摔跤等国家队提供体能训练指导服务;《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体能训练、跑步运动。
王雄
清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创建人、负责人,备战2012 伦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召集人,备战2016 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体能训练组组长;为游泳、排球、乒乓球、跳水和帆板等十余支国家队提供过体能测评和训练指导服务;《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主编,《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整体拉伸:3 步提升全身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全彩图解第2 版)》《之路:奥运冠军是如何炼成的》等书译者,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体育科学》等中外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体能训练、运动生理、青少年体育、互联网体育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活力,那种鲜亮的橙色和充满动感的跑者剪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运动科学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指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内容一定很扎实。我翻开目录,立刻被“耐力构建的金字塔”那章吸引住了,它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的训练框架,不同于我之前接触过的那些零散的训练计划。作者在引言中提到,长跑不仅仅是双腿的重复运动,更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让我非常受用。我特别期待能深入了解其中关于“个体化恢复周期”的章节,因为我的训练瓶颈往往出在恢复不足上。从排版来看,图表和数据分析都相当专业,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励志口号,而是真正能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倾听身体信号,避免过度训练的实用工具。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高,纸张光滑,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损坏,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买很多运动书籍都是“看个热闹”,但这一本给我一种“工具箱”的感觉,而不是“说明书”。我最欣赏它对于“心理韧性”的探讨,很多跑者都会忽略这一点,认为只要身体练好了就行。然而,面对漫长的马拉松赛程,心理防线比腿部的肌肉更早崩溃。这本书似乎有一整章专门讲解如何构建“心理防护罩”,比如如何在撞墙期使用特定的自我对话来重塑神经通路。这对于提升精神集中度和疼痛耐受力,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此外,它的配图非常精妙,很多都是清晰的分解动作图,比如关于摆臂力量传递的示意图,我对着镜子试了几次,立刻就感觉到了核心力量的微妙变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感染力,虽然是科学著作,但一点也不枯燥,充满了对跑步运动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它让我觉得,我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训练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富耐心的教练的私房笔记。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出乎意料地高,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运动生理学术语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预防性力量训练”的那一部分,它详细列举了一套针对跑者常见伤病(如髂胫束综合征、足底筋膜炎)的专项强化练习,并且明确标注了每周的训练频率和组次数建议,实用性极强。不同于其他书籍只是简单地建议“多做力量训练”,这本书给出了“为什么要做”和“具体怎么做”的完整闭环。我前段时间右膝总是不适,翻阅到这本书后,对照着书中的评估表自我诊断了一下,发现是我臀中肌力量不足导致的代偿性发力问题。书中提供的几个小器械训练,坚持了两周,那个困扰我许久的小疼痛居然奇迹般地减轻了许多。这种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细节,才是衡量一本运动书籍价值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是在一个跑友群里听说了这本书,据说里面关于“乳酸阈值提升的微调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解析。我个人是那种典型的“跑者”,跑了几年,但总感觉自己的配速提升遇到了天花板,尤其是在半马后半程,总是出现体能断崖式下跌的情况。这本书的结构似乎非常注重循序渐进,从基础的跑姿修正到高阶的心率区间设定,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营养策略与能量系统转换”部分的处理,它并没有简单地推荐某种补剂,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不同强度训练下,身体对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利用效率变化,这让我对赛前加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书里穿插了许多世界级马拉松选手的案例分析,那些经验总结,比如某位名将如何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为我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模仿样本。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数据支持,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是理论家,更是一个在赛道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实战派。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跑者,对训练数据的精确记录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完美。它提供了一套非常详细的训练日志模板,不仅仅记录里程和时间,还要求记录当天的睡眠质量、主观疲劳评分(RPE)、环境湿度甚至前一晚的饮食结构。这种多维度的数据采集,让跑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影响自己表现的隐藏变量。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配速区间如何根据实时天气进行动态调整”的章节,这在多变气候的地区尤其重要。作者给出的修正系数表,让我对如何在高湿或低温环境下设定目标配速,有了科学的依据,不再是凭感觉乱跑。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身体的“首席科学家”,而不是盲目服从一个固定的训练计划。它更像是一本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自我优化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