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钢琴基础必修教程 第五册
:38元
作者:李雪梅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52309140
版次:1
页码:148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与其他一些强调“速成”或“炫技”的教材相比,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对音乐本质的敬畏和耐心。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音色控制和触键的细微差别,这往往是很多入门教材容易忽略的部分。书中对“力度变化”(dynamics)的探讨,不是简单地告诉你P和F的区别,而是深入剖析了力度如何影响旋律的呼吸感和情感表达。我发现,当我严格按照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去尝试控制指尖的重量和琴键的下潜深度时,即便是最简单的练习曲,也开始流淌出“音乐”的味道,而不是生硬的噪音。这种对基础美学的深挖,为我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曲目打下了极为坚实和优雅的基础。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倾听自己弹出的声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学习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内页纸张厚实,印刷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即便是练习曲的五线谱,黑白分明,清晰易读,完全不会有眼睛疲劳的感觉。装订工艺也做得非常扎实,反复翻阅也不会出现散页或松动的现象,这对于一本高频率使用的教材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那些插图和示范图,线条流畅,细节刻画得非常到位,让人在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时也能感受到视觉上的愉悦。不得不提的是,教材的布局非常合理,知识点的过渡衔接得自然流畅,从浅入深,每一步的安排都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体现了编者对初学者心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次翻开它,都能带来一种对音乐学习的敬畏感和期待感。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无疑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艺术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适合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学习者。它的每一课时长度都被精确地划分和预估,即便是只有半小时的零散时间,也能完整地完成一个小节的学习任务,并且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掌握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内置了非常有效的自我检测和反馈机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都会有一个“复习与自测”的板块,这个板块的题目设置既不是简单重复,也不是突兀拔高,而是用一种巧妙的组合方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检验自己对前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个人的体验是,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前,我总能对自己前一个阶段的掌握情况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估,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掌控感和信心。这种模块化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可预测性和成就感。
评分我必须高度赞扬教材中对于乐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它完全打破了传统乐理书那种冰冷、枯燥的公式堆砌模式。编者似乎深知,对于初学者来说,乐理必须是“活的”,是与演奏直接挂钩的。例如,在介绍和弦构成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音程,而是立刻关联到实际练习曲中某个乐句的和声背景,让你亲身体会到“为什么这个和弦听起来如此和谐”或“为什么这个转调带来了情绪的起伏”。这种“理论即实践,实践即理论”的循环学习方式,彻底消除了我过去对乐理的畏惧感。我不再觉得乐理是需要单独啃下来的“硬骨头”,而是理解音乐语言的必备工具。这本书让我从“模仿演奏”真正走到了“理解音乐”,这对于任何想走得更远的人来说,都是无价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教学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急于求成地堆砌复杂的技巧,而是用一种极其耐心的、碎片化的方式,将核心的音乐概念逐步植入读者的脑海中。我特别欣赏它对“音乐性”的强调,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敲击琴键。例如,在讲解节奏型时,它不仅仅给出节拍子,还会配以非常形象的文字描述,比如“像行走时的步伐”或者“轻快的跳跃”,这种具象化的引导,让我能更快地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听觉体验。而且,教材中的练习曲选择非常巧妙,它们虽然简单,但每一首曲子都精准地服务于当前正在学习的某一个特定技术点,没有一句多余的音符。这种高度聚焦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练习效率,避免了在不必要的难点上浪费时间。对于一个自学者而言,这种清晰的路线图比任何名师的口头指导都来得更可靠、更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