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摄影从拍花开始
定价:68.00元
作者:郑乃强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57059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已经讲出的无需再讲,未被讲出的才值得讲!
翻看这本《学摄影从拍花开始》的目录,您奇怪,为什么看不到光圈、景深?不错,这些时髦的词汇,的确会让您在闲聊中显得很专业,但这些不等于摄影。要想了解摄影,能熟练操作相机是远远不够的。摄影不是无聊时的消遣,不是端起相机按快门的一个动作,它是一门学问,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心境的流露。
郑乃强所著的《学摄影从拍花开始》是一本善解人意的书,它明白摄影人本质的需要;它还是一本“授之以渔”的书,摄影家的眼光和心思会浸染着您,让您在一堆不乏高档的镜头里拍出自我,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现在,请抛开那些时髦的术语,真正回归摄影吧!您会发现,这本书多么让人出乎意料,尤其写意摄影部分的照片,都是实拍之作!带上这本书,与您的镜头来一场旅行吧!
目录
章 摄影器材与题材
1.学摄影从读图开始
2.发挥器材的功能美
3.选择拍摄题材
(1)人的生活与植物
(2)园林艺术与植物
(3)动物与植物
第二章 花卉摄影的构图
1.构图的基本概念
(1)摄影画面的形象构成
(2)什么是构图
(3)构图的目的
(4)学习摄影构图的意义
2.突出主体和确定主体位置
(1)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突出的位置
(2)利用近景和特写突出主体
(3)运用摄影艺术表现技巧和方法突出主体
3.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1)帮助强化主体形象的表现
(2)帮助主体呈现更多信息
(3)利用陪体完善画面结构,说明主体
(4)利用陪体营造气氛,形成情节
4.画面前景的作用
(1)视觉引导,突出主体的作用
(2)利用有特征的部位与主体对比,加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3)强调画面空问感的作用
(4)利用虚化前景或内容上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简洁,突出主体
(5)借景抒情
(6)均衡画面
(7)前景创造意境
5.画面背景的作用
(1)背景能衬托主体的轮廓和形状
(2)背景能抒发空间透视效果
(3)背景能表现主体所处的环境特点
(4)背景空间对画面统一的影响
(5)背景能烘托气氛,丰富主体的内涵
第三章 摄影构图的造型视觉元素
1.形状
(1)三角形结构
(2)圆形结构
(3)形状组合
2.线条
(1)什么叫线条
(2)挖掘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
(3)线条的运用
3.影调
(1)什么是影调
(2)影调在构图中的作用
4.色彩
(1)暖色调
(2)冷色调
(3)和谐色调
(4)低饱和度和谐
(5)对比色调的构成
5.质感
(1)利用不同光线表现质感
(2)运用对比技法表现质感
(3)通过特写和近景表现质感
第四章 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
1.对比
(1)被摄主体与陪体形象大小的对比
(2)被摄主体与陪体的多少对比
(3)画面结构明暗对比
(4)画面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5)画面的色彩对比
2.虚实
(1)实体与实体的虚实关系
(2)实体与空白的关系
(3)虚实处理
3.反差
(1)高反差效果(硬调)
(2)低反差效果(软调)
4.节奏
(1)色块形成节奏
(2)线条形成节奏
(3)物体重复出现形成节奏
(4)花开的不同方向形成节奏
(5)景观的透视形成节奏
(6)点的构成形成节奏
5.均衡
(1)天平式均衡
(2)横幅画面均衡
(3)竖幅画面均衡
(4)均衡与动感
(5)画面中摄影造型元素的布局与均衡的关系
6.藏与露
第五章 微距与近距摄影的表现
1.微距花卉摄影
2.微距摄影与近距摄影
3.将微距镜头当做定焦镜头使用,显示出构图的巨大优势
4.的微距摄影器材附件
第六章 利用微距拍荷花
1.微距摄影放大微观世界
2.微距摄影具有别样的视觉冲击力
3.微距摄影应该注意的问题
(1)微距摄影决定物距的因素
(2)确定聚焦点,调焦
(3)防止动体虚化
(4)物距与光圈的使用
(5)精细表现细节
(6)利用环境辅助光塑造主体
(7)侧逆光与暗背景使色调丰富
(8)利用隐喻手法,刻画细节,提高艺术表现力
第七章 利用微距和不同焦距镜头拍菊花
1.熟悉花期拍菊花
2.拍摄菊花的器材选择
第八章 怎样拍摄盆景梅花
1.拍摄“盆景流派风格”与盆景形态相结合
2.拍摄梅花盆景,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1)大树型
(2)风动式
(3)枯桩型
(4)曲千型
(5)悬崖(垂枝)型
(6)丛林式
(7)骨架型
第九章 怎样拍牡丹
1.在近景和特写中寻找变化,表现情节
2.利用适合的器材拍摄特写镜头
3.利用生物学特性创造影调结构作品
4.利用影调结构展示画面的空间感
5.利用红绿色调对比,突出主体
6.确定主体的同时,利用陪体与之呼应
7.色彩与形式感的表现
作者介绍
作为一名自然教师,自1983年以来,郑乃强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足迹遍京郊。辅导过的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多篇获市、区一等奖,在各类竞赛及市区级话动中多次获一等奖,1999年选送论文《对灵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参加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获项目沦文全国金奖,等等。还带领全区自然教师深入全国十几个省区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参观制作标本,九年来已达一千五百人次,制作植物蜡叶标本、昆虫标本、鸟类剥制标本、哺乳动物标本、岩石、矿石、化石标本二万多件,为各自学校自制了珍贵的生物、岩矿标本。
文摘
序言
我对摄影的热情,其实是被这本书一点点点燃起来的。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种需要天赋和训练的技能,对于我这样没有艺术基础的人来说,可能永远也学不会。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高谈阔论那些晦涩难懂的摄影理论,而是选择了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拍花”作为切入点。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捕捉花朵的“动态美”。它并不是指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而是指如何通过构图和快门速度,去表现花朵盛开时的那种生命力。比如,它会教我如何选择一个能够体现花朵向上生长的角度,或者如何通过微距镜头,去放大花瓣上那一丝丝细腻的纹理,让观者感受到花朵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勃勃生机。这本书还很注重“故事性”的引导,它鼓励我去思考,一张照片背后可以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比如,一朵独自绽放的花,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孤芳自赏;而一群盛开的花,则可能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这种将情感和叙事融入到摄影中,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畏惧摄影,而是开始渴望去用镜头记录下我生活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摄影真的没什么概念,觉得那是一种需要昂贵器材和专业知识才能玩转的领域,所以一直都只是个旁观者。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几盆花,每次看到它们开得那么漂亮,就觉得有点可惜,拍下来却总是拍不出那种感觉。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白平衡”、“ISO”之类的术语,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拍花”这个最简单的题材开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色彩”的探讨。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选择鲜艳的颜色,而是让我去感受不同花朵色彩之间的微妙对比,以及它们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不同质感。比如,它会提醒我,在拍摄红色花朵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颜色,避免杂乱的背景干扰,让红色本身得以充分地绽放。还有就是关于“景深”的介绍,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用复杂的公式来解释,但它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如何利用背景的虚化来突出主体,让花朵在照片中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拍我阳台上的月季,结果出来的照片,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喜,那种立体感和色彩的饱满度,是以前用手机随便拍拍完全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清晰的画面和好看的构图,更重要的是能够传达出一种情绪,一种意境。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以“拍花”为引子,但绝不仅仅停留在拍摄技巧的层面。它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去“感知”美,如何通过镜头去“表达”美。书中关于“意境”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的摄影师是如何通过拍摄同一朵花,却能捕捉到不同的情绪和氛围。比如,有些照片能够展现出花朵的娇艳欲滴,有些则能体现出花朵的坚韧不拔。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是什么样的光线,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角度,能够最准确地传达出我想要的那种“意境”。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留白”的运用。它并没有鼓励我将画面填满,而是让我明白,适当的留白,反而能够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照片更具深度和回味。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在拍摄花朵时,不仅仅是关注花朵本身,还会去留意周围的环境,去寻找那些能够烘托花朵意境的元素。这种拍摄思路的转变,让我的照片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诠释。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完全是出于一种漫无目的的好奇心。最近生活有点乏味,想找点什么能让自己重新找回一些对世界的新鲜感。朋友无意中提到“拍花”这个概念,说它简单易学,又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手在网上搜了搜,结果就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拍花”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大的期待,总觉得它可能过于浅显,或者充其量只是一些基础的技巧堆砌。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并且根据书中的一些小提示,拿着手机在小区里、公园里尝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书里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什么专业术语,而是通过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一点点引导我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它会告诉我,光线在不同时间段对花朵的影响有多大,阴天柔和的光线反而能捕捉到花瓣细腻的纹理,而清晨带有露珠的花朵则有一种天然的灵气。这些细微的观察点,是我以前从未注意过的。而且,书里还提到了构图的重要性,但并不是那种死板的“三分法”或者“黄金分割”,而是鼓励我去尝试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花朵的姿态,去找到最能打动我的那个瞬间。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和眼前的美丽进行一次对话,而这本书,就是这场对话的翻译官,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录下这份美好。
评分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门相当高深的艺术,需要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术,所以虽然对它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遥不可及,不敢轻易尝试。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摄影的入门可以如此平易近人。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复杂的相机设置和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被忽略的“拍花”这个主题入手。它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语调,讲述了如何用最普通的设备,比如手机,去捕捉身边的花朵之美。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影”的描述,它不是用枯燥的科学原理来解释,而是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如何在不同的光线下,找到最适合表现花朵的那个角度。比如,它会鼓励你去观察清晨阳光穿过花瓣形成的剪影,或者午后斜阳在叶片上投下的斑驳光影。这些描写,让原本枯燥的光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光线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关于“细节”的捕捉技巧,比如如何放大花蕊的精妙结构,如何捕捉露珠在花瓣上闪烁的光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是让一张照片“活”起来的关键。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我最亲近的朋友在聊天,它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耐心细致地引导我,让我发现原来身边处处都是可以被定格的美丽,而摄影,也并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